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2016-12-06徐晓梅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扬州互联网+

徐晓梅

“互联网+”背景下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徐晓梅

本文立足于“智慧扬州”的建设,剖析了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互联网+”模式引入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国外经验的借鉴、现代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民众参与度的提高、地方特色的凸显四个方面,思考并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

“互联网+” 扬州古城区 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构建

2012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这为提升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扬州古城区集中在广陵区行政区域内,包含了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和南河下4片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扬州有名的历史文化旅游点。扬州市政府较多关注了旅游者的文化服务需要,而忽视了古城区居民的真正需求,古城区在扬州“智慧城市”的发展步伐中仍处于部分“空白”状态:

(一)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现代化程度不高

由于年代久远,古城区建筑设施陈旧,交通不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古城区的人群中收入较低者居多,居民偏老龄化,对公共文化的要求也不高。因此,扬州市政府对古城区投入的财政有限,在规划设计上也欠缺整体考虑,加之电信网络设施不到位,导致其现代化程度受限。

(二)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社会的参与度不够

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其服务的好坏是由群众来评判的。然而,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度并不高:一是由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二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不到位,三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成效不明显。这些都影响了古城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因而社会参与度不够。

(三)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缺乏地方特色

扬州古城区所构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模式,与其他省市大同小异,缺乏地方色彩的标识度。同时,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也缺乏地方特色,缺少一定的人文内涵,影响了其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也制约了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层次上的提升。

二、“互联网+”模式引入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行性

“互联网+”不仅仅只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可能。

(一)可拓宽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维空间

长期以来,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赖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如文化宫、文化广场等,发挥的空间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互联网+”则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之间的隔阂,建立以一种时空立体联系,从而改变传统观念和陈旧的建设模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维空间。

(二)可提升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

“互联网+”不仅仅只是互联网的普及,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创造出新的生态空间。因此,借助“互联网+”理念,既可以将古城区纳入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又能带动古城区的信息技术发展,提升其公共文化的现代化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古城区居民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提高。

(三)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扬州地方历史文化

扬州古城区是体现扬州地方特色的核心区域,也是展示扬州地方风土人情的重要场所。因此,古城区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成为其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互联网+”在能够满足本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自觉保护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意识,塑造出良好的外界形象,并提升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和内涵,

三、“互联网+”背景下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通过“互联网+”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制度体系

“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推行的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导、政府支援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1]。美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媒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区文化”[2]模式。“英国、澳大利亚是政府与民间共建的‘分权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3]。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借鉴好国外有益经验,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民间力量,要提高政府公共财政中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费用,在古城区普及互联网,完善互联网服务;要健全古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同时不忘引进人才,提高对古城区大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更新相应的管理办法,完善古城区制度体系建设。

(二)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互联网+”的优势是“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都可与现代化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实现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对接”[4],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在服务内容上,可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创意,比如可以将扬州传统产业进行电子化升(三)借力“互联网+”,提高居民参与度

级,建立电商平台,也可以将扬州的文化遗产以更为先进的方式向外界宣传;在服务形式上,可以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邮箱、短信、社区自助服务点等形式,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贴近百姓生活,服务于他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往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政府来总体规划和实施,与群众互动少,效果不佳。而当前,由于“公众的权利意识增强,由单一的受众身份转为信息传播者、发布者”[5],因此,提升群众的参与度非常必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扬州古城区可借助“互联网+”模式,畅通群众意见渠道,变“输出式”为“互动式”,政府还可以在网络上征求民意和意见,以保证政府政策和决议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扩大群众的参与度。

(四)运用“互联网+”,发掘古城区服务特色和特色服务

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要立足于扬州本地文化,努力发掘服务特色和特色服务,如服务特色方面可从服务的人文涵养方面来考虑,而特色服务方面则可以从传统行业方面来考虑,从而形成自身“文化标识”,打造出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可为外界提供更为生动的扬州文化传播渠道,并通过图片、影片、纪录片等形式,成为保护和传承扬州古城区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的重要阵地,从而丰富和扩大扬州古城区的文化空间。

四、结语

扬州目前已在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和示范区上取得了可喜成绩,表明了扬州市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扬州在古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扬州古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填补了扬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空白部分,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升扬州古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1]龙锦.日本新媒体产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

[2]吴小坤,吴信训.美国新媒体产业[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2012.

[3]赵迎芳,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对山东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4(04).

[4]何义珠,李露芳.”互联网+”对跨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的启示[J].现代情报,2016(02).

[5]胡爱敏,孔天骄.”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N].中国社会报,2016-05-16(002).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6年扬州市科协软科学研究立项项目一般指导课题。

徐晓梅(1987-),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扬州互联网+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