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的张扬,生命力的迸发
——读《苦闷的象征》与《我在霞村的时候》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深圳大学丁玲生命力

陈 腾

(深圳大学 广州 深圳 518000)

个性的张扬,生命力的迸发
——读《苦闷的象征》与《我在霞村的时候》

陈 腾

(深圳大学 广州 深圳 518000)

《苦闷的象征》是厨川白村美学思想的精髓著作,全书包括创作论、鉴赏论、关于文艺的根本问题的考察及文艺的起源等四个部分。其中关于文艺的创作本质,厨川借鉴弗洛伊德、柏格森等人的理论,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柢是两种力即创造生活的欲求和强制压抑之力的冲突,“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生命力的突进,实际上就是个性表现的欲求,表现个性就是创造生活。生命力的欲求受到压抑便产生“人间苦”,这种苦闷的情绪,便是文学艺术创造的原动力。

厨川认为“文艺是纯然的生命的表现,是能够全然离了外界的压抑和强制,站在绝对自由心境上,表现出个性来的唯一的世界。使人类得以抛弃一切虚伪和敷衍,认真地城实地活下去的唯一的生活”。他指出“假使个人都全然否定了各各的个性,将这放弃了,压抑了,那就象排列着造成一式的泥人似的,一模一样的东西,是没有使他活着这许多的必要的。从社会全体来看,也是个人若不各自十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真的文化生活便不能成立”。

厨川白村认同人的行为活动来自冲动,而冲动之源则是人的生命力,“我们的生命,本是天地万象间的普通的生命。但如这生命的力含在或一个人中,经了其‘人’而显现的时候,这就成为个性而活跃了”。厨川在《苦闷的象征》中所表现的这种生生不息的跃动着的“生命力”,跳跃着的“个性”,表现“自我”,呼唤张扬个性的精神正是鲁迅所寻求的。因此,在译文引言中,鲁迅说道:“非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而这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不仅对鲁迅产生了影响,更是对“五四”之后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丁玲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步入文坛的丁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她深受“五四”影响,在创作上带有深刻的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特征。后来,民族解放开始成为时代的主题,革命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思潮,在这样的环境下,丁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因此,从1936年到达延安开始,丁玲一方面以极大的热情参与革命斗争,讴歌新制度、新气息下的新生活,另一方面,她又带着“五四”时期的个性认同,以冷静、理智的眼光看待解放区的各种现象,以自我感知为基础,如实地表达自己对解放区的认识与理解,个性创作。虽然这与当时社会政治的需求不太一致,却充分地表现了丁玲的个性创造特点。而这一点在她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得到充分体现。

在创作活动中,在艺术形象上的塑造和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也是创作个性的主要表现之一。丁玲在《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塑造的人物都不流于革命文学的俗套,具有自己的个性。女主人公贞贞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坚强自尊的年轻女性。她没有盲目地遵从父母之命,而是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奋起反抗,勇敢追求与同村穷小伙夏大宝的自由爱情,而后,在惨遭日军的蹂躏,第二次逃回霞村后,她仍然选择为革命牺牲,被送回日本军队中,暗中为中国共产党谋取情报。这是贞贞自己的选择,是又一次她为自己的命运做主,是她坚强个性的体现。当贞贞最终伤痕累累地回到霞村,面对村民的冷酷蔑视和恶毒诅咒的时候,贞贞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自信、坚毅的忍受下来。谈起日军的凌辱和村里人的嫌厌,贞贞平静地只“像是回忆着一件辽远的事一样”,她更坚信“我一点也没有变”。在面对这些困境时,贞贞觉着“哪怕到了更坏的地方”,还得“硬着头皮挺着腰肢过下去”,“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除非万不得已”。而后来,即使面对父母的逼婚,即使是在“我”也认为“如果有些爱抚,非一般同情可比的怜惜,去温暖她的灵魂是好的”时,贞贞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不愿嫁给夏大宝,不留在霞村,选择到延安学习,重新生活。这表达了贞贞身上倔强的不愿妥协的自我意识,鲜明个性的同时,也使贞贞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在塑造村民的形象是,丁玲没有一味地表明他们的淳朴善良,而是如实表现他们的劣性。面对贞贞的牺牲,村民不仅没有理解和同情,反而是无尽的嫌恶和鄙视:“听说病得连鼻子也没有了”;“缺德的婆娘”;“弄得连破鞋还不如”;“谁还肯要鬼子用过的女人!”;“尤其是那一些妇女们,因为有了她才发生对自己的崇敬,才看出自己的圣洁来,因为自己没有被敌人强奸而骄傲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丁玲“离了外界的压抑和强制”、“抛弃了一切虚伪和敷衍”,自由地创作。

厨川认为好的作品是作家在如实地展现客观事物的同时,又自然地表达作家内心的自我和个性,达到主客观一致,理想与现实一致。因此,作为一名革命者,丁玲在《我在霞村的时候》,借着贞贞对革命的牺牲以及她最后选择一个人,走出霞村,选择到延安学习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革命的热情和期许,同时通过描写村民在面对贞贞的牺牲时所表现出来的嫌恶和鄙视,丁玲又表现了自己的迷茫。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她发现她所看到的革命与她所想的革命是有差距的、不一样的。我国的工农革命是群体性的革命,牺牲个人是必要的,而丁玲仍然带有五四女青年的个性思想,显在的革命性与潜在的个性发生碰撞、冲突,造成了丁玲创作的复杂性。而一方面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压迫,一方面内心仍然相信革命的必要性,小说结尾贞贞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没有留在霞村、嫁给夏大宝,选择去延安学习,选择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新的地方,重新做新的自己,这也是丁玲在内外冲突、矛盾之下的必然选择。

文艺的根柢是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丁玲在外在革命环境和内在自我个性的冲突、压抑之下,爆发了自己的生命力,实现了真正的艺术创造。

陈腾(1991-),女,汉,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深圳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I207

A

1672-5832(2016)04-0054-01

猜你喜欢

深圳大学丁玲生命力
深圳大学与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签约共建产学研专用线站
陈洁、潘俊宇、宗可丽、余芳作品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丁玲的幸福婚姻
如梦似幻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