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微企业劳动力供求矛盾问题

2016-12-06贺婷婷陶金刚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用工劳动力小微

贺婷婷 陶金刚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浅析小微企业劳动力供求矛盾问题

贺婷婷 陶金刚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阶段,在经济转型期,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市场固有的缺陷使劳动力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次会议中提到,小微企业作为最大的吸纳器,会为经济增长和转型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大门。事实上,当代小微企业的“助推器”作用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所以,本文以河北省“三市两县”(石家庄市、保定市、武安市、蠡县、巨鹿县)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实地调查问卷与深入企业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255份调查问卷,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探讨小微企业劳动力供求矛盾愈发激烈的原因,运用财政学和劳动经济学相关知识提出了合理建议。

此次调查共涉及11个行业的67家小微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小微企业存在的劳动力供求矛盾主要为两点:劳动力供求总量不平衡和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

1 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

2011年以来,河北省各地的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企业不仅解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但是我国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小微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岗位数量有限,对劳动力的需求只能量力而行,不能完全吸纳其他劳动力。同时,我国已经处于“人口红利”的尾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突出,更多青年人的就业观念得以转变,他们由原来的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为目标转变为在一般企业劳动加入小微企业的大军;并且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被忽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持续趋向,使得小微企业具有了更多的产业后备军,除了冶金、制造等行业的高危岗位面临部分招工难问题外,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处于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状态。所以,劳动力的供给非减反增,供给过剩,需求有限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供求失衡状况持续恶化。

2 劳动力结构性失业

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开始发展阶段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但是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企业的发展对于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年劳动者大部分受教育水平偏低,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用工要求,例如一些冶炼行业的技师要求,餐饮服务行业和批发行业对于劳动者的计算机要求等,所以大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者只能被动地等待被雇佣,失去了职业选择的主动地位。另外,小微企业的劳动力流动性大,部分企业雇主更偏向于本地的劳动者,这为企业解决了职工非货币性福利的问题,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其他费用支出,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2.1 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会对小微企业劳动力供求矛盾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鼓励就业的政策以及独到的税收优惠措施都会使劳动力需求增加。首先要加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购买性支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并将此作为一种服务手段,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力度,培训所需要的费用政府应当分担一部分,另外应当根据员工的性、年龄、从事的工作定期进行培训,因材施教,针对性更强;借鉴发达国家,采用积极的人力政策,重视对劳动力的再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的适应性和流动性;把非熟练工人训练成市场需要的工人,使就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付,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实行专项资金补贴,为了保障员工权益,应完善对劳动力的服务,规范劳动关系,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匿名举报等媒体服务,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提高小微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福利,充分发挥转移性支付再分配的作用,个别小微企业雇主用人不规范,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例如拖欠工资以及工伤事故频发等现象,对此完善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要落实。

最后,2016年实行“营改增”之后,无论小微企业归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它们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增无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负担,使企业有更富余的资金转移到产品生产和劳动力机制建设方面。

2.2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安排员工工作。

在小微企业起步时期多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现在小微企业逐步转型,第一、二产业不断吐出劳动力,第三产业不断吸入劳动力,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服务型小微企业如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倡在某些地区增强制造业深度加工、精细化加工,既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又可以增加劳动力需求;另外,部分小微企业在转型时期都偏重采用较为先进的科技设备,但这会带来老员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此时可以降低对劳动力的要求,对员工集中培训,可以给老员工安排简单的技术,把能力较高的新员工安排在上层流水线,总之,做到能力与岗位相适应,生产与劳动最优结合,使劳动者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2.3 改变用工模式,科学吸纳劳动力

除地区因素外,不能否认大部分小微企业目前用工制度并不规范,少部分存在任人唯亲的用工模式,极大的排斥外来职工,在人情的套路上把优秀的劳动者拒之门外。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指导小微企业改变用工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用工机制,并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其执行到位,如雇佣残疾人员工超过企业的10%,对企业所得税可以加计扣除;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招聘观念,排除地区、血缘等因素的干扰,吸纳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者参与企业建设;社会劳动力保障机构应当定期对雇主进行培训,更新观念,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鼓励企业吸收大学生劳动人才,为劳动力注入新鲜活力,使劳动力结构年轻化、优质化。

[1] 劳动力错配、结构演变及其对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影响研究 陈锐 吉林大学 2014-06-01

[2] 马培生,《劳动经济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8月

贺婷婷(1993.11-),女,汉族,河北衡水,本科在读,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研究方向:财政学。陶金刚(1994.10-),男,汉族,辽宁本溪,本科在读,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

F272

A

1672-5832(2016)04-0167-01

猜你喜欢

用工劳动力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小微企业借款人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小微企业重在强身健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