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城市公园设计特征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初探

2016-12-06翟宇佳

风景园林 2016年7期
关键词:园路益处城市公园

翟宇佳

促进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城市公园设计特征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初探

翟宇佳

对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为便捷、流行与重要的运动方式,能带来许多健康益处。通过为散步提供良好的设施与环境,城市公园可以促进老年人的散步行为,从而提升其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基于现场访谈与内容分析法,本文探索了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的体验,及什么样的公园设计特征能鼓励老年人的散步行为。研究发现老年使用者认为在公园中散步可以带来4大方面的益处,包括:1、身体健康益处, 2、社交益处, 3、心理健康益处与,4、 安全与其它益处。影响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公园设计特征可归纳为3方面,包括园路的物理属性,园路的周围环境及园路的连接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应重视散步等体力活动,建设促进健康的公园环境。具体策略包括:1、增加自然要素与特色自然景观空间,包括开阔水面、林荫路、密植树林、广场与园路相结合的布局;2、设置平坦的、有座椅设施的环形园路;3、提供有距离标识的与活动广场有视线互动的园路/跑道。

城市公园;设计特征;老年人;散步;访谈;内容分析法

Funds: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Foundation (51508390):Quantitative Study of Urban Park Configu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Recreation Experience ; and Tongji University 2015 Outstanding Young Faculty Fund (0100219171):Applying Space Syntax Theory in Measuring Urban Park Configurational Attributes.

1 研究背景

1.1 城市公园、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与老年人散步行为

体力活动指“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身体运动,这些运动能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1]。常见的休闲型体力活动包括散步,跑步,打拳,打球等。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能带来很多健康益处[2, 3]。定期参加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各个年龄层成人的死亡率,预防高血压,帮助老年人保持体能与灵活性等[3]。另一方面,所有建成环境中,城市公园是鼓励市民参与体力活动的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4]。公园中的活动场地,儿童游乐设施,球场与园路等设施能鼓励各种体力活动的开展[5-11]。因此,通过提供场地与设施,鼓励体力活动,城市公园能为整个社会带来重要的健康益处。

在所有类型的体力活动中,散步是最为便捷与流行的[12, 13]。对老年人说,经常散步是保持健康的低成本运动方式[14],有很多健康益处。这些益处包括保持移动能力[15],保持并提高体能与灵活性,预防摔倒等[3],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有研究表明城市公园是市民进行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散步也是最为重要的公园活动[16]。相比较其它年龄层的居民来说,我国老年人认为城市公园能带来更多的益处,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极为重要[17]。

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寻老年人公园中的散步行为,包括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的感受,习惯,频率,喜爱与不喜爱的散步环境等。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什么样的公园设计特征能促进与鼓励老年人的散步行为?什么样的公园设计特征不利于老年人的散步行为?从而为建设促进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城市公园提供指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场地

研究场地为北京市人定湖公园 (9.6hm2) 与月坛公园(8.12hm2)(图1-2)。这两座公园座落于北京中心城区西城区。截至2013年底,西城区居民的年平均收入为4.3万元,略高于北京市年平均收入(4万元)[18]。西城区人口稠密,2013年底人口密度为2.5万人/km2,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3.3 m2。西城区居民中,年过60岁的老年人约为25万人,占整个城区人口总数的19.03%[19]。两座公园周边用地混合度较高,且被居民区围绕,交通方便,使用者可以方便地从居民区步行到达公园。

预研究的观测发现公园使用者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京雾霾频发,空气质量堪忧[20],很多市民认为城市公园能提供新鲜空气。

3.2 数据获取—访谈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收集数据,共进行了46人次的访谈。其中,25人次的访谈在人定湖公园中进行,21人次的访谈在月坛公园中进行。所有访谈都是在2013年8月的上午时段(7:30-11:30am)进行,每次访谈持续15到20分钟。现有研究表明夏季时,老年人在公园中进行散步和其它体育活动的最主要时段为上午时段[21, 22]。两个公园的实地观测中,我们也发现上午使用公园的老年人人数明显更多。老年人表示傍晚时公园中人流较大,比较拥挤与吵闹,因此他们更喜欢上午到公园散步。在邀请老年使用者参加访谈时,我们会先询问两个问题。首先,受访者的年龄是否达到60岁;第二,是否有在公园里散步的习惯。有在公园中散步的习惯,才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而非想象。如果某一老年人满足了上述两条标准,我们便会邀请其参加访谈。

3.3 访谈问题

为了得到丰富且全面的信息,而不受前置假设的影响,访谈中的所有问题均为开放性问题,不提供任何备选选项。访谈问题包括:1、 您在公园中散步时感觉如何?2、您经常在公园中的哪一区域散步?3、您最喜欢在哪个区域散步?不喜欢在哪个区域散步?4、您喜欢使用什么样的园路,不喜欢使用什么样的园路?5、如果方便的话,能透露您的年龄吗?为了帮助受访老年人更好地回答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还提供了公园的平面彩图及各个区域的典型景观照片。所有回答都被记录在表格中,以备后续分析。

3.4 数据分析—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尝试用定量的方法分析定性的文本信息,试图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透过现象看本质[23]。主要包括解读式(Hermeneutic)、实验式(Empirical)与计算机辅助式(Computer-aided)。解读式方法通过更高层次上的理解与抽象发掘文本的真正意义。实验式分析法则应用定量方法,统计内容单元出现的频率。计算机辅助式则利用相关软件定量统计某些特定内容出现的频率,以挖掘文本信息的深刻内含。内容分析法起源于二战时的情报分析,目前已大量应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领域[24]。内容分析法主要具有3个特点,包括系统性,客观性与定量性[25]。系统性指研究者必须采用一致的标准选取文本中的相关条目,避免只关心与研究假设相关的信息,而忽略一些更具决定意义的信息。客观性指在分析过程中应遵循确定的标准,以确保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相同的结论。定量性指用统计的方法计算相关文本信息出现的频率。文本信息往往包含大量信息,需要研究者深入挖掘才能梳理出其深刻内容,内容分析法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式内容分析法,主要有3个步骤。首先,研究者通读所有的文本信息,筛选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表意语段作为分析单元,最后统计各个相关语段的数目,在整体层面解析研究问题[26]。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通读所有访谈记录,标记出其中与研究问题相关的高频词语,例如,花草树木,湖面,树荫,座椅等。第二,合并相关词语,并抽象出更为宏观的类别或事物,然后统计这些词句出现的频率,从而探寻影响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公园设计特征。

4 分析结果

4.1 受访老年人的年龄与公园使用规律

两个公园的受访老年人年龄均较高,平均年龄在77.5岁左右。这些老年人中,女性占了更高的比例。人定湖公园中,16位(64%)受访者是女性;月坛公园中,13位(61.9%)受访者为女性。女性老年人更愿意分享她们在公园中散步的体验,而男性老年人有时会拒绝受访邀请。大多数受访者经常来公园散步。人定湖公园中,18位(72%)受访者每天都来公园;3位(12%)受访者每天来公园两次。月坛公园中,15位(71%)受访者每天都来公园活动,3位(14%)每天来两次。两座公园周围人口稠密,老龄人口比例较高,交通方便,老年人能方便地到访公园。另一方面,老年人大多退休在家,时间充裕,因此,访问公园的频率较高。因为所有访谈都是上午进行的,很多老年人表示他们喜欢早上来公园。因为这一时段“非常凉爽”而且“有很多有组织的活动”。相反,“下午时太炎热”,“傍晚时又有点吵闹”。观察发现晚间时段,公园中有很多群体活动,例如舞蹈、羽毛球、健美操与武术活动等。因此许多老年人选择早上使用公园。

表1 受访老年人的年龄与性别分布Tab.1 Age and Gender of Senior Participants

表2 公园访问频率Tab.2 Park Visit Frequency

4.2 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的体验与益处

基于内容分析法,我们总结了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的体验。几乎所有老年人都认为在公园中散步对他们有好处,这些益处可以概括为四大方面,包括:1、身体健康益处,2、社交益处, 3、心理健康益处,4、安全与其它益处。表3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回答。除了散步带来的益处外,老年人表示公园环境本身也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益处。

4.2.1 身体健康益处

人定湖公园中的23位(92%)受访者与月坛公园中的17位(81%)受访者表示在公园中散步对他们的身体很有好处。并认为在公园中散步对睡眠、食欲、消化系统、长寿、调节血糖、降血脂都有好处,还能帮助保持身体活力。一些腿脚不好,或是经常腰疼,膝盖疼的老年人更加看重散步的健康益处,他们说“散步很适合我们,因为我们没法参加其它剧烈活动。”有些老年人是在医生的建议下来公园散步的,他们坚信这对身体很有好处。其中一位说“医生说散步能降低血糖。”老年受访者表示公园环境本身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就很有好处。其中,人定湖公园中的8位(32%)老年人与月坛公园中的15位(71%)老年人觉得公园中的新鲜空气对他们的健康很有好处,“公园中的空气会新鲜些,对身体很有好处。我经常在公园中呆上两个小时。”“公园中有很多高大的柏树,能够提供氧气。”近年来,北京雾霾天气频发,使老年人更加喜欢公园中植物提供的新鲜空气。

4.2.2 社交益处

人定湖公园中的6位(24%)老年人与月坛公园中的4位(19%)老年人提到访问公园能给他们带来社交益处。一些老年人很喜欢看公园中的活动,“我们在公园中能参加唱歌与跳舞活动,有机会接触其他人。”“看公园中的其他人活动很有意思。”一些老年人说公园是他们与朋友会面的理想场所,“和其他老年人聊天很有意思,跟别人交流觉得很高兴。”有些老年人说他们非常喜欢“在公园中和其他老年人聊天,老人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

4.2.3 心理健康益处

人定湖公园中的12位(48%)受访者与月坛公园中的11位(52%)受访者表示他们来到公园就会感到心情愉悦。老年人表示一些自然元素,例如花卉,水体,树木让他们心情愉悦。一位老年人说“我最喜欢看公园中的花,这对心情与健康都有好处。”

4.2.4 安全及其它益处

与在城市街道上散步相比,受访老年人表示城市公园能提供更好的散步环境。公园中没有车辆穿行,也没有宠物,因此不用担心被往来车辆撞到。人定湖公园中的一位老年人说“公园里很安全,没有车,在城市街道上散

步就很危险。公园中的空气也更加新鲜一些。和居住区绿化与街旁小游园相比,公园中有更好的健身设施,我们也能参加其它活动。”

4.3 老年人喜欢的园路设计特征

根据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记录后,发现受老年人喜欢的公园园路设计特征可归纳为3方面,包括园路的物理属性,园路的周围环境及园路的连接关系(表3,图3)。具有某些特征的园路能够鼓励老年人的散步行为,从而带来更多的健康益处。

4.3.1 园路的物理属性

4.3.1.1 铺地

人定湖公园中, 5位(20%)受访老年人表示他们很喜欢平坦的铺地,其中3位老年人提到他们特别喜欢跑道,因为跑道很平坦。另外5位(20%)受访者指出“下沉广场的铺地不够平坦,石砖中间有草生长,非常不便于使用。”“我不喜欢下沉广场,对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草地是嵌在石砖中的,走起路来很不舒服,尤其对于使用轮椅或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另外一位受访者表示,“大理石铺地上有时会结冰,非常滑,对老年人来说很危险,跑道没有这个问题,会好很多。”月坛公园中,一位受访者(4.8%)说老年人们喜欢平坦的铺地。

4.3.1.2 座椅设施

人定湖公园中,3位(12%)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两边有座椅的园路,因为在散步时,可以随时休息。同时,4位(16%)老年人表示“公园中应放置更多的座椅,老年人在散步过程中常常需要休息。"月坛公园中,6位(28.6%)老年人表示喜欢座椅多的园路,因为“我们可以一起坐下来,互相聊天。”6位(28.6%)老年人觉得公园中的座椅还不够用,“公园北部的景色过于单调,也没有足够的休息设施。”

表3 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的体验与益处(括号中数字表示人定湖公园与月坛公园中的提到某方面益处的老年人比例)Tab.3 Walking Experience and Benefits Reported by Senior Park Users (Numbers in the parentheses indicate percentage of interviewees mentioned the specific benefits in Rendinghu Park and Yuetan Park)

4.3.1.3 园路坡度

人定湖公园中,6位(24%)受访老年人表示他们不喜欢南部的下沉广场,广场的铺地与高差都会给老年人带来不便。例如,有些老年人表示“老年人不能使用下沉广场,因为广场周围有台阶。”“台阶非常不方便。”“我不喜欢下沉广场,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非常的不方便。”

4.3.2 园路的周围环境

4.3.2.1 花卉/树木/水体

人定湖公园中的12(48%)位受访者与月坛公园中的17位(81%)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喜欢有鲜花种植的园路。“我喜欢那条林荫路,因为路两边有鲜花。”“这里有鲜花,我非常喜欢,老年人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公

园中景色很优美,不同季节盛开不同的鲜花。”人定湖公园中的3位老年人(12%)及月坛公园中的4位老年人(19%)表示他们非常喜欢公园中的树木。特别地,人定湖公园中的10位(40%)老年人指出很喜欢公园南部的林荫道,他们觉得“坐在树下非常凉爽。”人定湖公园中的19位(76 %)受访者提到他们最喜欢公园中的水面,“我喜欢湖,湖周围有花草,树木,鸭子。水面非常开敞,当坐在湖边时,我感到心情非常愉快。”另一位老人说“我最喜欢水面周围,我能看到鸭子和金鱼。”尽管月坛公园中仅有一座小小的水池,4位(19%)受访者提到他们很喜欢这个水池。”人定湖公园中,两位(8%)老年人提到他们非常喜欢公园中的地标构筑物,尤其喜欢水面的蓝色雕塑,与南部的欧式建筑。

表4 老年人喜爱的园路设计特征Tab. 4 Park Pathway Design Characteristics Preferred by Seniors

4.3.2.2 树荫

人定湖公园中的9位(36%)老年人与月坛公园中的5位(24%)老年人表示他们喜欢有树荫的园路。他们说“我非常喜欢公园南部的林荫路。”“在树下散步非常的凉爽。”“树荫与整洁的环境非常重要。”同时,人定湖公园中的1位(4%)与月坛公园中的3位(14%)老年人表示公园中的树荫还不够多。他们说“下午非常炎热,需要提供更多的树荫。”“公园南部没有足够树荫,太晒了。”

4.3.3 园路之间的连接关系--环形园路

对于老年人来说,园路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很重要。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有着固定习惯,倾向于每天都按同样的路线散步。许多老人沿着公园园路一圈圈地散步,并通过记录圈数计算散步距离,从而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因此,环形园路更受欢迎。人定湖公园中,受访老年人说“我一般绕着公园北部的水面走圈,通常走两圈,大概花40分钟。”“我从北走到南,走一大圈,走一圈要用20多分钟。”“我就在公园南面散步,一般走9圈。”人定湖公园中的跑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数字提醒这一位置离起点有多远,帮助计算散步距离。月坛公园中,11位(52%)老年人说他们经常在公园的南部散步,因为公园南部有蜿蜒的园路。月坛公园中的4位(19%)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使用一些公园园路,因为“北部不适合散步,园路之间兜不成圏”。“成圏”可以看作公园园路的一种组织关系,也就是说公园园路首尾相接,组成环路。

4.3.4 其它因素

洗手间,活动场地,能够看见别人活动,室外运动设施,群众表演以及服务设施都能吸引老年人。一些受访者表示“看周围的小孩子玩耍非常有趣。”“我喜欢湖面周围,在那我能看到别人跳舞。”“公园中有很多公共洗手间,对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月坛公园中的老人表示很喜欢南部区域,因为“有很多休息的区域,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也有小广场与鲜花。”“公园南部有很多活动场地,休息设施,同时有散步的园路。”城市公园的可达性也非常重要,一位受访者表示“这公园就在我们的小区附近,老年人与小孩子能非常方便的到达。”但是,较大的使用量也带来了拥挤问题。人定湖公园的受访者表示“公园比较小,有时候人太多了,特别是晚上。所以我不常在晚上来公园。”“有时人太多了,有点挤。”

4.4 特色自然景观空间--开阔水面、林荫路、密植树林、广场与园路相结合

根据以上分析,比较人定湖公园与月坛公园的布局,得出了受老年人喜爱的景观空间。两个公园在布局上各有不同,人定湖公园北部以大水面为中心,周围布置环型园路,南侧有布满鲜花的林荫路。月坛公园中仅有一座小水池,北部以茂密的柏树林与直线型园路为主,南部则在环形园路系统中布置活动小广场,使散步的老年人能看到广场上的活动。以上分析显示,人定湖公园的大水面与林荫道,月坛公园中的柏树林与南部游路体系,非常受老年使用者的欢迎。例如,月坛公园中,6名(29%)老年人表示非常喜欢北部区域,因为“北部区域有成片的树林,空气新鲜”。在未来的设计中,可以多多增加以上几种自然景观空间,促进老年人的散步行为。

5 研究的贡献、局限性与结论

本文聚焦老年人在公园中的散步行为,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什么样的公园设计特征能促进这些散步行为。通过应用访谈与实验式内容分析法,直接获取了老年人公园中散步体验的相关信息,并利用频数得出了研究结论。特别地,研究发现老年人喜欢环形园路,很少使用直线型园路;公园中的特色自然景观空间也能促进老年人的散步行为,例如大水面与林荫道。这些结论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为建设促进健康的城市公园环境提供指引。由于研究的探索性性质,主要应用访谈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无法在定量层面分析公园设计特征与老年人散步行为的相关性,例如,是否座椅个数与使用某一园路的老年人人数显著相关?建议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定量观察法与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本研究在夏季的上午进行,研究结论可能不适用于其它季节或时段。研究涉及样本较少,无法说明不同性别的老年使用者是否喜欢不同的公园设计特征,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5.1 重视散步等体力活动,建设促进健康的城市公园环境

城市公园承载着各种活动,从运动强度来看,可以分为消极型观光活动,与积极型体力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力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市民倾向于在公园中进行体力活动,例如,散步,舞剑,集体舞等。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也应从满足消极型观赏活动过渡到满足积极型体力活动。但是,许多公园仍以提供消极型观赏活动机会为主。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散步等体力活动的需求,建设促进健康的公园环境。

5.2 增加自然元素与特色自然景观空间--开阔水面、林荫路、密植树林、广场与园路相结合的布局

本研究表明,公园中的水体、树林与鲜花能调节使用者的心情,促进老年人的散步行为。特别的,一些景观空间颇受老年用者的喜爱,包括开阔水面、林荫路、密植树林、广场与园路相结合的布局。这些结论与环境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一致。例如,卡普兰(Kaplan)的研究发现,相比较人工建成环境,人们更喜欢自然环境;即使在城市中,自然要素占比例大的环境也更加受到青睐[27]。现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能帮助我们恢复定向注意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28],缓解精神压力[29],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30]。公园中的树林也可以净化空气,缓解污染问题。月坛公园中的柏树林就受到老年使用者的喜爱。同时,这些自然要素可以吸引老年人访问公园,进行散步等活动,带来健康益处。但是,我国关于公园规划设计的规范中并无对自然景观类型与数量的要求,不利于指导实践。未来研究中需要继续探索这些自然景观空间规模应多大?例如,多大规模的树林能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缓解空气污染问题?多大的水面能提供开阔感?

5.3 设置平坦的、有座椅设施的环形园路

研究发现平坦的、有座椅设施、没有台阶、有树荫的园路更受老年使用者的喜爱,这些发现映证了以往的一些研究结论[31]。同时,老年人喜欢在环形园路上散步,较少使用月坛公园中的直线型道路。相反,铺地不平坦的、没有座椅设施的、有台阶的园路可能会阻碍老年人的散步行为。这些结论可以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直接指引。

5.4 提供有距离标识的园路/跑道、与活动广场有视线互动的园路体系

分析表明,人定湖公园北部的跑道特别受老年人欢迎。跑道上有标有离起点距离的标识,例如,离起点100m或是200m,激励老年人步行到更远的距离。而月坛公园中,南部广场体系与园路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较好的视线上的互动。老年人散步时,可以看到广场上的活动,增加趣味性。这些做法都可以推广。例如,在月坛公园中,设置老年人散步专用跑道,或是在现有园路上每隔一段设置离起点的距离标识;或是在人定湖公园中,创造步道与休息广场视上的沟通,增加散步乐趣。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摄;文中所有图表均为作者根据数据生成.

[1]Dhhs.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J].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lanta ,GA, 1996,

[2]Julie N., Marie-Eve M., François P.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 Biomechanical and Physiological Key Concepts [J]. Journal of Obesity, 2011, (Journal Article):1-10.

[3]Dhhs. Healthy People 2010: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Health second [J].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lanta,GA, 2000,

[4]Mccormack G. R., Rock M., Toohey A. M., Hignell 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arks associated with park u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J]. Health & place, 2010, 16 (4):712-26.

[5]Shores K. A., West S. 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ilt park environment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four park locations [J].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 JPHMP, 2008, 14 (3):e9-16.

[6]Cohen D. A., Mckenzie T. L., Sehgal A., Williamson S., Golinelli D., Lurie N. Contribution of public parks to physical activity [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7, 97 (3):509-14.

[7]Floyd M. F., Spengler J. O., Maddock J. E., Gobster P. H., Suau L. J. Park-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 diverse communities of two US cities - An observational study [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8, 34 (4):299-305.

[8]Kaczynski A. T., Henderson K. A.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Evidence about Parks and Recreation [J]. Leisure Sciences, 2007, 29 (4):315-54.

[9]Reed A. J., Cheryl-Anne A., Princess W., Katherine S., Sandra H., Holly H. A Descriptive Examination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Activity Settings in 25 Community Parks Using Direct Observation [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2008, 5 (1):183-95.

[10]Kira K. ‘The only place to go and be in the city’: women talk about exercise, being outdoors, and the meanings of a large urban park [J]. Health & place, 2006, 12 (4):631-43.

[11]Kaczynski A. T., Potwarka L. R., Saelens B. E. Association of park size, distance, and feature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neighborhood parks [J]. Am J Public Health, 2008, 98 (8):1451-6.

[12]Bassett D. R., Jr., Mahar M. T., Rowe D. A., Morrow J. R., Jr. Walking and measurement [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8, 40 (7 Suppl):S529-36.

[13]Siegel Z. P., Brackbill M. R., Heath W. G. The epidemiology of walking for exercise: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activity among sedentary groups [J]. Public Health Briefs, 1995, 85 (15):

[14]Cunningham G. O., Michael Y. L., Farquhar S. A., Lapidus J. Developing a reliable Senior Walk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 [J]. Am J Prev Med, 2005, 29 (3):215-7.

[15]Wang Z., Lee C. Site an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for walking among older adults [J]. Health Place, 2010, 16 (6):1268-79.

[16]Zhang H., Chen B., Sun Z., Bao Z. Landscape perception and recreation needs in urban green space in Fuyang, Hangzhou, China [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2013, 12 (1):44-52.

[17]Jim C. Y., Shan X. Socioeconomic effect on percep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Guangzhou, China [J]. Cities, 2013, 31 (0):123-31.

[18]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2014 [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Beijing Municipal Statistics Bureau. Beijing Statistical Yearbook2014 [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14.

[19]北京市西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西城区年鉴. 2014 [M]. 北京出版社, 2014.

Beijing Chorogophic Office. Beijing Xicheng Yearbook 2014 [M].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2014.

[20]高敏, 仇天雷, 贾瑞志, 韩梅琳, 宋渊, 王旭明. 北京雾霾天气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特征 [J]. 环境科学, 2014, 35 (12):4415-21.

Gao M., Qiu T.-L., Jia R.-Z., Han M.-L., Song Y., Wang X.-M.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bioaerosols at nonhaze and haze days in Beijing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35 (12):4415-21.

[21]陆启瑞. 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D]; 上海体育学院, 2010.

Lu Q.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Leisure Sports for Middleaged and Old People in the Parks of Shanghai[D].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2010.

[22]王蕾, 陈田, 王昊, 郑芳. 北京市老年户外休闲行为特征的时空变异分析——以2000年和2010年为例 [J]. 西北人口, 2011, (3):94-9.

Wang L., Chen T., Wang H., Zheng F.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on Outdoor Leisure Behavior of Old in Beijing: A Case Study in 2000 and 2010 [J]. 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2011, (3):94-9.

[23]邱均平, 邹菲.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2):14-9.

Qiu J,. Zou F. A Study of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J]. 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2004, (2):14-9.

[24]邱均平, 邹菲. 国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J]. 图书馆杂志, 2003, (4):5-8.

Qiu J,. Zou F.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Content Analysis in China [J]. Library Journal, 2003, (4):5-8.

[25]邹菲.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J]. 评价与管理, 2006, (4):71-7.

Zou F. On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Content Analysis[J]. Evaluation & Management, 2006, (4):71-7.

[26]Muehl D. A manual for coders: content analysis at the Survey Research Center, 1961 [M]. United States, 1961.

[27]Kaplan R., Kaplan S.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M]. Cambridg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8]Kaplan S.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5, 15 (3):169-82.

[29]Ulrich R. View through a window may influence recovery [J]. Science, 1984, 224 (4647):224-5.

[30]Whitaker B., Browne K. Parks for people [M].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73.

[31]Lu Z. P. Investigating Walking Environments in and Around 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 A Facility Visit Study [J]. Herd-Health Env Res Des J, 2010, 3 (4):58-73.

Urban Park design Characteristics that Promote Seniors Walking Exploration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ZHAI Yu-jia

For the elderly, taking a walk is the most convenient, popular and important physical activity, which could bring multiple health benefits. By providing preferred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s, urban parks can encourage seniors person' walking behavior, and eventually improve their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Based on interviews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xperience of seniors when they walk in urban parks, and the specific park environment design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encourage seniors' walking.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eniors perceive four major benefits of walking in urban park, including 1. Physical health benefits, 2. Social benefits, 3. Psychological benefits and 4. Safety and other benefi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preferred park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pathway physical attributes, pathway surroundings and pathway configurational attributes. We should address walking behavior and other physical activities in park design practice, and facilitate the building of health-promotive park environment. Related strategies related strategies include: 1. Provide more natural elements and spaces, such as spacious water body, shady pathway, dense grove, and pathways integrated with activity zones. 2. Provide ring-shaped pathways with flat pavements and benches. 3. Provide track/pathway with distance sign and visual connection with activity zone.

Urban Park ;Design Characteristics; the Seniors;Walking;Interview;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U986

A

1673-1530(2016)07-0121-08

10.14085/j.fjyl.2016.07.0121.08

2016-05-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51508390) :面向高品质游憩体验的城市公园内部空间组织特征定量研究 ;同济大学2015年青年优秀人才计划(0100219171):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特征定量研究 资助

翟宇佳/1985年出生/女/吉林人/取得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特征解析与测量;城市环境与健康行为; GIS、空间句法理论与浸入式虚拟环境系统(上海 200092)

ZHAI Yu-jia, who was born in 1985, in Jilin Province, received her Ph.D. degree in Design from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US. Currently, she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ngji University. He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s: Conceptualizationand measurement of urban open spac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 GIS、Space syntax theory, and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 system.

修回日期:2016-07-03

猜你喜欢

园路益处城市公园
硝酸盐并不致癌还或有益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中文学习成新宠
手心拍脚心 健康益处多
滑雪益处多 防护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