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6-12-02张玮杜亮坡
张玮+杜亮坡
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教育,关系着百年大计,关系着在未来是否能够民富国强。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长久以来平均条件显著落后于城市地区。总体来说,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则是关系到城乡教育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影响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阻碍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着手解决,否则,城乡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城乡教育资源不公,主要是教师资源上的不公和教学设施上的不公。很多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的教师,受教育水平偏低,甚至有的地区长期使用代课老师,文化素质远远达不到义务教育的规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农村的条件太差,鉴于农村的条件和资源落后,教师待遇相对来说较低的情况,很多优秀的人民教师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去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很多教师岗位被迫只能聘用一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都偏低的代课教师。而为了寻找良好的师资条件,农村的孩子又涌向城市读书,导致农村生源不足,学校办不起来,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并且,农村的教育设施很多还非常落后,并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学生接触不到新事物、新东西,有些学校还没有添加上这些设备。比如,操场还是落伍的泥土地,一到刮风下雨就不能使用,学校的课堂上也没有增加多媒体设备,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甚至有的地方可能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严重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都是存在的,那么,应该如何着手进行解决这些问题呢?就是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该针对城乡差异情况,结合城乡的特点,通过政策和社会的扶持和帮助让教育资源适当地向农村倾斜。帮助农村建立和本地相符的学校,分配优秀教师到学校工作,增加人们对农村教育的信心。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
一、加大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培养
要想把教育办好,师资力量是缺少不了的,可以说,师资力量是教育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培养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呢?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对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实施政策偏移,比如,给这些地区尽量多配置一些带编制的教师岗位,并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解决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到这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加大对农村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上的提高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地提高,总起来说,一个是观念上的改进,一个是视野上的拓展,另一个是知识水平上的进修。农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受教育的质量,只有农村的师资力量增强了,才会增强人们对教育的信心,受教育人群也就相应地留在了农村。
二、加大对农村办学的物质支持
物质是政策强有力的支撑,农村的物质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城乡教育条件差异显著也是导致农村教育落后、导致农村教育滞后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学校的环境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受教育的层次越来越高,他们理应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条件,以面对将来更加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但是,可以看到,在农村,由于资金缺乏,学生的学习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从教室到操场再到宿舍,以及教学设备上的落后,这种落后成为了一个系列,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么能精神抖擞地学习,教师又怎么能安心教学呢?针对一些落后地区的环境设施,政府应该适当地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供给,并鼓励一些企业等向这些学校伸出援助之手。给这些地方的学校捐款捐物,用来购买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切实地改良学生的上课条件,力所能及地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增强法律意识,贯彻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国是最基本的教育任务,然而,在农村的很多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和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加上一些人目光短浅,没有及时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存在着还没有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让学生退学的现象。虽然在免交学费的政策下有所缓解,但是,在贫穷落后的地方,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辍学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在这样的地区,应该给他们重点灌输义务教育的意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免试就近入学的权利。重点告诉家长,让子女接受教育是每个家长的法定义务,如果随便让学生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另外,要和家长讲清楚,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如果没有知识和能力,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下去的。让每个家长都能认识到,学习对于孩子成长和未来生活的意义,使他们不再产生让孩子辍学的念头。
总而言之,城乡差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来进行努力,让优质的社会资源能够多向农村进行转移,让社会的教育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