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迹载真情 家书抵万金

2016-12-02吕朝阳

河南电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平顶山家书书信

文/图_付 琳 吕朝阳

墨迹载真情 家书抵万金

文/图_付 琳 吕朝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移动互联时代,书信却成了奢侈品,“见字如面”的体会越来越难。你,有多久没提笔写过信了?

近日,平顶山供电公司举办的“一封家书”征集活动圆满结束,该项活动通过最传统、最质朴的方式,向系统职工征集那封深藏在心灵深处、浸透着时代记忆和亲情故事的家书。

在征集“一封家书”的通知发出后,平顶山公司共收到家书31封。这里既有父亲对孩子好好干工作的叮嘱,有母亲对孩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但更多的是孩子对日渐年迈的父母身体的挂念和对父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在这一封封浸透着感情、普通而又奢侈的家书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期盼。”平顶山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刘远介绍说。

家书字字沉淀爱

“丫头:本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给你,但总觉得有些话说不清楚,你也未必爱听,不如写在纸张上更能表达我的意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都快丧失它的意义了,但我还是要婆婆妈妈唠叨一番,见字如面,希望你能看完。”这是一位中年老爸给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写的一封家书。儿女在外,电话里无法言说的教导,通过家书尽情表达。

“坚持阅读纸质书,尽量少接触电子读物,最起码在这个时代的大学阶段,纸质阅读还不能被广泛替代,纸质阅读能让人在宁静里获取知识的愉悦,更贴近自然,而电子类阅读容易让人产生浮躁情绪,走马观花,缺少更深入和美好的体验。”这封家书字里行间浸透着父母的殷切期望。

“儿子:除了小学作文课堂,你大概从未写过书信吧?因为从你懂事以来,这个世界就被互联网覆盖,人与人的交流跨越了时间空间,再也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翘首企盼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了。”这是一位中年母亲对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写的一封家书。

“回想起来,只觉得时光太快,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你的成长,你一下子就由天真可爱的娃娃变成了大男孩,或者说一个男人。说实话,‘男人’这两个字我迟疑了很久才写出来,我不忍心这么说,舍不得这么说。在我的脑海里,还满满的都是那个抱在怀里胖乎乎圆润润的你,那个围着我跑前跑后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你,那个高兴时上蹿下跳嘻嘻哈哈的你,那个生气时紧闭双唇瞪圆眼睛怒视我的你……每个你都还是那么生动清晰,那么记忆犹新。”在这封家书中,每个称谓、每段文字,都是亲人间最真实最真切的爱的诉说。

尘封十年永刻心

平顶山市华辰供电有限公司的张均丽于2006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变电专工。“刚上班时,我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面对工作总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张均丽说。

张均丽的父亲张双林是一名老检修工人,有着几十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他深知在工作中安全的重要性。面对女儿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张双林多次苦口婆心地说教,但女儿总是嫌他唠叨。“均丽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总是担心她的安危。父母不能陪伴她永远,以后的路还需要她自己一个人走,我们想让她养成独自解决问题的习惯和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张双林担心地说。

面对女儿的不理解和越来越严重的逆反心理,一天早晨,张双林偷偷地往女儿包中塞进了一封书信,信中满满的是对女儿安全的嘱托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的鼓励。“当我看到那封信时,心里特别难受。我没想到自己让年迈的父母这么担心,特别是那段时间,父亲生病住院,却还在为不懂事的自己操心。”张均丽渐渐理解了父亲的一片苦心。

十年过去了,这封信一直被张均丽珍藏着,她时刻提醒自己用心工作、感恩生活。这封书信也拉近了父女俩之间的距离。“现在的我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都会和父亲交流。”张均丽说。

文言家书话真情

“想不到你还有如此造诣,为何不让粉丝们前去捧捧场?”平顶山公司配网抢修指挥班副班长刘智强的微信群里,正是一番热闹景象。他以一封全文言文的家书,赢得了大家的赞誉,朋友们都戏称他为“大才子”。“智强工作上进、为人谦虚,要不是这次活动,我们还不知道他是这么地深藏不露。”同事李闯说。

“从小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一名警察,一直教育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今年4月份,刘智强到井冈山参加业务学习培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那里,他想起父亲平日对自己的教诲“信坚则志诚”,也更加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念。

刘智强是内蒙古人,回家一次极其不易。“去年因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我只在过年时回了一次家。离开家已经4年多了,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刘智强心有愧疚。独自在外的辛苦和不让父母担心的心情交织在心头,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滴墨滴在信纸上……他提笔写道:“男虽不才,但每日观父训而省乎吾身。常省自身训明否?达否?常以此为戒,提醒自己笃行慎微、黾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敢怠忘父母亲教诲,谨当时时省记。”

手机短信再长篇大论,也不及一纸诉柔情。“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借助此活动,把平日里说不出口的一些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既凝聚了亲情,也让大家更能理解父母的不易。”负责活动策划的平顶山公司工会专责孙歌说。手写一封家书,捎去一份思念,就让这封家书化作“红豆”,送去心中最深切的祝福。

猜你喜欢

平顶山家书书信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清晨忆家书
打分
平顶山诗群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共 筑
一封家书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