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2016-12-05韩冰唐钰滢崔征保定学院教育系河北保定0700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北承德067000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警务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德国

韩冰唐钰滢崔征(.保定学院教育系,河北 保定 07000;.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警务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德国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韩冰1唐钰滢2崔征3
(1.保定学院教育系,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3.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警务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德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国际声誉,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大学在教学与研究上的自主原则,在世界教育系统中是比较有特色的。德国高校注重学术与职业并重的教育理念,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和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人才。德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优良传统以及目前正在推行的精英大学建设和卓越计划,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一、德国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

1.学术与职业并重的教育理念。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大学理念发生转变,高等教育表现出很强的职业取向。德国政府推出了一些新的计划,支持建立本国的顶尖精英大学,目的在于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精英大学”计划进一步提高了学术理念在精英大学建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了德国大学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经过一系列变革的德国高等教育,确立了“学术与职业并重”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而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2.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德国高校在实行宽进制度的同时也实行严出制度,学生淘汰率很高。这种制度对在校的大学生有着极强的鞭策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毕业考试成为整个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德国大学毕业和取得学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其学位含金量很高。

3.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德国高校一直保持着教学自由和学生学习自由的传统。各专业无统一的教学计划,除一两门必修的基础课外,所有课程由学生根据学习条例和考试条例自由选择。这使得课程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课,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启示

1.建立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打造应用型大学。近十年来,伴随着大学扩招计划的实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大,正经历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大体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偏向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型大学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开始改变。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的经费投入。可以像以前研究型“211工程”院校一样打造一批应用型“211”工程院校,这些院校应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型大学,培养人才的理念应该是以职业为导向而非学术导向,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另外,在对这些院校的评价或专业评估体系上也应不同于研究型大学。通过应用型“211”工程打造,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为目前教学型大学树立标杆,打破固有的研究型大学一定优于教学型大学的观念,使各种类型的大学都办出特色,均衡发展。

2.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得自由”。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一种控制型、刚性化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在当前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行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仍是相对公平的方法,但在专业选择上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目前,我国高招制度是专业招生指标由学校决定,学生选报志愿。但本质上还是一考定终身,学生想学什么专业是由分数决定,由学校决定,至于学生是否喜欢或是否适合学习此专业则不予考虑,而一旦专业选定则很难更改。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发展前景并不十分清楚,只是被动地学习。部分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专业并不是所学专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211工程”院校中,已有约一半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招生即按大类招生。通过该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本科阶段前一年或两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学生对专业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在大二或大三时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和对专业的了解进行选择,从而避免了高考时一次性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大类招生应该成为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又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而高校按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这样的办学理念。另外,现行的转专业制度门槛过高,仅个别学生能够实现转专业愿望,应该推行更加宽松的转专业制度。上述改革无疑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长远来讲,有利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我国本科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轻视理论应用能力的训练。必须摆脱教学理论体系对实践内容的束缚,将实践教学摆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工程现场实践上,虽然工科专业都有工厂实习环节,但往往流于走过场,现场实习效果不大,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有的企业对接纳学生实习不积极;二是经费不足,不能保证实习时间。在德国,联邦经济、教研两部门与经济界的代表签署了一份全国职业培训协议,要求德国企业界每年定额提供实习培训岗位,不提供职业培训的企业向提供培训岗位超过平均数的企业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校也应和企业联合,利用企业资源,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人才。

德国人才培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学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高校注重学术与职业并重的教育理念,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和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等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措施,特别是通过打造应用型高等院校和放宽学生选专业及学习的“自由”度,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高等教育转型及对我国的启示》,项目编号:HB15JY073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65-0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德国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在德国喝啤酒
“梦梦”“娇庆”德国行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