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黄姚古镇文学活动及其现实价值
2016-12-06于亚飞
于亚飞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当代黄姚古镇文学活动及其现实价值
于亚飞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古镇文化探究——以黄姚古镇文学活动为例(YCSW2014055)
黄姚古镇当代文学活动在二十一世纪之前比较冷清,仅有一些回忆及缅怀英烈的赞歌。进入新世纪,黄姚文学活动开始复苏,文学创作也繁荣起来。黄姚从古至今文学活动是黄姚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是黄姚古镇发展的重要有利资源。
黄姚古镇;当代;文学活动;现实价值
黄姚古镇明清至民国文学活动都很繁荣,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明清时期不少文人至此集会、吟咏、唱和,留下了不少的古诗文与楹联。民国时期抗战文学是黄姚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传说、戏曲说唱、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创作颇为可观。这些文学传统在当代却变得沉寂没落了,所幸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黄姚古镇文学活动又有所复苏。
1 建国以来至二十世纪末黄姚文学活动
进入新中国以来,黄姚地区的文学活动则比较冷清,八十年代开始稍有复苏,昭平县组织收集民间传说、歌谣、谚语,支持发展民间曲艺,并组织楹联比赛促进楹联文学的发展,各乡镇也有自发的民间诗社。虽然作品也不有少,但影响有限,黄姚的文学活动已难与过去相比。
1.1 回忆性诗文
此时有不少关于黄姚抗战时期的回忆性诗文,这些诗文的作者也多是当年黄姚抗战的亲历者,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从此不再有战乱,这都是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姚是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当他们再一次回来时,总不免有些许感慨。如抗战时期在黄姚与欧阳予倩等人共同创办《广西日报》昭平版的莫乃群,在1986年参加“中共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纪念馆落成暨省工委书记钱兴烈上塑像揭幕典礼活动中,就思绪纷飞,即兴赋诗一首《重游黄姚》:“—别黄姚四十年,重来玄鬃已皤然。主人叙旧真情切,往事如新在眼前。指点小楼供借宿,词嵌报社撰婚联。更看中学新题额,祝愿乡亲尽俊贤。”此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无限感慨,他于1945年离开黄姚至今已40年,弹指一挥间两鬓斑白,而当年的在黄姚的点点滴滴,办报、办学等活动却历历在目,最后也表达了他对黄姚的美好祝愿,希望黄姚多出人才,为建设美丽黄姚作贡献。再如千家驹在《从桂林到黄姚》一文,也是对抗战时期他们这些文化人在黄姚活动的回忆散文,详细记录了他之所以会从昭平又疏散到黄姚的原因及经过。他们用文字记录下了他们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及心理状态,使得这些经历了磨难的文人的生活经历与人生遭际更加清晰、明朗,使我们了解当时他们为祖国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我们现在美好安宁生活的来之不易。
1.2 缅怀英烈的赞歌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士仁人的努力,才使得新中国得意成立,黄姚古镇获得新生,当代人们不会忘记历史,永远铭记缅怀这些英烈,黄姚地区又有不少对这些英烈的赞歌。如钱兴烈士塑像落成典礼中,当代诗人邹冰就创作了一首《广西省工委黄姚旧址纪念馆落成暨钱兴烈士塑像揭幕有感》诗:“防顽抗日困千重,八桂红旗卷万峰。荫蔽俟机蓄力量,运筹决胜在黉宫。群贤团结姚江畔,青鸟精诚蜀道通。伫立像前怀旧侣,馆中瞻仰尽精忠。”林克武也有一首《钱兴烈士塑像落成喜赋》:“往事重重感万千,神州漫漫尽烽烟。峤西领导君挥帜,豪杰追随众舞鞭。昔日缅怀无望处,今朝洒泪立碑前。英魂化鹤归来后,独立苍松照远天。”
这两首诗记录了当时西省工委黄姚旧址纪念馆落成和钱兴烈士塑像揭幕的盛况,非常具有纪念意义。两位诗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生活,诗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了,怀念起“防顽抗日困千重,八桂红旗卷万峰。荫蔽俟机蓄力量,运筹决胜在黉宫”;“往事重重感万千,神州漫漫尽烽烟。峤西领导君挥帜,豪杰追随众舞鞭”的战斗生活,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对英烈的无限怀念,也有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美好憧憬。
1.3 歌颂黄姚新生活
另外还有不少歌颂黄姚美好现代生活的诗歌。随着黄姚古镇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民也终于迎来了四个现代化,幸福的生活着。当代诗人吴赞之作的《昭平即事》三首:(1)忆昔曾经数往还,悬崖峭壁苦缘攀。而今公路通南北,电掣风驰过万山。(2)电灯盏盏照高楼,马达隆隆响不休。二十年前曾过此,煤油白烛尚难求。(2)万壑千山气势雄,桂江如练隔西东。葱茏一片望无际,尽是桐茶杉竹松。这三首诗就生动地反映了黄姚古镇地区人们生活的变化,热情讴歌黄姚古镇地区的新生活,“公路”,“电灯”,“马达”,“高楼”这些新鲜的事物出现在黄姚古镇中,成为那个时代的进步的标志。彭贵康《昭平吟》:“小镇添春色,古榕发劲枝。昭平换新貌,经济正腾飞。”改革开放以后,黄姚古镇的旅游业,商业等发展更加迅速,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怪乎诗人要高唱“昭平换新貌,经济正腾飞”,歌咏黄姚古镇地区的新生活。
2 二十一世纪以来黄姚古镇文学活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黄姚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天然胜景,在国内知名度越来越大,黄姚古镇的繁荣也使得当地的文学活动逐渐频繁起来。
自2003年黄姚古镇景区正式成立,之后又被评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的古城镇”之一,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黄姚古镇的知名度,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黄姚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文化活动在黄姚纷纷展开,其中以文学活动最为活跃。2006年,在贺州文联与昭平县政府的支持下,黄姚古镇成为广西文艺创作基地,《广西文学》、广西青年摄影家协会、贺州文联纷纷与黄姚古镇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黄姚古镇文艺创作基地的建成既为广西自治区内外的文艺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条件,搭建文艺创作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繁荣黄姚文学创作迎来新的春天。基地成立后,各种文学创作笔会、采风活动和创作大赛在黄姚纷纷开展。同年12月,贺州市文联与昭平县委宣传部就邀请了贺州三十余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在黄姚古镇举办了“梦境黄姚”文学创作笔会。2015年黄姚古镇景区还举办了主题为“梦境家园·美丽黄姚”的全国性征文比赛,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踊跃参与,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黄姚古镇近年来形式多样的文学活动的频繁开展,涌现出很多关于黄姚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以游记性散文为主,诗歌小说也有一些,其中优秀散文作品如潘大林的《文物冠南洲——昭平黄姚古镇》、岑沫的《黄姚神韵》《兴宁庙记》等,诗歌如申林的《醉倒古镇》、诗雨的《黄姚古镇》组诗等,这些作品的内容或为追忆黄姚历史,或是反映黄姚风土人情,更多的则是赞美黄姚的景色。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初广西师范大学师生在黄姚古镇古戏台表演了欧阳予倩版话剧《桃花扇》,既是向欧阳予倩致敬,也是对抗战英魂的缅怀,这是欧阳予倩剧作70年后重返黄姚,意义非凡,这次剧演活动的成功不仅提醒了我们黄姚古镇历史上有着光辉的戏剧传统,而且在当代黄姚也有着广大的戏剧市场,未来对戏剧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或可以为黄姚古镇的旅游发展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3 黄姚古镇文学活动的现实价值
黄姚从古至今文学活动都十分繁荣,这不仅是黄姚的宝贵文化遗产,也为黄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家对文化高度重视,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利用这种悠久的文学传统,以文学活动为基础带动相关文化的繁荣,建设黄姚古镇的特色,提升黄姚古镇的文化格调,不仅可以避免当前全国古镇商业化导致的雷同模式,还可以乘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东风迎来黄姚古镇的大发展。
当前,我国的许多古镇都陷入了严重雷同化的发展困境,商业化过度,名为文化古镇,实则文化并没有被放在发展的重点。黄姚古镇目前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今后发展应避免以上问题。要保证良性的健康发展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黄姚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以文学资源尤为重要。黄姚丰富的楹联文学、歌谣、戏剧文学以及抗战文学目前基本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些本应该成为黄姚古镇的文化特色的资源亟待开发成为文化旅游项目。比如黄姚可以发展戏剧文化项目,其戏剧传统自明清就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戏台就是最好的证明,乾隆时期又得到重修,黄姚的戏剧活动一直十分流行,黄姚人民至今对于桂剧、彩调也是十分钟情。到了抗战时期,戏剧巨匠欧阳予倩在黄姚又进行了戏剧改革创作及剧演活动,可见黄姚是有着光辉的戏剧传统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重拾此传统,发展黄姚的戏剧文学,进行戏剧演出,打造黄姚独特的文化项目。并且这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15年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在黄姚进行戏剧演出,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此外黄姚的楹联文化与抗战文化都可以开发成为独具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黄姚古镇可以利用文学悠久的文学传统与丰富的文学资源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将文学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宣传品牌。明清时期文人在黄姚吟诗作对,创作了不少作品,这一优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黄姚古镇目前成为广西文艺创作基地,吸引了不少文艺工作者来此采风寻找创作灵感。黄姚应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朝着全国文艺创作基地迈进,并发展文学相关的周边产业,将黄姚古镇打造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学古镇。
于亚飞(1990-),男,河南濮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
G633.3
A
1672-5832(2016)04-0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