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一体化战略研究

2016-12-02李平英胡继连葛颜祥

关键词:工厂化食用菌生产

□李平英 胡继连 葛颜祥



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一体化战略研究

□李平英 胡继连 葛颜祥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产业发展趋势,但食用菌产业在工厂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以2012年后工厂化企业家数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开始下降为标志,行业竞争加剧和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关闭的主要原因。一体化战略虽然有需要资金大和管理复杂的劣势,仍然是提高产业业绩和增加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竞争力的较好选择。

食用菌;工厂化;一体化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荷兰、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2000年以后,食用菌生产成为我国重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遍布全国。2014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270万吨,产值2258.1亿元。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初期,我国食用菌生产以作坊式小规模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而欧美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工厂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产业趋势。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在经历庭院生产、特种蔬菜种植、集群式生产后,也进入工厂化生产阶段。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我国工厂化种植食用菌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现作业过程的机械化操作,作业流程标准化,改变了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手工操作,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还消除了人为干扰因素,保证产品产状和质量的一致性;②作业条件可控,减低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能够利用电力煤炭等资源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作物生长条件,实现食用菌的常年生产;③食用菌采摘后,经过加工、保鲜、封装等处理,可以使上架期大幅延长,保障市场供应。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食用菌工业化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2008 年后发展迅速。到2015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626家,年产量183万吨。期间食用菌工业化也有反复,见表1数据。

表1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发布行业统计数据整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仅有工厂化食用菌企业246家,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强。到2012年达到历年来的峰值,全国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工厂化企业达到788家,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量达152 万吨, 比2011年的99万吨 增长了54.0%,工厂化食用菌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近7%,而同期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也在节节攀升。2012后,全国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家数开始逐年下降,但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总产量没有明显降低,反映现存企业的规模在逐渐扩大。

2014年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编辑部发起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关、停、并、转的企业数量为55家,主要原因是市场效益不好、成本上涨、技术人才缺乏。

由历年来的食用菌工业化发展数据和2014年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的调查,可以明显得出结论,中国食用菌工业化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问题,如产业政策问题、产业组织问题等,另一部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和战略选择问题。论文就工业化食用菌企业的战略选择问题展开讨论。

二、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困境分析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生物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包装加工技术等,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产品数量、质量和企业效益[5]。企业家们一般认为食用菌工业化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项目,农业项目以技术门槛低、投资需求低、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于是一个设计技术门类复杂、产业链较长、需要大量投资的准工业项目,被当作进入壁垒低而且见效较快的农业项目运作。对食用菌工业化项目缺乏详细谨慎的可行性论证,草率启动后,造成生产布局缺乏规划、工艺流程不合理,食用菌生长周期与设施不匹配等现象,甚至存在施工图纸没有就开始施工,还有一边生产一边改造厂房或生产线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后期经营困境埋下隐患,企业效益不好,甚至破产是应有之意。

现有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一般只占据食用菌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也就是食用菌种植环节,其上游环节的原材料供应和设备供应、能源供应和菌种培育,以及产品加工、包装、贮运和销售等下游环节,都交给其他独立企业,通过市场交易完成。其间势必增加运营控制、质量控制环节的复杂程度和增加交易成本,同样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产品价格波动问题

中国市场食用菌价格波动较大,以主力品种金针菇为例。2015年2月我国金针菇价格为7.8元/公斤,6月份价格6元/公斤;2012年我国金针菇平均销售价格为8.4元/公斤,而2011年金针菇平均销售价格却达到10元/公斤。2012年最高时价接近12元/公斤,最低时为6元/公斤。见图1。

图1 2012年我国金针菇价格走势

食用菌价格波动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均收入较低,对食用菌的认识程度不高,食用菌与普通蔬菜在一起销售,食用菌价格受家庭收入和蔬菜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二是食用菌产业在中国快速发展,而且进入壁垒较低,加上政府政策扶持,导致大量食用菌企业快速上马,企业产能快速扩张和销售不畅,使一些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企业难以抵御市场竞争而倒闭,企业的扩张和倒闭引起市场供应波动。

(二)产品质量问题

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菌质量差别很大,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质量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企业的产品质量波动也很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造成产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用菌产业链较长,而且产业链上各个节点被不同的企业占据,不同节点之间的企业通过市场交易或其它方式连接,典型方式如公司+农户,形成错综复杂的产业结构。食用菌产业链的节点企业不仅包括设备制造商、添加剂消毒剂生产商、食用菌种植户、食用菌加工商和批发零售商,还包括相关服务提供商。这些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都与食用菌质量息息相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需要标准化操作,任何一个单位的违规行为,都会导致质量波动。

但他们具有各自的利益考虑,各个环节之间又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生产环节为追求利润过分关注产量,甚至为降低成本刻意购买不合适的原材料或者改变生产工艺;设备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为迎合生产商提供成本低廉但对产品质量不利的供应品;食用菌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合格检测人员,甚至为了利润故意隐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变更食用菌保质期,把过期产品与新鲜产品混杂上架等。行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上食用菌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出现质量波动甚至质量安全问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市场营销问题

美国广告专家Larry Light 40年前就大胆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未来竞争将是品牌之战,是为获得品牌主导地位而进行的竞争。今天人们看到市场竞争有三个层次,第一是价格竞争,第二是质量竞争,第三是品牌竞争。品牌意味着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拥有市场的惟一途径是拥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市场营销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食用菌品牌,虽然现在有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二是缺乏销售独立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据统计,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在2012年不到1%,出口产品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剩下的全部内销,内销产品中,仅有不到20%的食用菌企业建有自己销售渠道和营销队伍,其余的产品都是通过销售代理和自销与代理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由此可以看出食用菌行业的营销问题。

(四)带动就业问题

在现有产业结构下,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仅仅占据生产环节,不管企业自主经营食用菌生产,还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把生产环节外包给种植户(公司+农户方式是主要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劳动力短期化现象。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部分环节在特定时间(如菌种装袋和采摘阶段)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其他阶段相对来说需要的劳动力较少。于是企业在需要劳动力阶段大量短期雇佣当地农民,然后解散富余劳动力,再需要时再临时雇佣。这样的更替随生产阶段一年要经历几个循环,即便在同一个生产阶段,雇员人数和雇员也不固定,有人今天来明天走了,有人走了又有新人来了。短期来看这样的雇佣机制有利于降低食用菌企业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不论对产业发展还是对企业发展都不是好事。

劳动力的过分流动对工厂化食用菌行业和企业有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其一是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生产过程需要标准化操作,生产流程诸多环节只要有一个操作不到位,就会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标准化操作需要训练有素的工人,工人的过分流动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工人,尤其对一个特定企业来讲更是如此,甚至会使企业失去培训工人的动力,自己花费人力物力培训的工人很快流走了,计较成本的企业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事情;其二,流动性过快的工人在中国二元户籍结构下,不管他在生产线上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比例有多大,总是不可避免地遇到抓起锄头是农民丢下锄头是农民工身份的困境。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至少中央政府有意如此,食用菌企业一般处于农村,这对城镇化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选择一体化战略的利弊分析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已经与传统农业相差甚远,其运作方式与现代企业几乎没有差别,应用企业管理的方式进行战略规划和生产运营是必然选择。竞争永远是企业面对的主题,企业竞争已经演变为产业链的竞争,无论从确保市场份额实现利润增长,还是从规避市场风险的角度出发,控制产业链或者对产业链进行整合,都是增加企业竞争力的较好方式。一体化战略是整合产业链的典型战略选择。

纵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沿着产品价值链的方向在整个产业链进行延伸和扩展,完全纵向一体化覆盖菌种研发、菌种培养、原材料和能源供应、食用菌生产、包装、加工、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整个食用菌产业链。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目的是加强企业对原材料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以及对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控制,收益来自规模化效益和强大品牌带来的溢价。

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可以获得很多好处,结合上面讨论的食用菌产业的问题,主要收益概括如下:1.提高进入壁垒,企业实行一体化战略,使关键资源和销售渠道控制在企业内部,从而提高新进入者的进入成本,阻止竞争对手进入食用菌领域。降低行业的竞争程度,使企业的定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从而获得较大的利润。食用菌行业的主要问题是进入壁垒太低,吸引了众多的小型企业甚至分散的种植户,使行业发生过度竞争行为;2.减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一体化战略企业把外部市场活动内部化,从而减低企业间市场交易在质量控制、信息交流和交易过程本身产生的交易成本,稳定交易环节的稳定性和质量的稳定性。以食用菌企业自备电厂为例,一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一年需要大量的电能,1公斤金针菇需要耗费1千瓦时,如果使用电力公司供应的工业电,价格为0.6-0.9元/千瓦时,如果建立自备电厂,成本为0.1元/千瓦时,一体化战略的成本收益非常可观,如果电力公司在电荒或者技术故障对食用菌企业拉闸限电,工厂化食用菌企业面临的困境可以想象;3.提高产业稳定性和企业经营稳定性,一体化企业可以降低各类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原材料和劳动力流动的波动性,无论在数量和价格方面。4提高差异化能力,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有能力也有意愿在菌种开发、生产工艺、食用菌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方面投资,提高企业产品差异化水平。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体化战略也会对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首先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其他企业资源如土地和技术,例如发电厂和食用菌种植虽然可以划入一体化范畴,可是需要完全不同的技术,资金需要量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企业生产线的延长使企业的管理复杂化,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具备更多的技能和更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管理一个食用菌种植公司和同时再管理一家全球化的食用菌销售网络完全不是一回事。其次是各个环节间的平衡能力,如果原材料供应、菌种培养、食用菌种植、电力、销售环节不平衡,或者企业自身生产的东西不够用需要从其他企业购买补充,或者生产的太多需要向其他企业销售,就不是一体化战略了,而是更加复杂的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的好处得不到,徒增管理复杂程度和风险性;最大的不利因素是增加风险性,一体化实施后大量资源都投入到食用菌行业,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出现了新产品或人们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消费者不再喜欢食用菌这种产品,企业就可能失去转型的机会,破产是唯一选择。

四、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实施一体化战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不同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也不同于小作坊式的企业生产,二是依靠工业设备和能源在可控条件下的持续生产模式,实施一体化战略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更具备现代化大型的所有特征。现在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经营者,大部分是农业生产者或者从商业领域转行而来,缺乏从事工业化生产的经验和理念,更缺乏管理一体化公司的经验,实施一体化战略对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来说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应该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一)股权设置

一体化战略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一般的企业经营者没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即便联合几家股东可能也难以聚集所需的资源。有必要引入现代股份制企业的筹资模式:一是可以采用分散股权的方式聚集资源,把小额资金、土地、技术、销售渠道甚至关键工作岗位需要的人力资源都以股份的方式筹集,节省大笔资金;二是通过并购重组整合现有的资源,把一定区域内现有的产业链节点企业纳入到企业中来,并购重组最好也以股权收购。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需要完善的企业制度,实现传统种植业到现代一体化化企业的转变,仅仅靠生产技术的升级和仅仅把产业链节点企业简单堆积到一家企业内,难以实现预期目标。①建立企业治理制度。把股权和经营权分开,股东只拥有所有权,董事会负责公司目标,总经理带领的管理团队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避免股东之间,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内耗争斗。②建立生产作业标准化流程。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应用工业流水线生产,各个生产环节标准化操作非常重要,标准化作业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原材料标准化,二是作业流程细则,这需要高素质和稳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所以招聘、培训和留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就显得非常必要。③激励制度。食用菌行业怎么说也与农业分不开,而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有优势。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更为有竞争力的激励模式,比如股权激励和创新奖励;对于一线作业人员,目前多采用计件工资制度以激励工作热情提高产量,但计件工资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环节激励效果不明显,对于手工操作环节有利于提高产量但更容易损失质量,所以是采用计件工资制还是计时工资制,尚需要仔细考虑。

[1] 刘自强,关于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几点思考[J].食药用菌,2015,(1).

[2] 张俊飚,李波.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4,(7).

[3]葛颜祥,山东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及选择[J].山东农业科学,2012,(3).

[4]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2,(5).

[5]陈青,潘孟乔.工厂化食用菌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食药用菌,2011,(4).

2016-02-27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7-10)。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

李平英(1970- ),山东梁山人,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F324

A

1008-8091(2016)02-0076-05

猜你喜欢

工厂化食用菌生产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