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新生自我和谐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

2016-12-06尹美恒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归属感新生班干部

尹美恒 龚 雪

中国.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E-mail:990743528@qq.com

高职新生自我和谐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

尹美恒 龚 雪

中国.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E-mail:990743528@qq.com

目的:探讨高职新生自我和谐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并验证人际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河北省内某职业技术学院821名2015级新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CR)进行测量。结果:高职新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困扰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01),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r=-0.458,-0.417;P<0.001)。高职新生的自我和谐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β=0.231,P<0.001);人际关系困扰在自我和谐和学校归属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28.6%。结论:自我和谐不仅能直接影响高职新生的学校归属感,还能通过人际关系困扰间接影响其学校归属感。

高职新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也更加重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此外,高职新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人过渡阶段,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他们,面临生活、学习环境的巨大改变,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冲突,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中感觉自己是重要的一部分,被他人(老师和同学)接受、尊重、包容和鼓励的感觉[1]。在国外的基础上,国内研究者包克冰和徐琴美指出“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加学校活动[2]。”新生入学,面对全新的一切,对于渴求其他人的友谊、得到同学间的相互承认并融入到这个新环境中进一步发展自我的新生而言,建立校园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学校归属感,有利于新生快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今后的校园生活,对毕业后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也十分有利[3]。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建立的心理关系[4]。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质量对其自我意识、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技能有重要的影响[5]。以往关于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相关调查显示,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社会适应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在日常心理咨询中占近50%的比例。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生活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罗杰斯在其人格理论中提出“自我和谐”的概念,指个体自我各种知觉之间及自我内部协调一致的心理现象[6]。如果个体自我知觉间存在不一致,体验到经验与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会处于不和谐的状态,内心感到紧张与焦虑。已有研究表明,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杨颖通过调查大学生发现,自我和谐是影响其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7]。自我和谐是否会影响新生的学校归属感,从既往文献来看,对其关注较少,而且多用相关分析来探讨两者的关系,较少运用回归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已然成为众多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而这项工作应当从新生抓起。因此,本研究以河北省内某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新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探讨高职新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新生自我和谐水平,改善其人际关系,进而提高其学校归属感提供实证依据,为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内某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新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828份,对存在规律性作答、大量漏答等问题的问卷予以剔除,剩余有效问卷821份(99.15%)。821名新生平均年龄(16.2±0.8)岁;其中男生527名,女生294名;汉族780人,回族36人,满族5人;独生子女233人,非独生子女588人;城市生源261人,农村生源560人;班干部144人,非班干部677人。

1.2 方法

1.2.1 自我和谐量表(SCCS) 采用王登峰根据罗杰斯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8],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简称“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简称“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简称“刻板性”)3个分量表。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法(完全不符合计1分,完全符合计5分),将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10]。在此次调查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9、0.763、0.628。

1.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11],该量表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该量表从4个方面考察了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交际与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与异性交往困扰。该量表共28道题,每道题作“是”、“否”回答,分别记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2-13]。在此次调查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54。

1.2.3 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CR) 该量表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Goodenow编制[14],2003年香港学者Cheung和Hui进行修订形成中文修订版(PSSM—CR)。该量表包括抵制感与归属感两个维度,共有18个项目,采取linkert 6点计分,“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完全同意”分别计为1~6分。最后把答案得分相加,得到学校归属感的高低。得分越高,说明学校归属感越强。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5-16]。在此次调查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67、0.633。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和Mplus 7.0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作用检验。

2 结 果

2.1 高职新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以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为自变量,对新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学校归属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女生的自我和谐(62.82±13.321)及其各维度(45.50±10.609,44.45 ±6.710,19.78±4.459)和交际交友困扰(3.52± 1.874)显著高于男生(59.59±13.161,42.36± 10.842,43.26±7.442,18.50±4.590,2.86±1.888),而男生的异性交往困扰(2.10±1.696)显著高于女生(1.65±1.449)(P<0.01);农村生源的新生在人际交谈困扰上的得分(2.52±1.801)显著高于城市生源的新生(2.16±1.821)(P<0.05);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谈困扰和交际交友困扰上的得分(2.50± 1.828,3.20±1.945)显著地高于独生子女(2.17± 1.760,2.84±1.792)(P<0.05);班干部的灵活性和学校归属感(44.88±6.447,74.45±11.349)显著地高于非班干部(43.43±7.338,70.20±12.830)(P<0.05)。

2.2 高职新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学校归属感的相关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与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困扰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的相关(r)

2.3 高职新生人际关系在自我和谐和学校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17]等人建议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分三步对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自我和谐为自变量,人际关系困扰为中介变量,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第一步:以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自我和谐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二步:以人际关系困扰为因变量,自我和谐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第三步:以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自我和谐和人际关系同时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见表2,中介效应的模型见图1。

表2 人际关系困扰在自我和谐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由表2可知,人际关系困扰对学校归属感、自我和谐对学校归属感以及自我和谐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回归系数均显著(P<0.001),当引入中介变量人际关系困扰后,自我和谐对学校归属感的回归系数依旧显著(P<0.001),但却明显降低。这说明人际关系困扰在自我和谐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3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8.6%。

图1 人际关系困扰的中介效应分析

进一步采用Bootstrap程序[18]检验中介作用,以学校归属感为因变量,以自我和谐为自变量,人际关系困扰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设置Bootstrap自抽样次数为5000。结果显示,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131(P<0.001),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80,-0.082],0不在上下限的区间之内,因此认为人际关系困扰的部分中介作用不是0的可信度高达95%,拒绝部分中介作用真值为0的虚无假设的显著性水平为0.50。

3 讨 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归属感的需要。对于高职新生来说,来到新的环境中,难免会害怕寂寞与孤独,都希望被接纳、被需要,需要良好的学校归属感。学校归属感较高的同学,其自信心也高,可以更好的达到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已有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高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业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16]。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状况较好,处于中等水平,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3]。综合分析可能是因为新生经过高中三年不懈的努力与付出,带着对梦想和新生活的希冀,终于考进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心里面觉得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在一切都充满着新奇的环境中,有更强的探索新事物的动机,更愿意去接受和适应学校环境。通过差异分析得知,班干部的归属感显著高于非班干部,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3]。首先从班干部的选拔标准来看,班干部多为学习优秀,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较强的个体;此外,虽然同为新生,但班干部对新环境、新同学和新老师的适应程度较好,而且对于班级和学院学校的各种活动的参与程度较高且投入的心血和情感更多,从而获得的被接纳被肯定感较多,良性循环使得班干部的归属感高于非班干部。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新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三者两两之间关系密切,为了进一步考察三者之间的内部关系机制,本研究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职新生自我和谐能够很好的预测其学校归属感,并且人际关系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显著,人际关系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一方面,高职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可以直接影响其学校归属感水平。自我和谐水平较高的新生往往具有较高的自尊、自信,能够合理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的能力、情感以及经历并且能够合理地调整自我的心态,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另一方面,高职新生的自我和谐水平通过影响人际关系进而其影响学校归属感水平。自我和谐水平较高的新生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反省,这样的新生更容易被身边的同学、老师等接受、尊重、包容和鼓励,从而受到的人际关系困扰可能更少,人际关系困扰较少的新生更加容易融入到周边新的团体中,从而获得较高的学校归属感水平。

本研究结果提示,自我和谐可能是改善高职新生学校归属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可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促进高职新生自我与经验的和谐,形成对经验的合理期望,提高自我灵活性,进而直接促进其学校归属感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自我和谐有效减少其人际关系困扰进而提高其学校归属感水平。

[1]Goodenow C.The 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 among adolescents:Scal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orrelates [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1993,30(1),79-90

[2]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6(2):51-54

[3]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孙远,桂莎莎.大学生依恋现状及其与自尊、人际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67-569

[5]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9-15

[6]Rogers C.A 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In S. Koch(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Vol.3).New York: McCraw Hill,1959:184-256

[7]杨颖,鲁小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7):1004-1007

[8]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2 (1):19-22

[9]李晓芳,王静丽,朱晓斌.研究生人际关系困扰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09,2(5):87-90

[10]陈晓美,罗红格,彭焱,等.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3):363-364

[11]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12]欧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3]张平,郭梅英,任丽敏.大学新生孤独感与人际关系、自我和谐及疲劳感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88-189

[14]Goodenow C,Grady K E.The relationship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friends’values to academic motivation among urban adolescent students[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3, 62(1):60-71

[15]程笑珍.高中生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16]黄慧华.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7]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8]甘怡群.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8):584-585

http://www.cjhp.com.cn/

The Impac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s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on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 Lijuan

Yin Meiheng,Gong Xue
Educational Colleg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and 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Methods: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Scale(SCCS),Interpersonal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Scale and Chinese Version of PSSM were applied to totally 821 freshmen.Results:The level of the freshmen's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turbance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r=0.565,P<0.001),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turbanc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hool belonging(r=-0.458, -0.417;P<0.001).The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had positive effect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turbance(β= 0.231,P<0.001);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turbance had partial mediation effect between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and school belonging,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was 28.6%of the total effect.Conclus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s 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 has a direct effect on school belonging and indirect effect throug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sturba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eshmen;Self consistency congruenc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hool belonging

R395.9,B844.2

A

1005—1252(2016)11—1670—04

10.13342/j.cnki.cjhp.2016.11.019

2016-05-04)

猜你喜欢

归属感新生班干部
重获新生 庇佑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竞选班干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竞选班干部
新生娃萌萌哒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