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床的结构及其文化发展演变历程

2016-12-02王丹妮

湖南包装 2016年3期
关键词:床榻围栏家具

王丹妮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国床的结构及其文化发展演变历程

王丹妮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床的发展是中国家具文化重要的发展部分,它的演变离不开社会、技术以及人的思想发展。文章以时间发展为顺序,结合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人的思想习俗,对各个时期床的发展演变进行整理,提取了精华部分,丰富了中国家居设计的理论内容。

床;榻;坐卧方式;家具结构;演变

床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在起居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休息睡眠,床作为人们睡眠休息的载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床的造型及其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期受到经济政治、自然生活环境和人的思想情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变化改进。

1 早期床神形象

神仙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神仙大部分是人们幻想塑造出来的,大多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夙愿。在古代,家具被奉若神,床为首例。床神是民间的吉祥神(图1),手拿芭蕉叶和荷花。床神还有床公床母的版本(图2),在中国许多民间版画、木雕中都可以看到床神的形象[1]。

《清嘉录》记载:“杭俗祭床神,以上元之后一日,品用煎饼。”人们礼拜祭祀床神首先是为了能够保佑子孙平安,传说孩子在成人之时要拜床母,以求以后有一双灵巧的手持家;其次为了保佑家庭安康,人们在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供奉酒水在卧室,祈求床神保佑;另外,为了保佑夫妻和睦,新郎新娘洞房花烛时,有一套祭拜床神的仪式,目的是为了今后能够儿孙满堂,家族兴旺。

2 石器时期:土床

原始社会时期自然条件艰苦,并且时常有猛兽侵袭,原始人开始有保护自身安全和保证睡眠休息的意识,比如躺在相对松软的草丛中或者遮风避雨的石洞中。古代成语“枕石寝绳”,也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睡觉休息的低矮石洞巢穴一般铺上小石块、树皮、杂草及兽皮等自然物,这就是最早期的“席”的形态,是寝具的原始雏形。

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掘地为穴”,有了固定的生活居住环境。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半坡人就开始使用土炕,在房屋中间用土和石块堆砌成长方形可供坐卧起居,大约高出地面10厘米,人们可以围坐在边缘,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土床(图3),也是中国古代原始家具的源头。

图1 床神

图2 床公床母

图3 中国最早的土床

3 夏商周时期:席的出现与等级制度

随着土床的出现,人们用茅草、树叶、木头或者兽皮铺在土床上做成席,抵御雨季的潮湿和冬季的寒冷,这便是中国古代床又一个早期形态——席。这在人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兼作坐具和卧具。席的出现拉开了古人以席为中心的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

西周时期,床仍然专指卧具。《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幽风•七月》载:“十月蟋蟀床下”。显然,此时床仍为寝具。东周时期,床的含义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出现专指坐具用的“床”。《礼记•内则》:“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说明这一时期床已经泛化为坐具和卧具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2]。夏商周时期正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因年代久远,床的实物很难保存到现在。但是殷墟所发现的甲骨文,也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古汉字,其象形文字抽象含义能够表现当时自然人文实物的状态。“床”字甲骨文(图4)像是一块木板下面支撑了两个脚架,有的甲骨文还加上了房屋形状的“宝盖头”,可见当时已经把床当作室内的寝具。甲骨文中“席”字(图5)像一张用竹条编织而成的长方形人字形垫子,同样有相同含义的“宿”字(图6)形状,像是有人跪坐在这张长方形垫子上。这些象形文字表达出当时人们所使用的床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基本满足日常休息与生活。“席地而坐”这个词语就是出自这一时期。

图4 甲骨文——床

图5 甲骨文——席

图6 甲骨文——宿

图7 《孔子讲学图》

图8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

图9 汉代像砖《宴饮图》

西周时期存在“五席制度”,《礼记•礼器》中描述:“王子之席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再重”。说明当时席的利益制度已经存在并且相当严格,表明坐席者不同的等级和身份。席的使用有独坐席(单席)、和席、连席和专席,独坐席是贵宾,年长者所坐,和席是挨着的两人所坐,连席是三者或多人所坐,专席是有丧事的人所坐。这在《孔子讲学图》(图7)中可以看到地位尊卑的差异相应所坐的席子的不同。

4 春秋战国时期:围栏床

战国时期铁器普遍使用,提高了木工制作的效率和精细程度,带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改变,同时促进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床的制作也出现了新的气象。

在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战国彩漆木床(图8),是中国古代床中最早的围栏床实物,床长218厘米,宽139厘米。床框通体黑漆,床面用竹子编织而成的活铺屉板,四周有用竹木做的围栏,前后有缺口可以上下床,并且有6只长方形卷云足,足高19厘米,通体彩绘花纹,床的规模扩大,是一张贵族所用的高级雕花大床,墓葬等级极高,无论是用料和工艺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种围栏床是人们当时适应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设计而成的。

5 秦汉时期:床榻的广泛使用

秦汉时期的家具是我国低矮家具的代表。这一时期,床的种类更加多样,并创造出新的品种,如专用坐具——榻,坐卧类家具的分工也越来越细[3]。虽然从汉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仍然是席地而坐,但是床和榻已经广泛使用,慢慢形成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方式。《陔余丛考》有“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的记载。

图10 四川成都出图的《讲学图》画砖

榻在汉代的坐具和卧具两个功能尤为突出,除了休息睡眠,还在设宴摆席的聚会节日社交中出现。榻的尺寸较小高度低,区别于床。榻是无顶无框的小床,而秦汉时期的榻呈现箱型结构,脚足与坐榻面板之间有曲线形状或者锯齿形状的木板连接,也有4只脚足的榻,两个脚足间有装饰的花牙子。这种矮足坐榻在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见。例如汉代像砖《宴饮图》(图9)。在河南郸城发现的汉代石榻,19厘米高的石榻脚足间有两块对称的曲线形状花牙子。在汉代,榻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百姓家中,如四川成都出土的《讲学图》画砖(图10),师长和学者在榻上正聊得酣畅淋漓。

图11 《孝女书》

图12 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图13 五代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北侧《维摩变·入诸酒肆》

当然秦汉时期各种礼仪制度的形成也促使了床的演变发展。儒学所宣扬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国学,强化了阶级统治,同时驻扎在人们的观念里。礼制之分相应的就表现在床的高度上,来彰显身份地位的高低尊卑。地位高的人坐在矮足床上,有的身后还有屏风维护,视觉上就可以体现出“位高权重”。比如东汉山东安丘画像石上的带屏大床。此外,贵族也有用珠宝等贵重器物装饰的床榻。

6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低型向高型变化

三国建安时期的古诗《孔雀东南飞》中描述:“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指的是形状和用途与床相似的木板。这一时期床的词义有房屋建筑内架空的木板等解释,也延伸出多种床形物品,但坐榻的样式仍然如此。

两晋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木工工艺日趋成熟,尤其是木构架建筑的普及和斗拱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宫室殿和佛寺的面貌,也使得居民建筑改善了采光条件,室内举高增加,生活空间增大,更适合生活起居,并为日用家具的高梁和更新提供了客观条件[4]。房屋空间容量的扩大带动了家具尺寸的扩大,解放了跪坐、坐卧姿势,人们开始随心所欲,享受自然舒适的生活。在《孝女书》(图11)中有所体现。

南北朝时期,床榻的变化是从低型向高型变化的,床榻的高度增大,宽度加大,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一个过渡时期,这些变化也来源于技术进步推动的房屋建筑结构的升级。

两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学思想在两晋时期瓦解崩溃,自由平等之风盛行。又伴随佛教的东来和西北少数民族各式各样高型坐具家具的进入,社会的变迁在人们的生活起居方式和文化思想观念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于是增高床榻的高度也合情合理应运而生,这些都彰显了坐者的身份地位,满足了世俗的尊卑心理。南朝时期,坐床的人的身份地位要高于坐榻的人,这种垂足而坐的方式出现在上层僧侣和贵族阶层中,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7 唐宋时期: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

隋唐时期,经历了民族大融合后最终形成了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家具的高度与现代的家具相似,并且除了大床坐卧之外,还出现了椅凳桌案等陈设。《太平广记•窦玉》中就有“自牍而窥其内,独床上有褐裘,床北有破笼”的描述。另外,受到佛教须弥座的外形影响,箱型坐榻在底部增加了将脚足连接一起的长方形托泥,形成组合型箱型结构坐榻样式,在隋唐时期盛行。例如唐代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图12)中的坐榻。

隋朝时期,中原文化与来自印度、中亚、西亚的文化相互交融,传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聚集也丰富了床榻的艺术变现形式,敦煌文化就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吸收中形成。汉朝引导佛教进入敦煌并进一步为壁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条件,床榻的发展演变在敦煌壁画中的床榻绘制中可以找到现实依据。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有不同的垂足而坐的坐式,这种坐式推动中国席地而坐向垂足而坐的转变。佛教中的须弥座有壶口造型和束腰的美学架构,火焰纹、卷草纹、云气纹等蕴含人们吉祥心灵祝愿的佛教纹样,与中原传统床榻结构结合,也对家具艺术和人的生活习惯风俗产生了影响。例如,五代莫高窟第61窟主室东壁北侧《维摩变•入诸酒肆》(图13)中的世俗场景。敦煌壁画上的床榻形象及陈设造型虽然大多追求神似而不求细部的刻画,但也能从一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当时中原地区的床榻样式、制作水平和人们的起居方式演变,因此成为了当时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图14《得医图》

图15 《嫁娶图》局部

图16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唐代思想开放,人们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在床的设计上更加考虑了舒适性和美观性。在上层大户家中,床顶上部带有丝绸长幔或屏风,衬托出雍容华贵的休息情境,四周有可以拆卸的矮屏,同时床底多以镂空锯齿形状作为装饰,也有可供收纳的空间。比如《得医图》(图14)中的绘画描述。盛唐时期,床的体积非常宽大,可以容纳多数人宴饮娱乐,比如榆林二十五窟《嫁娶图》(图15)。

这个时期的一些小坐具,都可以成为床。如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的床历来有两解,或坐具或井架(井上围栏)。《释名•释床帐》:“长狭而卑曰榻。”服虔《通俗文》:“床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汉尺约24厘米,榻长80余厘米,床约长190厘米,与现代床相当。如此,泛化为坐具的床又再次从卧具中分化出来,小者为榻,大者称床,而又形近坐具。

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辽金元代经济较为落后,缺少文化交流,只是延续了唐代宽大宏伟的风格。由于黄河以北地区气候寒冷,这些地区就地取材用土坯和石砖堆砌成炕,下面可以烧火,上面人们取暖,形成了一种固定式的寝具。《旧唐书•高丽传》有“冬月皆作长坑,下燃温火以取暖”的描述,这种生活方式现在东北地区仍然存在。

宋代完全进入垂足高坐的时期,家具品种已经相当完善,工艺精湛。在思想上,宋代崇尚礼学,盛行“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的道家理学思想,床的设计讲究实用,造型清秀简洁。这个时期有大量家具实物出土,漆器技术精美,只有局部细致的雕刻。宋代对床的部件有讲究的命名叫法,这在宋代当时文人的诗中有体现。例如陆游《午睡》中“如何得一室,床敷暖如春”的“床敷”指的是床铺;苏辙《次韵子瞻上元见寄》中有“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其中“床棱”就是承受坐面的棱角;《宋史•舆服志五》有“凡帐幔、缴壁、承尘、柱衣、额道、项帕、覆旌、床裙,毋得用纯锦徧绣”的记载,床裙一般是布艺制作,安装于床的四周。

宋代床主要见于形象性和艺术性高超表现的壁画作品中,著名的有《韩熙载夜宴图》(图16),画中的床是三面都有围子的架子床,还有长幔遮掩,增加了床的私密性,影响了宋代以后的床设计发展。最著名的实物是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围子床(图17),四面借鉴了建筑中栏杆的样式,六根蜀柱连接围栏,留了一个缺口可以上下床,这与戏剧演出的露台建筑有相似之处,显示出床设计与建筑造型相通的巧妙之处。

图17 山西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围子床

图18 《槐荫消夏图》

图19 五彩螺钿罗汉床

图20 六柱床架子床

8 明清时期: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

明代成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人们对家居的生产、设计有了很大的要求,高峰延续至清代前期。这一时期的床主要有无屏床、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无屏床结构简单,方便移动,床上没有任何保护和遮蔽的围栏,只是普通的木板床,普遍存在大多数住户中(图18)。

罗汉床,又称作弥勒榻,由床榻演变而来,是左右和后面带有较矮围栏的床,围栏之间相结合,没有立柱,可坐可卧半封闭形态,围栏侧屏层叠相连,呈现出叠罗汉状,与脚踏一起使用。由于当时崇尚佛教,世人百姓与僧人谈经论道慢慢兴起。《长物志》中有“坐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余,横一尺五寸,周设木格(围栏),中嵌香妃竹,三面靠背,后背与两旁相等,此榻之定式也”的描述。明清时期罗汉床放在厅堂接待宾客用,中间放置茶几,两边铺设坐垫,庄重典雅,十分讲究。唐代以来待客的礼仪已经风靡,明代以后这种习俗也成为平民乃至朝廷的日常生活,所以罗汉床的造型渐渐豪华。清代前期的床榻基本继承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床大多镶嵌雕花,漆器工艺,材料厚实,装饰华丽,也有用玉石、大理石、牙雕、玛瑙等新材料镶嵌,运用所有制作工艺服务家具,成为潮流先锋,这一时期的家具透露着尊贵华丽的味道。沈阳故宫有一张清代珍品——五彩螺钿罗汉床(图19),装饰豪华,线条婉约。

架子床是明清使用最多的床,有“四柱床”、“六柱床”(图20)等。它的床角有立柱,立柱用来支撑悬挂幔帐,柱子之间有较矮的围栏。有的架子床有门围,就是正面两侧多加了两根立柱。有门围的架子床,把床帐挂在里面,床围的雕刻花纹就露出来,显得美观,没有门围的架子床,床帐就罩在立柱上,形成很大的封闭睡眠空间。清代手工业、商业发展,床造型设计巧妙,装饰精美为特点,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架子床是典型的榫结合,榫结合坚固耐用,更具科学性,且榫的样式多样,具有很好的装饰美化作用;同时榫卯结构不易受潮湿、干燥的影响,能够抵御外界多变的气候[5]。晚清床中的雕刻艺术为这一时期床发展增添了一份色彩。每一个图案造型都蕴含着吉祥富贵的含义,传达了百姓对于朝廷盛世的歌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期待,将有生活气息的吉祥图案融入到家具床创作中,例如“喜上眉梢”、“五蝠捧寿”、“双鱼吉庆”等。

拔步床(图21)又称“八步床”,它像是在室内可移动的大房子,上有顶下有底,外形宽大华丽。床离窗口大概有两三尺的距离,立柱连接四面的木质雕刻围栏,有的两边还设计出窗户可以通风,床前浅廊两边摆放小型桌椅、灯盏等物,浅廊中间也可以摆放炭盆取暖,并摆放有脚踏,造型相对繁琐,形成全封闭空间。整个大床形成前堂后室的布局空间,是床中体形最大的床。

9 近现代时期:中西文化的融合

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让西方望尘莫及,然而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都出现变化,预示着近代史的开始。随着西方先进技术和创新思想的流入,中国的床设计也呈现出中西融合的局面。

在制作材料上,出现铁铜等金属材料,方便移动,工艺上出现工业材料,也有风格不同的床角式样,都是具有欧派气息的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更加安全健康舒适的睡眠环境,应用性成为设计的首要特征和因素,所以床的高度降低,空间得到延伸,同时也出现具有收纳储存的衣柜,梳妆台等成套家居。

现代的床风格多样,形式不一,床设计追求视觉与功能的统一,讲究简洁舒适,同时融入科技元素,与此同时从西方引进来的弹簧床席梦思,在中国床发展中有着革命性的意义。例如,意大利盖多•罗萨迪设计的Scoop多功能圆床(图22)。两个半圆铺开可以当沙发,合上就成一张大圆床,解决了小型居室空间的功能需求。还有由法国Decadrages公司设计的BedUP天花板床(图23),连接天花板的传送带可以升降床的高度,白天将床上升到天花板,可以在下面办公,夜晚床根据历史记忆可以下降到合理的睡眠高度,这对小空间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

现代床的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飞跃,人的审美和追求也刺激了消费,从而拉动设计水平的提高,床的发展也随之改变。

图21 拔步床

图22 Scoop多功能圆床

10 结束语

床的发展演变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受到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的影响,重要的是唯一拥有主观思考能力的人本身。处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千千万万的人有千千万万的理想追求和生活需求,所以在“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吸收之前床设计制作的精华结晶,未来可能有个性化、智能化的科技化床,在材料、工艺、技术上与之前相似或者截然不同的探索,床的发展才有更大更高的飞跃。

[1] 李晓玲.从床的演变看中国人的设计智慧 [J].家具,2009(04):88-93.

[2] 杜小钰.考古所见先秦两汉的床及其礼俗初探[J].东南文化,2008(02):74-77.

[3] 陈曦.先秦至秦汉家居设计文化观念之演变[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6.

[4] 宋文欣. 敦煌壁画中床榻的解析[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

[5] 刘雪梅,邓背阶,阎丹婷. 我国床的分类探讨 [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6(10):26-28.

王丹妮(1993- ),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892597803@qq.com

2016-09-01

猜你喜欢

床榻围栏家具
TBS围栏灭鼠技术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围栏
敦煌壁画僧人所坐榻形高座和椅形高座
动物园
以现代设计的思维分析中国古代的床榻文化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洗澡围栏
“床”“榻”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