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6-12-05罗绪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导入思想品德初中

罗绪兵

摘 要: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也同样适用。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阶段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老师们对课程导入部分的开发与利用还有欠缺之处。今天笔者将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就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问题加以探究。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课堂 导入 策略

一、课堂导入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教学定位

在了解课堂导入的现状之前,我们应该先对课堂导入部分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作用准确定位,从而更便于我们分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1]

首先,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课堂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给整个课堂气氛打下基调。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比较教条,就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时间段的学习挺早良好的学习氛围。多采用能够调动学生好奇心或学习兴奋点的模式,充分利用好导入的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堂环节有效开展打好基础。

其次,从教学内容角度说。课堂导入部分可以扮演两个角色。第一种,是抛砖引玉里的“砖”。在形式上,给新知识的教学过程带来欲扬先抑的效果。这很符合思想品德课教材先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的内容编排形式;在内容上,对我们教授的内容起到概括的介绍作用,更形象的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加以了解。第二种,是灯谜的“谜面”。与第一种直接将内容抛出的形式相反,通过设置问题或者任务的方法,在导入的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去。

最后,从课堂效率贡献角度说。课程导入部分是在课程的开始,正是学生注意力和精力状态做好的时间段。在这一阶段,能够保证很高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这一点的角度出发,也奠定了课堂导入部分在课堂教学总出现的必要性。[2]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从多个角度了解了课程导入部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教学地位之后,我们通过结合实际教学现状来具体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入时间不够充分。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误区。老师在导入时,只用简短的几句话,向学生说明要学习的内容就开始进行具体的内容教学。或者思想品德课程中也有一些需要记忆与背诵的内容,老师常常会占用课堂导入的时间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和测试。荒废的时间和学生的注意力,是难以再其他课堂环节中弥补的。

其次,导入形式单一死板,导入效果不充分。课程导入部分应该是教学形式的“万花筒”,通过多样的变化和灵活的知识内容想结合,给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但是部分老师上课过于程式化,每次导入的基本形式都保持相似的内容,只是换了装菜的盘子,学生吃的还是不变的口味。很难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突破。这样的导入长时间坚持下去,也是荒废课堂黄金教学时间的无用功。

最后,过于重视导入部分,喧宾夺主。什么事情都要适度,过度总会有副作用,对于课程导入就更是如此。导入内容过于冗长,会失去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意义作用,还会使得课堂教学重点模糊,让真正的教学内容被掩藏在导入内容之下。这样做不但无法到达我们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会使其大打折扣。

三、思想品德课堂导入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设计一个好的课程导入环节,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也需要遵照一定的模式和原则,并时常与创新教学成果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最近本的导入教学原则有如下几点:

第一,导入主题鲜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每一课的学习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在课程导入部分,就应该帮助学生明确我们的学习主题,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习开展更有针对性。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其主题就是“网络交往”,在导入时主题之外的“网络游戏的危害”、“网络犯罪”等可能涉及的拓展内容,是不需要在这个时候进行讨论的。

第二,与现实结合。导入部分除了介绍课本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外,还应该灵活的与现实内容相结合。通过学生能接触的身边事件、案例,来辅助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及人教版九年级《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这一课时,列举“马加爵”案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而换成“复旦大学投毒”案,相比较前者而言更为贴近学生接触到的现实案例。这也是让滞后的课本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内容要注意精炼简洁。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老师过于注重课程导入造成导入内容喧宾夺主的现象,主要就是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在现实教学中,导入部分就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适量才不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整个导入过程在45分钟的课堂中,应该控制在5到8分钟左右。时间过短,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白老师的意图就已经结束了;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之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就会受到阻碍。

第四,形式多样化,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因此在导入部分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样的现在多媒体教学辅助、趣味游戏、互动式体验等等形式富于变化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对课堂导入学习留下深刻印象,会让学生对每节课包邮学习期待。

四、有效思想品德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遵循以上四个基本的教学原则,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认为以下课程导入方法值得在具体的教学中被加以推广和实施:

第一,影音结合法,短视频导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微视频素材丰富多样,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适合作为导入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被加以应用。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就可以采取一段世界文化风貌的秒拍视频进行导入。

第二,生活体验互动。这种方法,能够在课程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容易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诚实做人到永远》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品《扶不扶》的片段,从而展开对涉及到的“诚信”话题展开讨论,导入到我们正式的课堂教学中。

第三,悬疑探案式导入。最近悬疑剧大热,而设问、闯关等形式本身就具有调动好奇心与参与性。因此在导入部分进行“推导式”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层层努力找到今天要学习的课程主题。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课堂集中力。

参考文献

[1]刘锦秀.课堂导入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上的应用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年第2期.

[2]赵玉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基本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导入思想品德初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