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2016-12-02黄建华廖东进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技能型学分课程体系

黄建华 廖东进

(1、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新能源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黄建华1廖东进2

(1、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2、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高职人才培养是一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并重的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文章结合高职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论述我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方法。

人才培养体系;技术技能人才;新能源

自2012年已来,我国高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经历了由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注重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把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到了更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实施的基础和依据。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及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新能源光伏发电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为案例,分析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质量、分层培养、素质与创新等内容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的改革。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

在人才培养过程要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必须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明确岗位、细化培养规格,融入各种特色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如下。

(1)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要关注“专业成长”“纵横衔接”“素养提升”三个目标,保障学生可持续发展;落实“大类培养”“方向培养”“协同培养”三个阶段,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实施“技能竞赛”“跨界复合”“升学创业”三条路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据此进行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的配置,以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

(2)细化专业培养规格,从职业素养、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充分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3)明确人才培养的岗位定位,落实分方向、分层次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扩大小班化教学,推广分层教学或特长生教学,增加选修课程,不断提高课堂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体现多阶段、综合性实训教学安排,强化“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教学环节。

(5)做好相关内容的整合,将实训内容(课程)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6)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推进“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把企业典型案例引入课堂。

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原则

(一)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要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加强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规范课程名称,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强调课程教学设计,并开展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富有专业与课程特点的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生产性实训、专业社会实践、基于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课程内容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始终。紧密结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探中学”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环境。

(三)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

产学研是高职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要体现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区域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双赢局面。各专业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能力要求接轨岗位实际需求与标准。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厘清技能型、技术型两个层次、推进开展多个方向的基础上,将创新(特长)型、复合型等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之中,探索多形式创新创业试点班,完善多途径合作协同

育人。坚持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质量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质量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必须重视课程质量的设计与要求。

(一)课程类别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岗位技术技能要求,通过岗位分析与梳理,构建起基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类别分为通识课程(包含思政、专业特色通识课)、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类。综合实践课程分为专业社会实践、校内(课程)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基于产业链中岗位的差异化分析,找准人才培养的核心岗位,进而分析从事本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最后确定核心课程。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形成体现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融入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与关键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减少合班教学,增加小班化教学比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提升小班化学时、选修课学分等比例,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完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标准;突出实践技能素质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落实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课内实训、基于课程的综合实践项目及独立综合实训(专业社会实践、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切实推进“双证书制”

推行“课证融合”和“双证融通”,把学历考试与职业证书资格考试标准对接,丰富“双证书制”内涵建设。

(五)推进课程综合改革

打通专业类下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推进跨学院、跨专业交叉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机制。建立专业基础课程按专业大类统筹设置;大类专业要求体现分方向、分层次的相近模块课程选修,完善核心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拓展课程可以设置体现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选修模块课程。通识课程实施分录取生源、分专业类别选择开设课程,大类专业逐步推行分层次教学。各专业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相关创新创业内容等情况可折算为学分或认定为课堂学习。

四、素质提升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设计

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工程,探索创新创业活动途径,设置素质与创新创业学分,其中包括新生始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学苑讲坛、教授讲坛”等系列讲座学分。各素质与创新课程、活动安排如下。

(1)新生始业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初进行,由二级学院制定新生始业教育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

(2)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二学期暑期进行,由社科部根据专业素质要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考核合格者获学分。

(3)体育与健康: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考核手段,通过体质健康测试者获得学分。

(4)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安排在第2~3(二年制)或2~5(三年制)学期进行,由二级学院根据学情具体安排活动内容,要求学生至少参加12(二年制)或18(三年制)学时的心理健康主题实践活动,获得学分。

(5)“学苑讲坛、教授讲坛”等系列讲座:安排在1~4学期进行,学生至少参加规定场讲座活动,获得学分。

(6)其他学分为创新创业学分:由专业或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提升要求设置。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社团活动与实践、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自主创业等活动,获得相应学分。

五、新能源光伏发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光伏发电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设计

(1)在落实“大类培养”“方向培养”“协同培养”三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专业共开设3个方向,分别为新能源电子技术方向、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向、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方向。

(2)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体育与健康、创业与心理、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程(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课程和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模块组成。

(3)在“技能竞赛”“跨界复合”“升学创业”三条路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各方向特点开设了“竞赛创业核心课程1”“竞赛创业核心课程2”和“专升本课程”,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用相应学分替代原有专业课程学分。

(4)在推进“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过程中,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把企业实际生产案例引入课堂。例如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方向”的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上学期,通过核心课程《离网光系统开发与设计》《并网光伏系统开发与设计》把对应的拓展课程《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电子测量技术》《光伏控制器分析与制作》和《智能微电网技术》《光伏电站建设与维护》进行对接,便于大项目课堂引入,利于“工作室”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六、结束语

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把“专业成长”“纵横衔接”“素养提升”等内涵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人人成才问题,实施“大类培养”、“方向培养”“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搭建“技能竞赛”“跨界复合”“升学创业”等途径。

[1]王颖.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与教育,2015(16):106-108.

[2]付云.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之辩[J].职业技术教育, 2013(28):16-19.

[3]罗云军.高职路桥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75-78.

[4]王联翔,韩德静.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13(14):10-12.

[5]买琳燕.高职“具国际竞争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初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14-18.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both technology and skill training,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training,compound and innovative.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new energ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skills talent-cultivation System design method of our school.

talent-cultivation system;personnel of technical skill;new energy

C961

A

2096-000X(2016)23-0207-03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微课的高职电子技术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编号:156232675)。

黄建华(1983-),男,江西人,讲师,硕士,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光伏发电、光伏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廖东进(1979-),男,本科,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技能型学分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分美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