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困生与学优生课堂行为差异及转化策略*

2016-12-02邱天龙柴洁余罗思亮刘琳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学困生班级差异

邱天龙 柴洁余 罗思亮 刘琳

(安顺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高校学困生与学优生课堂行为差异及转化策略*

邱天龙 柴洁余 罗思亮 刘琳

(安顺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学困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为探究学困生课堂行为特征,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对高校学困生与学优生课堂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采用卡方检验对课堂行为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访谈法对学困生、学优生不同课堂行为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课堂行为特征的学困生教育帮扶建议。

高校;学困生;学优生;课堂行为

一、问题提出

高校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班级中学业成绩较差,经常出现补考、重修等现象,每年高校中都有一部分学生因学业成绩不良拿不到学位证、毕业证,因学业不良留级、退学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根据教育部数据,仅2014年,高校本科毕业人数与招生人数之差达到10万多人[1],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有一部分是因学业问题未能毕业。学困生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然而高校学困生和中小学学困生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小学学困生的产生与认知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高校学困生经过了高考的筛选,在认知能力与其他学生并无差异,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并不属于学困生,甚至一些学困生在中小学阶段属于成绩优良者,只是进入大学后出现学习困难,他们的学习困难原因更加复杂。

有学者根据成因将高校学困生分为网络成瘾型、意志薄弱型、认知偏差型等几种类型[2],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转化策略。周栋栋等从班杜拉学习理论出发,认为学困生教育应从正确的学生观和树立榜样着手[3],吴涛等认为高校学困生转化应从适切目标建立和内在动机激发入手,强调师生情感的作用和行为习惯的建立[4]。从目前研究看,大多从现象着手,借助理论分析来提出学困生教育转化的策略,针对学困生课堂行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了解学困生课堂行为特征,并与学优生进行比较,分析学困生课堂行为的深层原因,为学困生课堂管理及转化教育提供支持。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安顺学院本科专业一、二、三年级中分别抽取3个班级,按各班级当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总分排序,取全班成绩名次排名的前5%为学优生,排名后5%为学困生,为便于有效观察,每班分别从学优生和学困生中选取2名作为观察对象,共计18名学困生,18名学优生。

(二)研究方法

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开展研究。观察前设计观察记录表,记录表共包含12个记录项目,其中7个项目为课堂学习行为,5个项目为课堂非学习行为,记录方式为观察对象出现观察记录表中的行为则在记录栏中画圈。每个班2名观察人员,1名观察学困生,1名观察学优生,观察人员事先均经过培训,了解观察的具体要求,明确观察的记录方式。观察采取时间抽样,通过对比各班级的课表,选取每周3第3节课为观察时间,每个班观察2节课。

第二个阶段采用访谈法开展研究,由于观察法只能记录发生的行为,对行为出现的原因不能深入了解,因此在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根据课堂行为特征进行针对性访谈,了解行为的真实原因。

三、数据处理结果

(一)学困生与学优生课堂行为次数统计

学困生与学优生课堂行为出现次数结果见表1。

(二)课堂学习行为观察结果x2检验

参与式观察中采集的数据为计数数据,因此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处理,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课堂上是否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检验结果显示,x2=

9.753,x2>x20.05,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这一课堂行为中有显著差异。

表1 学困生与学优生课堂行为出现次数

2.是否主动回答老师问题,x2=2.857,x2

3.是否做课堂笔记,x2=16.831,x2>x20.05,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这一课堂行为中有显著差异。

4.是否参与小组讨论,x2=12.500,x2>x20.05,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是否参与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课堂行为中有显著差异。

5.是否携带教科书,x2=15.840,x2>x20.05,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这一课堂行为中有显著差异。

6.是否提前两分钟到教室,x2=10.604,x2>x20.05,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这一课堂行为中有显著差异。

7.是否坐在教室前排,x2=25.07,x2>x20.01,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这一课堂行为中有极其显著差异。

(三)课堂非学习行为观察结果

1.上课是否玩手机,x2=1.78,x2

2.是否看课外书籍,x2=1.178,x2

3.上课是否睡觉,x2=13.486,x2>x20.05,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这一课堂行为中有显著差异。

4.是否与同学闲聊,x2=3.010,x2

5.是否吃零食,x2=3.010,x2

四、结合访谈的课堂行为成因分析

(一)课堂学习行为特点及成因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到,在主动回答老师问题这一课堂行为上,学困生与学优生没有表现出差异。通过访谈,发现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这一点上都有相同的原因,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大都认为上课回答问题似乎会显得“爱表现”,“讨好老师”等,因此都不太主动回答问题。而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中,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都认为回答问题可以取得好的印象,提高平时成绩。这与高校课程考核方式有较大关系,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30-40%,很多教师将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即便是学困生,也希望通过回答问题获得较好的平时成绩。但是观察中也发现,一些学优生虽然课堂上也不怎么回答问题,但他们在课间时间会主动与老师或同学讨论。

在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讨论、记笔记这三个课堂行为上,学困生与学优生有显著差异,访谈发现,学优生之所以会主动提问,是因为他们担心课堂上没有搞懂会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响,而学困生则是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听课,没听懂的太多,也无从问起,有的还担心向老师提问会被老师更多关注,对自己不利。对于课堂讨论,学困生因为听课质量差,讨论中不能运用专业知识展开讨论,因此参与度也较差。访谈发现,记笔记这一行为与中学的的学习习惯有较大关联,很多学困生表示,没有记笔记的习惯。

在提前两分钟进教室、携带教科书进教室这两个课堂行为上,学困生与学优生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访谈,发现这些行为与学习的主动性关系密切,当谈及为何不带教科书时,很多学困生回答忘了,不知道是上什么课等,反映出他们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是否坐在教室前排上,学困生与学优生差异极其显著,学优生为了上课能更好地听课,往往愿意坐在前排,他们经常会提前进入教室,以获得好的位置,学困生则相反,观察中发现,学困生都是坐在后两排的居多,他们认为坐在前排更容易受到教师的注意,不利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尤其是看手机容易被发现。

(二)课堂非学习行为特点及成因分析

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是否玩手机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手机的普及程度有关,课堂观察中记录的是行为是否出现,出现的次数没有差异,但访谈发现学优生在上课时偶尔使用手机传递信息,很少有用于看电子书和玩游戏的,而学困生上课时使用手机多用于玩游戏和看电子书或电影。学困生上课玩手机多出于以下原因:一是对所上课程不感兴趣,觉得教师授课无趣,用手机打发时间;二是部分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由于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等时间过长,不玩手机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症状。

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是否看课外书上没有显著差异,访谈中发现,没有表现出看课外书的差异,是因为看课外书更容易

被老师发现,而手机中也有很多小说,用手机看课外书更隐蔽,更方便。

学优生与学困生在上课睡觉行为上有显著差异,访谈发现上课睡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作息时间混乱,一些学困生晚上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逛论坛、看电影,一些喜欢用电脑玩游戏,一些甚至在网吧玩通宵;二是缺乏专业兴趣,一些学生是调剂录取的,自己本身不喜欢所学专业,但是又达不到转专业的条件,于是每天混日子,上课多数时间在睡觉;三是一些教师授课质量较低,课堂上无师生互动,仍旧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授课,学生觉得无趣,容易感到疲劳。

在是否与同学闲聊上,学困生与学优生没有表现出差异,访谈发现,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都认为与其他人闲聊会干扰课堂秩序,干扰教师授课,他们都认为影响别人学习是一件不合适的事情,因而在这种行为上没有差异。但一些学困生表示,虽然没有用口头上的言语闲聊,但会用手机通过QQ、微信、短信等方式和想聊天的同学闲聊,这是现在大学生课堂聊天的一种新手段。

在上课吃早餐或零食上,学困生与学优生无显著差异,吃早餐、零食属于学生个体行为,而且与学习的关联程度相对较低,因而学困生与学优生没有差异。访谈中发现,学困生和学优生都普遍认为上课吃早餐、零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是对教师授课的不尊重,观察中也发现,一些管理较严格的班级,上课吃早餐、零食现象较少,一些管理松散的班级则多一些。

五、针对学困生课堂行为的教育建议

(一)帮助学困生建立大学学习的目标

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普遍存在“六十分万岁”的思想,没有考虑大学学习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没有职业发展规划,没有大学生涯规划,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很多大一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后,由于没有及时建立学习目标,加上大学学习与高中差异较大,因此学习上无所适从,出现适应性困难。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教育中,应该把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涯规划和具体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体系,以目标为导向,以专业兴趣的培养为途径,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提高教师授课质量

访谈中发现,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表现较差与教师授课有较大关系,目前高校中仍然存在教师在授课中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学的现象,课堂缺乏设计,缺乏互动,缺乏吸引力,往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甚至一些学优生也表示,一些课程听起来很累,如果不是自己提醒自己,也会听睡着。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促使教师提高授课质量,增强课堂趣味性。

(三)加强课堂行为管理

一些学困生反映,课堂上有时候老师讲得很好,但是自己的自控能力弱,容易分神,特别是一些有手机依赖的学生提出,如果教师课堂上有要求,有管理,他们也能够认真听课。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建立起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意识的进行课堂行为管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

(四)加强班级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的行为与班级有很大关联,有的班级,上课时迟到、睡觉、吃零食等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班级中,即便是学困生,表现也相对较好。观察和访谈中发现有的班级在管理上建立了“手机袋”制度,学生上课前须将手机关机放到手机袋中,杜绝了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有的班级建立了“座位制度”,学生按照学号编排座位,不管上什么课,学生都坐在固定的位置,对课堂行为能够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管理方法。

(五)开展学困生的个别教育

每个学困生的行为都有其特点,原因也不一致,比如上课睡觉,有的是缺乏学习兴趣,有的是作息时间混乱,有的是上网成瘾,针对不同的行为特点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教育才能取得转化效果。

[1]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7-30)[2016-6-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1507/t20150730_196698.html.

[2]倪松根,刘徐美.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高校学困生行为偏差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4):47-49.

[3]周栋栋,左彤云,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学困生转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J].学理论,2012,15(3):200-202.

[4]吴涛,张慧敏,等.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扶助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2(24):41-43.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elong to a special group in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ir classroom behaviors,the author observed and recorded classroom behavior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those without difficulties by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nd made analysis to the differences through chi-square test.Combined with interview method,the author also analyzed the features and reasons of these differences,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help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ir classroom behaviors.

college;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gifted students;classroom behavior

G647

A

2096-000X(2016)23-0044-03

安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高校学困生心理、行为偏差及转化策略研究”(asxysxzzjyzdxk201312);安顺学院2014年度科研平台项目“应用心理学特色重点实验室”(2014PT02)

邱天龙(1976-),男,贵州镇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学困生班级差异
相似与差异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