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豫西南佛教中心香山寺兴起的历史地理基础

2016-12-06胡庆乐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平顶山香山佛教

胡庆乐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论豫西南佛教中心香山寺兴起的历史地理基础

胡庆乐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平顶山香山寺作为豫西南地区的佛教中心,是建筑最早的东土“真香山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香山寺的兴起具有特定的历史地理基础,体现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对早期佛教文化传播的影响。

香山寺;兴起;历史地理基础

两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随即以洛阳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并逐渐兴盛。在这样历史发展趋势下,平顶山香山寺于东汉末年应时而生,迄今已有1800多年。胡吉祥所撰的《香山寺史事纪略》载:“香山寺始建于东汉后期,北魏永平年间(508—512)香火旺盛。香山之名,来源久远,唐时寺塔并存。”中国名山大川、奇峰峻峦不计其数,平顶山香山为何会成为佛教在中原早期传播的一个重要地点呢?它又具有那些其他“仙山宝地”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呢?本文拟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机巧的佛缘、时代信仰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究。

1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非常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平衡和谐、相通相融,善于“因地施巧”,融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观,使建筑的人文美和环境的自然美达到有机的统一,用以“修身、养性、悟禅”,以达到佛教所追崇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香山山峰,而香山山峰处于山峦起伏的巴山山脉上,山祖昆仑,脉发秦岭,来势浩大,宛如伏龙。又与沙河与汝水双澄于南北,前眺低岭,其势开阔,前方水库,宛若明珠。《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固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而香山寺的建筑选址恰恰体现于此,整体分布上横跨三座山峰,依据香山山峰圆润的天然地理形势,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前出山脚的曼荼罗式布局形式。同时,根据文献记载,古代香山自然环境优美,林木茂盛,山水清幽;既与古道相邻,又远离都市,是佛教教徒隐居清修的极佳选择。唐代诗人孟浩然在《寻香山湛上人》中记载:“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由孟浩然的诗句可知,香山的自然环境优美而不失宁静、深藏而不至疲惫、典雅而不缺古意,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这样的优势又与“深山藏古寺”的选址需求、佛教徒“宁静而致远”的精神需求相契合,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天造地设的结构。同时,佛教将自然看作是佛性的显现,认为自然万物、一草一木并非无情,皆有佛性,都有生存的价值。可见,崇敬自然、珍视万物,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是佛教的重要追求[2]。因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在香山建寺的重要地理基础。

2 “形似名同”的机巧佛缘

“香山”之名源于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教经典中称其为父城)附近有山名叫香山,是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之地。而在香山山峰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的父城。东土中国的父城与天竺佛教圣地的父城,不仅城名相同,而且建筑结构十分相似,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佛缘。

香山寺所在的香山山峰原名火珠山,是一座圆圆的山丘,山峰圆润。其东有大龙山,西有小龙山。三山并列,形势幽美,气势磅礴,呈二龙戏珠之势,酷似天竺香山。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香山之名替代原名火珠山,而佛教也正是借助山体的蜿蜒巍峨之势,衬托佛的神秘。金代学者、诗人元好问在其《东游略记》中称:“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于是古人依照佛教圣地的香山,在此修建了供奉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寺院,亦名香山寺。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罕见的佛缘。

佛教讲究佛缘、相信佛缘、重视佛缘,因此,“形似名同”的机巧佛缘,无疑是在香山建寺的又一重要条件。

3 “应时而生”的时代信仰需求

史料记载:“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3]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蔡愔、秦景、王遵等18人赴西域天竺(今印度)访求佛道,历经数年,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偕同天竺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人返回洛阳,汉明帝特为他们建设了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自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佛祖说:“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佛教教义宣扬“因果业报”“生死轮回”,认为人人皆可积累福慧资粮,修行成佛,永出轮回。而这样的“明日希望”,让长期处在社会动乱、战争频发中的老百姓将眼前的苦难转移到来世幸福上,给他们带来精神的慰藉,成为佛教流行的肥沃土壤。同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也改变着它的说教形式和学说内容,以求适应中国的环境[4]。所以,佛教结合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学说,改造为中国特色的“佛家”。因此,佛教宣扬的教义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穷苦大众的精神需求,而且迎合了统治阶级维护长久统治的需求,得到了古代帝王的支持和大力提倡。宋文帝曾说,如果天下的百姓都信佛教,“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

由于得到汉明帝等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大力宣扬,汉代佛教便以洛阳为中心,向四周迅速辐射,佛教文化开始在中土快速传播。而古时的平顶山香山属颍川郡父城县,是南通荆襄、北达洛阳的宛洛古道必经之地,无论是寺庙的兴建,还是佛教文化的盛行,都无法忽略平顶山香山重要的地理位置。于是,平顶山香山作为都城近畿“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发展并兴盛起来,成为早期佛教的区域中心之一。可见平顶山香山寺的兴起,具有“应时而生”的社会信仰土壤。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香山寺的兴起同时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不但顺应了时代的需求,而且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佛缘”的独特性。时至今日,平顶山香山寺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虽然屡遭破坏,但依然香火旺盛,屹立在中原大地,最终成为观音菩萨“肉身降迹之地”,再次证明香山寺的兴起和发展是历史地理条件综合作用下的必然。

[1] (春秋)管仲撰,梁运华校点,管子·乘马篇[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1

[2] 马克林,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J].广西民族研究,2006,4:51

[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7:515

[4] 王立娜,禅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44

As the Buddhistcenter in southwestern Henan,Xiangshan Temple of Ping Ding Shan is the “Real Xiangshan Temple” built earliest in the East,with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in Chinese Buddhism.The rising of Xiangshan Temple has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foundation,reflecting the uniquenes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the effects convenient transport has on the early spread of Buddhist culture.

Temple of Fragrant Hills;rise;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sis

胡庆乐(1988-),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科教学(历史),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历史)方向。

P531

A

1672-5832(2016)04-0215-02

猜你喜欢

平顶山香山佛教
北京香山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游香山
佛教艺术
平顶山诗群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平顶山暴雨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