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教材的整合
2016-12-02孙慧莲
孙慧莲
上过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师大家都有同感:课时紧、教学任务重,初中化学教学素材少,初高中教学衔接难,讲得少学生无法理解,讲得多课时远远不够,时不时在拓宽教材、加深教材方面纠结,但究其度很难把握,经过一轮、二轮授课我对新教材中的教学整合有了深深的体会和理解,现做简单阐述.
一、新教材中的整合要以课标为指挥棒
新课程中的每一节都有一个教学中心和难点,所有的素材选取、情景导入、教学方法的选择、突破口的选取、教学设计无不以课标为指挥棒,在教学准备时就应首先围绕教学中心和难点考虑应选取哪些素材做为本节课的素材,突破口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点,在多个学案、练习的取舍中编辑适合学生和本节中心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精细化教学,做到活而不乱,模型化而中心不散.跳出茫茫课件和题海.对于教学内容模块和模块之间可完成顺序的调整、(前置或后移)、适当合并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新教材中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魅力
探究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简单地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质,但就这两年来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我认为它可以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提炼知识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当压缩授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同时通过分组学习、独立预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彰显学习品质;激励学生的成就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及对化学学科方法的体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固化学习过程.
例变量分析法探究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见表1-1-1-4)
结论
(1-4)探究其他条件不变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增长,教师很快发现了学生中间的学习奇葩,树立标杆,学生的效仿学习能力大大的提高.最终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建教学课堂,改变教师工作方式,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新课程中教材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加和和拼凑,不是无边的加宽和加深
要以落实三维目标、学生思维的螺旋式上升、高考考纲为指挥棒和度,不能无边的加深加宽.具体在教学中一般应据年级和课标分段教学,课余可留有余地,做到“要听后事如何且听下后分解”,不能一股脑的一次到位讲得全面透彻,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当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时,既使老师绞尽脑汁地讲,学生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产生怯懦和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要深刻的把握每一模块要落实的课标要求,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理清教材中各个栏目的功能、地位、作用,重视它们使用的高效性.既:是衔接而不是拔高,是知识的过渡不是拓宽,是铺垫不是贯穿,是引领不是一步到位;是融合不是超前;是放手让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自主和超前学习.
四、新课程中教材的整合要严格地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终极目标,重视学生学法培养
化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元素化合物模块知识,我的教学体会是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实验为载体促使学生发现知识、验证假设,以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以学生构建概念图做梳理知识的主线索,完成知识的自我提炼、归纳整合.在整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新课程中教材的整合要突出化学实验及其整合
实验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学生对于实验描述、观察、设计方方面面技能极弱,高考失分率多.究其主要原因学生做过的实验少;实验开出效率低;大多数是老师演示实验,而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且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很浓.所以对新教材的整合我认为就是要改变教师对实验的处理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师动手到学生全员动手的实验性质的转变,由学生分组来完成,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二由普通实验到探究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体验假设、提出问题、探究、获的结论的科学获取结论的过程;三增加实验设计形式的转变,力求实验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完成原电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热及其测定等教学时,这种途径效果极佳.
六、新教材中要重视练习的整合 ,冲出题海战术
纵观新旧教材,习题纷繁杂呈,有的过于陈旧,习题的宗旨是检测当堂教学任务完成、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解读学生独立学习的个性品质的,服务与教材的习题应该在数量、梯度、形式、比例、新颖度上多下功夫,比如在形式上应有填空、图表处理、图像绘制、说明解释题、计算题、综合大题.一般一节课习题应有7-8道即可,宁缺毋滥.
总而言之,教材的整合要科学、及时,具有艺术性;整合的技能是对于一位执教者的综合能力的考量;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情把握的程度的考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整合的是教学过程,雕琢的是自我,终极目标改变教学节奏、学法,锤炼教法;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革学习方式才是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