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

2016-12-06马江鸿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区域环境受体

马江鸿

(章斌(杭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

马江鸿

(章斌(杭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风险给人们生活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对区域内的风险源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区域的风险管理以及规划布局调整工作,从而有效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规划工作。本文首先对环境风险识别以及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信息扩散方法的五个步骤,并给出了在环境风险评价指导下的风险管理以及产业布局调整。

环境风险评价,信息扩散法,环境风险管理,规划布局调整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是将区域内多个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的风险评估方法,其更加重视对区域内产业布局、选址等因素造成的环境风险的考察,同时能够根据区域内的安全标准制定能够符合环境受体情况的风险限定值,从而为区域开发、产业布局等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环境风险识别概述

1.1环境风险识别

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其重要环节是进行环境风险识别,通过系统、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工作,能够确定区域内的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相关流程的项目,并明确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环节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等,进行风险识别时一般将危险因素按照其事故原因进行划分,通常可以被划分为火灾、爆炸以及泄漏这三种类型[1]。

1.2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分析

环境风险受体主要指可能受到风险源影响的动植物、人群以及自然环境要素等,长久以来国内对于环境风险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但随着这一工作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开始重视环境风险源对人群的影响,即对环境风险受体的脆弱性分析。

2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信息扩散法

信息扩散法是指当进行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时,区域内的信息收集不足则可以通过集值化模糊数学处理来利用样本中的模糊信息进行评价的方式,信息扩散法在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中有着广泛应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评价区域网格化

评价区域网格化将风险源信息与数学矩阵相结合,通过建立等步长大小的正方形单元列为ɑij,并采用矩阵的形式来表示这一二维空间,而矩阵中的个元素ɑij都代表了正方形单元的信息,则可以对研究区域内的环境风险进行较为直观的反映,矩阵形式如公式(1)所示。

2.2子风险信息矩阵的构建

通过上一步骤对区域的环境风险源进行了网格化处理,从而建立了整个区域的环境风险值矩阵,如公式(2)所示,通过这一公式能够对环境风险值进行简化计算。公式中,r代表所计算区域的环境风险值;r0代表环境风险源点的环境风险值,可以根据国内外同类型物质的风险平均值进行计算;x是计算区域与风险源区域之间的距离;l’是重点影响区域的最大半径;l风险源的最大影响半径[2]。

2.3数值修正

需要对矩阵相关信息进行数值修正的原因在于环境风险源的扩散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借助水体进行扩散的风险源,由于其扩散范围仅仅局限于河道周边,所以可以忽略其数值修正环节,而对于气体类环境风险源,其在空气中的扩散作用将受到该区域内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数值修正工作。

2.4风险值迭加

风险值迭加是指将矩阵内各元素的风险值进行求和,则将得到如公式(3)的矩阵公式。在使用这一公式进行风险值迭加时,要注意不能将气体风险源与液体风险源扩散的风险进行直接的求和,必须在对区域内各风险源进行分析后,确定气体对水体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将这一影响值放在水体危害中进行比较,然后按照这一危险值比例对信息矩阵进行求和处理。

2.5环境风险分区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将得到的环境风险数值按照风险标准进行分析,并参照美国EPA的规定对区域进行环境风险分区,并通过对分区结果的可视化处理绘制出区域内的风险分区图,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评价区域的整体风险情况。通常环境风险分区根据其风险值分为五个等级,极高、高、中等级的区域需要进行重点管理,而低、极低等级则可以视作可接受风险。

3 环境风险管理与规划布局调整

3.1环境风险管理

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在不影响区域发展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风险值,指通过责任保险、区域风险转移等方式将风险责任从受体穿一道其他社会群体中,从而减轻环境风险对目标群体的损害[3]。

3.2规划布局调整

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对生态系统、目标社会群体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区域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将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相关环节的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并将可持续发展要求落实在区域产业的管理与规划中,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区域的环境风险值。

4 结语

根据信息扩散法能够对区域内的环境风险源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本文详细的介绍了信息扩散法的五个步骤,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以及以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规划布局调整工作,从而提升区域内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1]谢元博,李巍,郝芳华.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03:560-568.

[2]彭王敏子.规划环评中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探究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9.

[3]刘永葓.环境风险评价在决策中的应用:方法与案例[D].厦门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区域环境受体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