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警应急能力建设浅析

2016-12-06吴凡

中国应急救援 2016年1期
关键词:海警突发事件协同

吴凡

海警应急能力建设浅析

吴凡

为加强海警处置海上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海上快速反应机制,切实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治安秩序,本文阐述了提高海警应急能力建设的意义,并针对海警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应急预警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协同能力和应急装备保障能力,以期为海警应急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

海警 应急能力 建设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上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海上船舶交通流量快速增加,海洋污染以及海上纠纷、海难等突发事件日益增多,海上处突、搜救、反恐、安保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加强海警的应急能力建设是海警工作的重点。海警应急能力建设是海警在新形势条件下为了应对海上各种突发情况,维护海上治安和生产安全而进行的应急预警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协同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等各项应急能力的建设。

1.加强海警应急能力建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海警应急处置能力

海上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处置行动的时效性要求高,处置力量赶到案发现场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处置行动,从而最大幅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同时,海上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情况复杂,现场处置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处置行动专业技能要求高。因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免受侵害,亟需把整合后的海警建成一支强大的、具有较高的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综合性海上执法队伍,加强部队应急能力的建设对提高海上应急处置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有利于海警自身的长远发展

海警作为海上重要执法的准军事力量,其规模在亚洲乃至世界也是位居前列的,但是要实现对我国约300万平方

公里的管辖海域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做好处置南海、钓鱼岛等相关争议海域问题的“先锋”,及时妥善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海警现有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海警的建设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 与国外海上执法力量如美国海岸警卫队、日本海上保安厅等相比则有较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具体体现在海警应急能力的建设上。因此,加强海警应急能力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海警跨越式发展,更有利于海警自身的长远发展。

2.海警应急能力建设的不足

目前,刚组建的海警局正在对海上执法力量进行整合,对海警的执法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应急能力建设的方面还略显滞后,海警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2012年3月17日上午,在渤海湾一片公共海域,为了争夺海上渔业捕捞资源,以孙某为首的辽宁省绥中、葫芦岛渔民船队和以田某为首的河北省昌黎、乐亭渔民船队用渔船和石头做武器互相冲撞殴斗,进行了大规模的海上群体性械斗。接到报警后,河北海警某支队立即出警,虽经过侦查取证将主要涉案者缉捕归案,但结果仍损失惨重,其中河北方有26条渔船98人参加,辽宁方有22条渔船159人参与,共导致15条渔船受损,其中辽宁方7条船、河北方8条船,双方造成1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的严重后果,渔民损失高达几百万元。

在海警执法行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受装备、经费、警力不足的约束,存在海域感知难、勘察现场难、证据获取难、指挥协同难、调查核实难、追击堵截难、依法打击处理难等现象,最终导致海上治安案件处置效率低的结果,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 应急预警能力有待加强

2.1.1 情报收集、研判能力有待加强

海上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对应急反应的要求比较高,有时早出警一分钟就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然而,海警在接到报警或求救信号后,往往对警情的分析、研判、决策不够迅速,缺少对警情信息的综合分析,没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出最优处置方案进而导致情报收集、研判不能满足海警应急预警能力的需要。

2.1.2 应急预案的拟制不充分

针对海上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海警虽然制定了相对应的应急预案,但是在具体情况的处置上,在具体的战术战法的运用上都没有做出详细的阐述,并且随着海洋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形式的突发情况频发,因此,对应急预案的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敌情的研判、分析,对海警的应急预警能力提出了更长远的规划要求。

2.2 应急指挥能力不完善

指挥人才是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大脑,指挥系统是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中杻神精。当前,海警指挥系统不完善,指挥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海警提高海上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因素。

2.2.1 应急指挥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海警主要使用的指挥系统为“警用GPS辅助指挥系统”和“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它定位准确、通信可靠,为首长和机关决策提供正确的情报信息,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由于舰艇的波动、振动相当厉害,而且舰艇舱室狭窄、潮湿,使得电子设备工作的条件比较恶劣,容易产生故障,并受天气海况的影响。

2.2.2 应急指挥人才有待强化

第一是海警缺乏执法性人才。在应急处置海上突发事件时,特别是治安类案件发生时,由于船艇上缺乏法律专业人员,导致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事情处理和矛盾化解不够彻底,现场处置能力不足。第二是海警缺乏信息化指挥人才。海警信息化指挥系统建设存在基础薄弱,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只有通过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才能稳步推进海警应急指挥能力的建设。

2.3 应急协同能力有待提高

2.3.1 内部协同机制不完善

目前,海警在处置海上突发事件时使用的千吨舰数量还是不足,千吨舰与千吨舰、千吨舰与直升机、千吨舰与巡逻艇以及舰艇编组执法作战的战术协同方式还有待深入研究,战术协同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海上侦察分队与应急处置分队往往不能形成合力,有时要等到机关执法人员和处置力量汇合后再机动到出事海域进行处置,耽误了处置的时效,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增添了难度。

2.3.2 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有待提高

在处置海上突发事件过程中,对海警内部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协同执勤、执法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海上突发事件由于其构成因素复杂,靠海警单一行动往往不能完成处突任务。海警在处置海上突发事件时,与海军、海事以及

公安边防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平时的联合演习不多,进而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导致处置工作被动。

2.4 应急装备保障不到位

目前海警的主力执法船艇普遍吨位小、续航力低、抗风能力差,吨位大的舰艇装备还不完善,缺乏直升机的战术协同训练与培训。在处置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突发事件时,一方面,船艇操纵困难,速度慢,降低航速,影响海警舰艇机动性能,很难及时赶到事发海域;另一方面,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影响雷达回波,难以掌握周围船舶动态,也很难采取拦截、跳帮、警戒等有效的处置行动,极大地限制了海警职能作用的发挥。此外,由于海警的整合,作为准军事力量,几个部门的舰艇型号、标准尚未统一,需要大量的后勤人员和物质保障,造成资源浪费。

3.加强海警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考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地对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内的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针对当前海警应急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警的实际情况应及时采取以下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海警应急能力的建设。

3.1 提高反应速度,加强应急预警能力

3.1.1 科学预测拟制预案

应急预案是海警为应对各种海上突发事件而预先拟制的方案。如果事先搞好预测,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在前,则有可能把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获取详细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及时拟制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做到牢牢把握处置事件的主动权。要针对本辖区海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任务形势设置预案,并根据预案加强追击、驱散、隔离、制控违法犯罪嫌疑船舶,以及海上搜救、损害管制、灭火等实战演练,保证海警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对兵力编成、任务区分、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等做出安排,力争使预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切实能够服务实战。

3.1.2 加强情报收集工作

随着全社会海洋意识的提高,情报信息网络在获取海上危机等信息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应不断完善信息情报网络,建立群众情报网络和信息举报网络机制,接受渔民、商船及其他类型的海上船舶对海上异常情况的举报,加强与海军情报部门的情报共享工作,健全海上相关部门的联络协调机制,重视信息情报工作,及时将发现或获得的信息通报给有管辖权的部门。应逐步实现海上执法飞机和船舶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全时、无缝监管,构建卫星监控、飞机空中引导、舰艇海上巡航的全方位情报侦察网络,以及时发现海上突发事件苗头,切实做好处突预警工作。

3.2 加强指挥系统与人才建设,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3.2.1 加强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海警应以指挥中心建设为契机,形成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以各海警支队的指挥中心建设为主轴,以情报信息为主导,依托北斗卫星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动中通”、“集群通”等通信系统,为海警信息化指挥系统建设夯实基础。一是建立纵向信息化指挥系统平台。完善海警总队、海警支队、海警大队和海警船艇四级纵向指挥平台体系,充分利用各级的情报信息,做到纵向信息互通。二是加强横向信息交流。海警可以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与公安边防、海事、海军等部门实现网络互通、主动交流、信息共享,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衔接的一体化建设布局。

3.2.2 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

指挥员指挥素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边境突发情况能否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妥善的控制,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反馈情报信息,以便于上级做出正确决策和指挥。面对现阶段海警缺乏执法性人才和信息化指挥人才的现状,应采用院校培养、考核淘汰、联合实训等方式,加强应急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注重培养使用的预见性。调整人才培养周期,客观要求人才培养必须放眼未来;二是突出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摒弃保守的教学思想和封闭培养的旧模式,建立并完善海陆协作联合培养的新模式,针对海上突发事件的特点,注重在联训联演的平台上,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人才的联合素养;三是增强人才素质结构的综合性。为完成多样化应急任务,在对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要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创新。

3.3 创新协调联动方式,提高应急协同能力

3.3.1 加强应急通信协调能力

海上应急指挥机构在处置海上突发事件时,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指定参加应急活动所有单位的应急协同通信方式,选择的通信方式应当不仅限于无线对讲机和公众通信网。海警指挥中心与

其他处置部(分)队之间应设置专线电话、电传等可靠的通信设备,应有多种可利用的通信手段、联络方式和频率,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传递有关信息。建立指挥中心与现场指挥之间的通信机制,设置可靠的有线、无线转接设备予以保障,通信频率应使用国际通用的频率,加强应急通信协调能力。

3.3.2 加强内部战术协同能力

完善海警内部战术协同,是提高应急条件下处置效率的重点。首先要战术组合合理。是指这种组合能取得最佳或较佳效果。而组合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兵力组合,即确定什么舰艇与什么舰艇协同;二是协同动作的组合。组合要取得最佳或较佳效果,就应该做到战术单位之间既能互相取长补短又不至于互相妨碍、误伤以便聚成合力形成综合功能。其次要协同联系密切。协同动作中的目标联系、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是否密切直接关系到协同的效果如何,从而关系到整体功能的发挥。最后要行动简便易行。就是战术协同动作不仅要合理、密切,而且应当便于实施,便于调整和恢复。协同动作越复杂,对指挥员、战斗员的军事素质,对通信联络的手段和质量要求越髙,组织、调整恢复协同动作也越不容易。

3.3.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建立联动机制

海警要加强与海军、海事、公安边防等各职能部门的合作,适时开展演习。在演习中指挥、协调多部门参加的联合处置突发事件的行动,加快整合各类海上执法力量的速度,建立各部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并根据各部门现有执法力量的特点,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制订联合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并定期进行综合处置演练,切实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能力。

3.4 加大装备建设力度,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3.4.1 拓宽海警经费来源

海警的经费来源除了上级的定向经费外,还可以与海上石油勘探平台和海上作业工程船舶合作,获取部分经费用于自身的发展与建设。关于建造经费问题,可以考虑从海军造船经费中转移一小部分。海警舰艇建成后可以随时作为海军作战平台使用,海军还可省去维护费用,少量的经费可以预留较多的作战平台。此外,海军即将更新换代的舰艇也应有选择地移交海警使用,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4.2 加快装备标准化建设

海警整合后,针对现代海洋管理具有海空一体、远离海岸执勤的发展趋势,尽快解决海警执法飞机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利用飞机速度快、机动性能好的特点,与船艇协同,提高发现目标的效率和扩大搜寻范围。因此首先要加快装备数量建设,科学统筹规划每年、每海区建设的数量,加快海警飞行人员和装备的培训和建设;其次,针对海警合并后装备不统一的情况,要尽快加强装备标准化建设,统一相应的装备型号,尽可能的减少保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研究生一队

[1]全国首例海上聚众斗殴案犯罪嫌疑人被批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2-03/28/c_122891312.htm.2012-3-28

[2]陈澄.对提升边防部队应急行动能力的几点思考[J].边防海防,2014.08

[3]熊汉涛.指挥军官能力建设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8

[4]李培志.美国海岸警卫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

[5]何忠龙,任兴平,冯永利,罗宪芬,刘景鸿.中国海岸警卫队组建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8

[6]李锦滨.改革海洋执法体制,建设强大的海警[J].边防研究,2003.8

猜你喜欢

海警突发事件协同
中国海警局制定出台《海警机构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协同进化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