APP下载

普通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建设研究※

2016-12-06杨艳梅黄腾炜黄嘉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子中医药

杨艳梅 洪 蕾* 胡 萍 黄腾炜 黄嘉迈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16;2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518060)

普通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建设研究※

杨艳梅1洪 蕾1*胡 萍2黄腾炜1黄嘉迈2

(1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400016;2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深圳518060)

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子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与接受度,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中医药文化认可与接受程度。以教育部精品视频课、全国地方U课联盟视频课、校内必修课、公选课与《中医药文化》教材编写经历基础,通过47所地方普通高校1113份“中医药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情况和认可度”问卷调查,对中医药文化在高校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合理构建《中医药文化学》课程内容及其现代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期望对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够抛砖引玉。

普通高校;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中医药文化学自2009年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重点学科,全国各地中医院校已陆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及其研究,使中医药文化学课程体系日趋成熟与完善。我校教师主讲的中医药文化学2013年获国家精品视频课,以中国大学公开课形式在网易、爱课程网、中国电视网上线,同时在本校开设了中医药文化学公选课与必修课,2015年与深圳大学合作以“中医药文化与生存智慧”为名在全国高校UOOC联盟上线。为进一步了解在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了解与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需求,继续完善中医药文化课程建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研究针对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文化学公选课学生与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中医药文化与智慧”47所高校选课学生为对象,进行“中医药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情况和认可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中医的认知、态度,以及对该课程的建议等。共发出调查问卷1189份,回收1113份,回收率93.61%。

1 在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医药文化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被誉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担任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国

粹,在大学精神塑造和凝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运用中医药文化中的人道、医道和文道,以此共筑高校育人大德,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深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1]。然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是,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知识在非中医药类普通医学院校的教育中鲜见[2],也没有被纳入非医药学类普通高校的主流教育体系。

近代“西学东渐”,教会医院进入,为中国的卫生事业打上半殖民烙印,中医药事业伴随北洋政府“教育漏案”与国民政府“废除旧医”事件,发生萎缩自然而然。解放后直至今日中西医争论仍不绝于耳,而这些争论绝不仅仅是局限在医药行业本身,事实上是全社会的中西方文化之争在医药学领域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学是上下五千年没有断代的中华文明中唯一继续发挥作用的中国学术。普通高校中不乏中华传统教育的课程,但只有中医药关乎人的生命,参与中华民族的基础医疗,可能直接影响到每个人对生命养护的民族文化态度,是民族传统文化“道器并重”的载体。在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更是唤醒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的长远之计。

高校学子作为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肥沃土壤,若是将中医药文化教育仅仅局限在中医药院校,实际上就是丧失了普通高校的文化阵地,放弃了民族医药学发展的土壤培育,长此以往丢失的就是民族的文化根基。因此,中医药文化教育更应该被纳入非中医类普通医学院校,以及其他普通高校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学子需要接触并了解中医药文化,增加中医药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这样既有助于发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中医药文化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支撑,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3]。

1.1 调查表数据分析在此次被调查的1113名学生中,理工科占39.44%,文科占32.16%,中医药学专业占3.15%,非中医药类医学专业占25.25%。他们对中医的认知与态度等情况如下。

表1 对国学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例(%)]

表1、表2提示,很大一部分高校学子知道国学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之间有着联系,但是不太明确中医药文化来自于国学文化,她属于国学文化的一部分。对“天人合一”等传统中医药文化表达方式,大部分学子愿意接受,也有一部分学子对其持否定态度或者不太了解。说明在高校开展中医文化教育存有“土壤”,对于因不了解带来的怀疑与臆断者尤其有必要性,了解才是喜欢与维护的前提。在高校中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更能对国学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表2 对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的认知[例(%)]

中医药维系人类健康有两大重要途径:治未病与养生。表3提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子忽略了无病积极预防的阶段,一是没有“治未病”理念;二是并未意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旦确诊,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尤其是心血管事件引起的死亡是第一位生命杀手,每年生命因此瞬间消失约50万人次。因此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此次调查显示高校学子对“治未病”的认识有待加强;表4提示高校学子对养生存在的误区,养生是好习惯的积累,不分年龄段,亦不分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在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传播中医药思维,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1.2调查表意见分析在“中医药文化在高校中的普及情况和认可度”的调查中,收集到了学生对课程的建设意见,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除了对中医药历史文化与典故的关注期望值较高,10.24%的学生提到了有关中药识别、养生知识、青春期问题处理等中医药实用性期望。说明在传播形而上“道”思维同时,形而下“器”的运用,同样受到普通高校学子的关注,也给在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带来以下启示:一是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道器并重”的载体作用不可忽视,“钥匙”作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二是中医药的“实用性”是中医药文化普及与传播的基础,即便是文化思想普及教育也需要借助其“实用性”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2 合理构建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内容

中医药文化教育需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推

进中医药文化教育在高校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离不开对中医药文化的正确认识与恰当的表述方式。要让中医药文化发挥其应有作用,则需要针对教育对象与社会的需求。

授课对象为所有普通高校学子,因此既要保证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同时也要具有科普性,授课需要严谨而不失风趣,既要传播文化,也不能忽略实用性,也正因为其以实用性为载体,才能让中医药文化更好的传播。

由重庆医科大学与香港大学主编的《中医药文化学》教材,将于2016年7月出版。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中医药文化发展简史,从秦汉时期为界。秦汉以前包括史前努力自强阶段与夏商周医学萌芽与医巫分家阶段;秦汉之际医药学伴随民族文化思想成熟而奠基;秦汉以降主要是在奠基基础上的分化与丰富;近代中医药发展受挫、现代伴随中国梦的复兴阶段。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明确中医药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休戚与共的关系,民族政策与当代生产力水平对民族医药学发展的影响;2)重要哲学思想与多学科对中医药学发展影响,从先秦诸子与《周易》以及古代多学科文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与中医药关键理论基础思想关系。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明确中医药基础理论与民族文化关系,看到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一脉相承”;3)将中医药核心理念用目标、对象、模式、模型等现代表述方法加以表达,同时与西方医学比较,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明确掌握影响中医药核心文化的理念;4)介绍中医药行为规范与手段及其常用方法的文化思维,目的在于让学习者了解中医药如何对生命进行保护,便于在进行生命保护时对方法的选择;5)针对中医药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趋势与万众创业模式,介绍中医药文化在医院建设、旅游、养老等领域运用,目的在于让学习者了解“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机遇。

文化简史、文化理念、文化运用、文化发展形成中医药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感悟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并与中医药实践行为相结合,让学子们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易于接受中医药的临证行为方式,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土壤与后备军,特别是简单有效的调护手段,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3 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现代教育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幕课等网络教学形式的涌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网络教学带来学习的便捷,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和积极性[4],学生不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让《中医药文化》教材中的文字生动形象起来,做好中医药文化的课程教材配套视频录制将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校录制教育部精品视频课、参加地方高校U课联盟课、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学生调查意见反馈情况分析:一是软文化的硬件表达要求需要提高,学生对传统的授课形式在视频上接受度并不高,更需要“抢眼”的形式;二是课堂内容丰富程度,更要求将博物馆、实地景观搬进教室,让学生通过课程视频有主题、有引导的掌握生动的文化内容。传统的再现课堂形式的视频课未必适合今后的视频课程要求。

首先,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教学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医学不是一门单一的知识体系,它是我国古代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产物[5],教师仅仅具备中医专业知识远不能适应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需求。但是其师资队伍的现状是:具备富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教师,对于文、哲、史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知之甚少;另一部分教师,文、哲、史理论功底好,但没有接受过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也较少[6]。在中医药文化教育事业中,亟需改善教学人才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学习是首要任务。以教材配上生动的视频,便于教师自学,提高自身素养,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视频课编导、拍摄、制作乃至到字幕校对,都已经不是单纯教师或者拍摄人员能够单独完成的,教师需要从视频设计、编导、资料收集与展示、现场录制、视频制作,尤其是字幕等每个环节设计与把关,才可能完成课程需要的高质量视频。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推广、普及,需要其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教学人员的不断自我完善,永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启发我们:系统的高质量的视频是中医药传播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现代中医药教育任重道远。

[1]徐玉芳,张云芳,郭小磊.中医药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J].中医学报,2012,27(7):820-821.

[2]孟令涛,赵峰,兰智诚,等.非中医类普通医学院校医学生对中医药认知度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9):21-22.

[3]郭小磊.中医药文化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人文导向研究[J].中医研究,2014,27(3):9-11.

[4]郭嘉林,杨小芝.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对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7):89-90.

[5]李敏智.论中医药文化与医学人才培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1):96-97.

[5]陈兆华.关于加强医学生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79-80.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It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YANG Yanmei1,HONG Lei1*,HU Ping2,HUANG Tengwei1,HUANG Jiamai2
(1.College of TCM,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China; 2.Materials College,Shenzhen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060,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for its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ecognition and re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outique video lessons,the UOOC alliance video lessons, required course and elective course in university and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aterials written experience. 1113 participants joined in"the popularity and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47 universities.The necess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universities,its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in curriculums and its modern educational forms were explored.It is expected to be valuab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universit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educa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1.001

1672-2779(2016)-21-0001-03

:李海燕本文校对:蒲晓东

2016-06-27)

重庆市教委重点项目(No:152016);重庆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o:ZYYJY2015003)

*通讯作者:honglei2006888@sina.com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学子中医药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杏林组曲·学子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