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业胜任力与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2016-12-06周倩
周 倩
探究职业胜任力与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周 倩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当前高校职业教学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进行了研究,针对性地确定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 应用型文科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一、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概述
实践性教学体系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科专业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指导学生利用亲自动手,发现并解决问题,给日后未来工作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型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加工实践引入到应用型文科专业的过程。教学体系是又若干个教学活动形成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教学管理等部分[1]。
(二)创新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很大意义
第一,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若干文件中来看,很多单位在看重文凭的同时,更加注重毕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量。教育部门实施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实践性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实现教育模式转变,建设创新性强国。第二,学校发展的需求。实践教学是教学主体,可以实现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优化,对高校实施教育改革具有很大意义。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学校不再将教学重点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开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人文社会学科实施实践教学,应该借鉴机械、医学和生物等教学方法[1],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第三,教师发展需求。实施实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职业适应力和竞争力。由于家庭教育方法缺失,导致很多学生在校内缺乏锻炼,不能形成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新形势转变能力。利用实践教学可以强化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知识的欠缺,优化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学生科学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二、职业胜任力视角
(一)职业胜任力视角的内涵
职业胜任力视角表示从事某项作业的人员优于一般工作者表现出来的个人潜能、深层次特征,这些潜能主要由形象、态度、价值观、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组成,是一种可以与其他工作者区分的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个体特征。随着胜任力的发展,已经被国际很多用人单位用作为选拔、考核、评估员工的指标。
(二)职业胜任力给创新实践教学提供的全新视角
根据职业胜任力理论,可以将高校学生职业胜任力表述成未来就业中可以在岗位上体现的知识、技能、能力动机和个性等方面的特征[2]。相关人员从胜任力视角下,探索了本科胜任力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基本素质、核心素质和发展素质等组成[1]。应用型本科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职业胜任力,所以必须及时进行实践行教学。
三、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一)制定合适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应用型文科实践教学和理科教学方式具有很大差异,所以制定目标时,应该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制定目标,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细化,让实践目标完成成为可能。
(二)创新教学内容
第一,体现出应用型文科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开展实践活动时,应该将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同等重视,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制定出承前启后的教学计划,实现系统性、开放性、校内外结合进展。第二,教学内容必须层次分明。复合型是应用型文科的主要特点。进行实践教学时,不但保证学生具有基础理论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应用能力,实现学生价值判断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提升。第三,实践教学必须具有创新。进行人才培养时,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和探究型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构建校内实验平台。进行校内实践教学时,主要利用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将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完成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理论实践结合教育,提升实践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教案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解决个别学校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不足等问题。第二,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的最终进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与社会实现接触。因此必须加强校外实践场地构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实践教学的进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对职业胜任力和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对职业胜任力视角进行分析介绍,最后介绍了实施职业胜任力和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的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军,阚茜.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应用型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2]张兄武.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J].苏州大学,201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应用型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2014003,衡水学院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周倩(1981-),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研究生,汉语言文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