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探索

2016-12-05田娟华穆丽君管冰杜岳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田娟华 穆丽君 管冰 杜岳峰

摘 要: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旨在探索一种理念先进、目标合理、方式可行,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推广应用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方法: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对比法,本文通过翻阅、搜集、研究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仍处于探索阶段。总的看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招生入学录取标准单一;医学前教育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缺乏统一合理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标准;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优势。结论: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应当培养出具有宽厚基础、创新思维、临床诊疗和科研潜质,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八年制 医学教育 现状分析 改革措施

一、我国八年制教育的现状

1.以高考成绩作为考核标准的人才纳入系统不完全适应八年制医学教育对准入人才标准的要求

我国八年制的招生生源主要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应届高中生,主要的考核标准是高考成绩,单一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进行全面评价。入选的应届毕业生尽管具有较高的学习素质,但是受到阅历和年龄限制,他们对各种专业都不够了解,对自我的人生规划缺乏设计,大部分学生选择医学都是听从长辈的意见,对其特殊性缺乏充分了解,对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备的素养知之甚少,很难保证其对临床医学专业有足够的兴趣[1],入学后往往表现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急躁、急功近利、对未来期望值过高、难以持之以恒等状态。而作为西方医学教育的成功典范的美国,报考医学院的学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高中和大学时期各方面发展均衡;在与研究人体机能相关的课程中有良好的表现;完成综合性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

2.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模式设计不尽合理,尤其对医学前教育重视不够,与要夯实八年制医学生的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的初衷相背离。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统一合理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标准,造成各地院校培养的人才良莠不齐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召开了7届八年制教育峰会,其中前3届,都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了讨论,并且达成了一致共识,即八年制属医学精英教育,培养的学生是综合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们既要通过上课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兼顾临床和科研。由此开展的医学前教育以及科研训练都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基础和更大的发展潜能。各院校培养出的八年制医学人才在素质和能力方面参差不齐,社会和用人单位无法用同一标准进行衡量。

4.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八年制医学生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爆炸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实际的医学教育中表现为课程越来越多,每一科目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学生的记忆负担越来越沉重。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过分相信权威,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精神[2]。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使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紧密结合不够,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使其更趋于科学、合理,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对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八年制学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受到学制的影响,八年制的优势难以体现,临床实践不足成为短板,科研培养方面没有严格依据科学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的规律

八年制办学原则是“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3]。既然八年制立足于医学博士的培养(MD),在校期间完成在独立行医之前所需学习课程的要求和能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的资格,使学生获得成为医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而独立、优秀的科研能力不仅对于解决临床问题至关重要,也是医务工作者未来发展潜力及竞争力之根本,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4].

最终导致学生的临床能力不扎实,科研训练又不系统,不利于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有效的科研培养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对于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逐步改革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八年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结合各个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突破唯分论的桎梏,开创性优化八年制招生方法

2.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文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交叉学科和转化学科知识培养和储备,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能做“事”的基础、敢做“事”的勇气和做大“事”的眼界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建立在非医学本科教育之上的,当具备不同专业文化背景的学生进入医学院后,思维碰撞和学科间的交流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也是美国医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一代的医学人才除了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诊疗过程,还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以便发明、操作和维护各种高精尖的仪器。既然我国的八年制教育定位于要与西方医学进行竞争的精英教育,就不应该只着眼于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这一现实需求。以心理学为基础,伦理学为纲常,强调医患关系与人文关怀。

3.在充分考虑地域等不同特点的情况下,统一医学教育模式,制定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尽量建立规范合理的“精、严、尖”医学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4.优化课程设置 ,借鉴欧美流行的PBL、CBL等不同教学模式,夯实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势的转变

5.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八年制医学生实际操作的临床和科研能力

在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注重科研培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加强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培养,不单纯以科研产出为导向。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了解科研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基于科研思维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应当认识到科研训练不应该是医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外的独立模块,将科学研究的理念和思维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 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另一方面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加强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客观分析八年制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摸索、改革与优化,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逐步改革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中国医学走向世界舞台打开了一扇门。

参考文献

[1]杨旻,张利旺.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05):855-857.

[2]冯逵,黄建始.美国哈佛医学院_约翰_霍普金斯大_省略_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冯逵[J].复旦教育论坛.2008,6(3):86-89.

[3]吴蓓,马若飞,黎志宏等.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1):1-3.

[4]曹阳,张义成,周匡果等.八年制医学生科研培养策略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6(01):108-110.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