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及提升路径
——以五邑大学为例*

2016-12-10陈琼华王劲屹姜文仙

高教学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大学生

陈琼华 王劲屹 姜文仙

(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20)

广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及提升路径
——以五邑大学为例*

陈琼华 王劲屹 姜文仙

(五邑大学,广东 江门 529020)

发展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必要而迫切的时代呼声。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对于素质教育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文章以五邑大学为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作模式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度剖析。参考国际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经验及广东本土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针对广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五邑大学的素质教育开辟一条创新发展道路,并为广东其他地方高校提供参考。

地方高校;素质教育;创新创业

一、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简单划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专业教育等同的地位。同时,整个社会和家庭个体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由于创新创业意识的缺乏,现有毕业生往往不具备企业家精神,导致在社会上竞争力普遍不强。囿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创新创业往往更多以课外实践活动或是比赛的形式存在,以非专业课程、非系统组织化形式进行开展,水平和层次仍处于上升阶段,这与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发展不相吻合。因此,在我国正加大力度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竞争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需求之际,有必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基本素质教育范围中,并提升到与传统就业型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并重的地位,进一步探究提升路径,形成创新创业活动与创新素质教育联动的新格局。

五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地方大学,也是江门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自建校以来,五邑大学遵循着“好学多思,求实创新”的校训,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创新发展,尤其是在近年来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上始终保持着积极探索的精神,不断尝试新方法,不断探索提升路径。文章以五邑大学为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运作机理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度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参考国际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经验及广东本土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结合广东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二、五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

自21世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五邑大学开始尝试性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活动,初期活动主要以邀请企业家开展经验分享会的形式展开。2007年五邑大学创业社成立,标志着五邑大学第一个采用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形式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成立。五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教学与实践结合的阶段,这一阶段,学校已经开始通过创新创业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团队进行创业尝试,并且成功孵化了一批创业项目。

2013年4月17日,五邑大学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意味着五邑大学通过“校企结合”的形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里程的开始,五邑大学就此跨出了广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步。

2015年五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入高潮阶段,先后成立了计算机学院创客空间、袂卓工作室、108工作室等创业团队

工作室;8月份,策文商学院创新创业基地正式动工开始建设;10月26日广东(江门)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双引双创”基地在广东珠西智谷正式揭牌,旨在打造广东第一个创客街区,加快建设“珠西智谷”等创新载体。同日,五邑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五邑大学产学研基地、五邑大学创业创新基地、五邑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四大基地也同时挂牌成立。①五邑大学真正做到了拆除“围墙”,用产学研相结合来实现成果的高效率转化。与此同时,五邑大学在创新创业比赛和队伍培育方面也不断取得喜人成绩。

五邑大学在开展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教育上,不仅仅是始终保持在实践中探索的精神,根据江门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一揽子的实施办法;还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五邑特色。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成立高校联盟,创新创业起步早。早在2010年4月10日,江门五邑大学与珠海和中山各高校便成立了“珠、中、江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并将建立创业项目库,将盟员企业已运作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开展“创业孵化”活动。在2013年10月10日创建了五邑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制定了五邑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管理办法,并设立了五邑大学学生创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孵化中心日常工作。除了成立日常性的机构外,还经常不定时的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开设创业管理与商业模式课程,全方位提升创新创业基本技能。

二是创新创业,内外合力谋发展。学校响应邓伟根市长提出的“拆除五邑大学城墙”的号召,提出整合校内外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围墙效应”,做好“两联”工作。左联省市政策、兄弟院校先进单位,右联当地社会资源。包括联合江门市有关职能部门、蓬江区区委、区政府以及广东珠西智谷有限公司打造五邑大学“青创空间”孵化中心,实现校内外多部门以及师资力量联动,推进五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三是因地制宜,产学研齐步走。2015年与蓬江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广东(江门)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双引双创”基地揭牌暨签约仪式,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双引双创”基地包括“五邑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五邑大学产学研基地”、“五邑大学创业创新基地”、“五邑大学大学生实习基地”四大基地。①基地将依托五邑大学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及科研平台优势,依靠江门的产业基础,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五邑大学真正做到了着眼基础,脚踏实地的推动二级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推动成立计算机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创客空间”孵化中心建设、经济管理学院依靠学院学科特色成立袂卓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并设立院级“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基金”、化学与环境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等。计算机学院的“创客空间”孵化中心还受到了《江门日报》、江门电视台等媒体的专门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学校预计2016年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专用基地。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邑大学紧扣政策脉搏,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和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但是和其他地方高校一样,五邑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阻碍。

(一)社会综合因素的阻碍

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特别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作为政策落实者的各地政府有时会缺乏具体可行的方案。政府一般采用政策宣讲会、高校政策推广海报张贴等方式试图推进政策实施,但是效果始终只是差强人意。就目前走访得知的实际情况来说,大学生很难享受到国家的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甚至不了解该如何享受相关政策优惠,以致于优惠政策并没有对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风气形成起到实质性推动作用。以五邑大学为例,由于没有专门的课程介绍相关政策,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用于咨询相关信息,学生们能够通过学校获取的政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只有校园网通知和各大学院办公室门口的海报。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政策仅仅为简单的文字表述,没有具体方向,有些政策不适应地方高校实际情况,落实起来具有很大难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知不觉被扭曲实行,存在狸猫换太子的现象,导致真正有需要的大学生无法获得实质帮助。据了解,有校外非大学生创业团队为了享受政策优惠,借用五邑大学生身份挂名企业法人进行企业注册和项目落地操作。

另一方面,来自社会舆论方面的影响和自身家庭的束缚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一大阻力。由于大部分家长更加偏向于让孩子追逐“铁饭碗”,灌输把握时机找稳定、收入高的工作的观念。或是由于某些学生出生于农村或贫困家庭,既没有初期创业资金,又没有承担风险的基本物质保证,甚至背负着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导致大学生普遍放弃创业这一发展路径。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不想替别人工作的消遣,也有很多本有意创业的青年因为不了解政策和没有足够的起步资源,产生“先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积蓄再创业”的想法,而后者这种情况往往错过大学生创业享有的有利条件。此外,某些舆论甚至认为创业的学生是由于找不到工作才走上创业之路,一定程度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脚步。五邑大学作为地方大学性质的普通本科院校,校内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子来至于贫困家庭,其中有一部分学子甚至必须借助贷款才能完成学业,无形中成为了捆绑该校学子高飞的绳索。

(二)高校缺乏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1.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并没有被作为一种学术门类或是独立学科存在于各大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被所有高校提升到主流教育的范畴内,而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方面也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合理架构,五邑大学也不例外。在省团委的推动和领导下,五邑大学每年都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组织建设,但难以避免功利性创新创业的教育风气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误读。一方面,由于目前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引流孵化,滋生出一种现象:相关参与者一旦获得竞赛和活动成果,注册好空壳公司,就开始放缓后期工作进程,某些团队甚至终止研究,同时指导教师也转向其他方面的科研中,获奖项目就此夭折,没有转化成生产力。通过五邑大学校团委的参赛资料整理以及创业团队的跟踪调查,作者发现,某些创业团队前前后后换汤不换药地用同一个项目参加了几十个比赛,在此期间,项目的团队成员和项目名称更换过多次,而比赛答辩中承诺的落地运营、企业建设、盈利回报却永无下文。甚至出现同一个项目多次注册企业,但每次企业都以破产告终,投资人注入的资金最终也是竹篮打水。另一方面,错误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就业有困难的专业或者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和方向。五邑大学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成绩优异或是能力突出的学子都遵循着师兄师姐的道路,极力挤入专业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或是拼尽全力投入热门行业的怀抱,有的甚至刚入校门就已经为就业之路垒石填土。相关专业的老师也多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就业和深造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出,五邑大学只是同类高校一个缩影,大多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提升到日常教育层面,也没有将它作为人才培养规划的一部分。高校采取的部分措施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阶段,忽视了对创意型创业和社会创新的关注。②某些地方高校对于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上还处于无机构、缺场地、缺

资金、缺规范、缺制度、无规律可循的状态,难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高校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等需求。

2.体系不完整和师资人才匮乏

虽然近年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的提出,社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创业教育也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简单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专业教育等同的地位。国内相关研究已经日趋丰富,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旧处于试水阶段。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落后,脱离实际的问题。相关课程多数局限于相关概念的提出、经典案例的剖析等。而具有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高校还是极少数。即使是开设了相关素质教育课程,授课时数和教材选取方面仍然是受到极大局限。作者通过抽样调查调查了金融学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得知,时至今日,五邑大学并没有开设具体的创新创业课程。而五邑大学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名人宣讲会,创业赢家论坛的形式展开。课程内容和授课时数都极其有限。再有,国内对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既没有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也缺乏专业深度。目前就广东省而言,除了对于科研课题和竞赛成果的评估以外,还没有系统地评估方法,这也导致各大高校校团委普遍倾力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创新创业大赛的准备,而没有将工作重心放在素质教育的大刀阔斧改革上。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必然要求配备相关指导老师。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自身带着特有的时效性和实践性,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这就要求相关指导教师不仅有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其具有创新思维和市场前瞻眼光及团队建设指导能力。目前就五邑大学而言,指导老师多数由手上有现成课题的老师或是各学院的辅导员担任,这些老师虽具有高学历和专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自主创业的经历,对于创新创业不具备可测指导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较难起到有效作用。另一方面,五邑大学引入的企业人或是政府人客座教授往往通过交流会,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营经验,或是担任评委提出点评意见的形式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形式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无法从根本上填补该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人才的缺口。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过于形式化

近年来,五邑大学一直在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但是经过调研,不难发现创新创业基地难免出现流于形式化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往往是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由于素质教育没有真正纳入学业教育,并非所有大学生都有机会使用基地,甚至有些学生连基地在哪里都不知道,达不到实践基地建设的初衷。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实践性,教育基地往往不局限于学校内部建设的基地,如果仅仅强调基地数量,不重质量,流于形式,容易导致所学书本理论与实践创业情况严重脱节,无法实现知识与实际的联动。由此又产生派生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实质创业一旦受到阻碍,容易诱发其脆弱性心理,导致产生心理上的山体崩塌,而创新创业都有一个经受市场检验,承担风险的过程,如果没有提前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会使得创新创业人数增加的同时,创新创业的放弃率和失败率极具增加。

四、互利共生实现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发展与提升

(一)表彰先进打破社会综合因素桎梏

五邑大学应在配合政府的强有力创业政策实施的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倡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加大宣传力度和建立更完善的表彰机制,以便在全校形成崇尚追求创新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宣传途径。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而学校宣传也是学生接受政策信息的一大主流途径。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面向全体师生的政策信息宣讲活动;同时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介绍相关政策,方便同学们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学校还应该开设专门的机构用于相关信息的咨询,并且负责不定期对创新团队进行政策信息讲解。学校也应该因校制宜,根据实情切实落实政策,以免出现政策“变味”,投机牟利等现象。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示意图

另一方面,政府和五邑大学都应该不断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表彰机制。尤其是学校应当结合政府最新政策对创新创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以便树立典型,逐步改变大学生根深蒂固的追逐“铁饭碗”的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完善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彻底突破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的困境,打消大学生担忧创业无法维持生活开销的顾虑。

五邑大学配合江门市政府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助力大学生打破社会综合因素的桎梏,做到“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

(二)分层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五邑大学应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和建立更完善的奖励赞扬机制,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逐渐在整个学校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做到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基本素质教育范围中。

要做到将创新创业系统化融于课程整体框架之内,保证授课内容和课程时长。根据不同的课内课外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课程,也必须尝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既有的学科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相互渗透。在创业课程的实施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用分层创业课程教育模式,一方面是将五邑大学的学生分层,对追求层次不同的学生采用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的教育和引导方式。由大一的普及型教育,到二期兴趣浓烈的学生的小团体教育,最后发展到真实愿意进行创新创业尝试的学生的最高级精英教育。教育内容也进行分层,初级阶段是基础课程,包括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创业者经验分享等一系类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和品质的课程;中级阶段主要是实践课程包括策划书撰写,创业基地实训和创业大赛参赛针对性指导;高级阶段实战课程。选取具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的项目进行辅助孵化对接和实际落地运营指导,实现产学结合。真正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利共生,创新与创业互利共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优质人才。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

五邑大学作为“求实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一改传统形成的老师教授已有的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和吸收老师传达的经验式知识的模式。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达不到高等教育的期许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同时,五邑大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维护,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自我创造力,敢想敢做敢尝试。高等教育给与了大学生自律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而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所以要求高校必须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三维一体教育模式②,使得在校大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地不断进行创新创业的尝试和实践。创新创业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压抗风险能力,团队建设合作能力,政策解读使用能力以及筹集资金的能力。五邑大学应针对这一情况在各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中安排适宜的对应技能提升课程。例如开展相关课程及时宣传和普及国家和地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优惠鼓励政策。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当前形势进行准确的分析,研究相关政策;另外,五邑大学本身设有法学专业,具有法学专业的老师,应当发挥优势,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涉及的法律知识和经济知识讲解课程,以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另外,经济管理学院也应当发动经济类专家进行经济知识培训,发挥经济知识对于风险评估和资本退出等系列问题的指引作用。尤其是加强融资知识的讲解和融资渠道的拓宽方式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融资,搭建良好的融资渠道,打实创新创业的经济基础。再有一点就是辅导员作为创业指导团的成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不仅与队友合作,也包括不同团队之间的竞争中的合作,学会和企业人及政府部门的正当合作。

(四)内外合力培养吸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人才

五邑大学作为地方高校,要开展有质量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多元化的队伍,这支队伍还要兼具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特点。因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具有双重性,因而要求其的产生应是校内选拔和校外聘请结合的。首先,学校必须加大力度对校内具有创新创业导师的潜力的教师进行培训,再附加上创造机会让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师可停薪留职政策进行带领学生创业实践。其次,引进企业导师和天使投资人有侧重点地辅导创业基地常规实训和创业设计大赛各个环节的指导;③再有,引进相关行业专家和地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工作人员,针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做细致的指导最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五)切实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主要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大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等,但很多地方高校的相关平台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弊病。五邑大学应当发挥多学科院校优势,建立实用的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平台,第一,做好平台的搭建和推广工作,加强对平台建设的指导、协调和规划;第二,为平台使用和管理制定日常规章制度,预留平台维护基金,确保实践平台的健康运行;第三,整合校内资源,构建“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模拟与实训”有机结合综合性平台。第四、实现校内校外合作,充分利用启迪之星,火炬园等成熟的孵化基地作为高校辅助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开展如创业俱乐部、创意咖啡,校园商业铺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桥梁。第五、制定相关严格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地的使用效用发挥到最大化,避免流于形式。

五、结束语

我国今年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建设人才需求形势严峻,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对于素质教育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其提升到与传统就业型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并重的地位,打造互利共生非线性动力模型,实现“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互利共生”“创新与创业互利共生”,才能推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发展与提升,显著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满足企业和国家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本身具有实践性,因而相关素质教育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才能确保创新创业转换成生产力。

注释

①全泽超.江门经济发展新动能[N].南方日报,2016-03-30.

②邓其周,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15.

③李士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

[1]张建颖.高校共青团关于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的探究[J].文教资料,2014(19):23-24.

[2]刘立群.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时间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究,2013(32):14-15.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05-30(15).

[4]张前荣.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5(6):17-19.

[5]饶进,石玉昌,叶樱桃.地方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5,5(5).

[6]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2-14.

[7]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11):16-19.

[8]彭森.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0-4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门户网[EB/OL].http//www.moe.gov.cn/.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the necessary and urgent call of the times.Improving students'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lso ha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Taking Wuyi University for example,this paper made systematic summary and deep analysis to the oper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Referring to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experienc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solution to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with a view to open up a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Wuyi University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local universities;quality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640

A

2096-000X(2016)23-0018-05

本文受2016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基金(1083600114),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项目)“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2015GXJK149)资助。

王劲屹(1976-),男,江苏扬州人,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姜文仙(1982-),女,湖北随州人,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