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方追肥对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研究
2016-12-02刘党标
刘党标
(河南省郑州种畜场,河南 郑州 450008)
不同配方追肥对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研究
刘党标
(河南省郑州种畜场,河南 郑州 450008)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简称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它是世界上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草种,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苜蓿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奉诏出使时,从西域引进了汗血宝马以及包括苜蓿在内的植物种子。由于苜蓿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如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
大多数的紫花苜蓿品种在0~55℃的气温范围内都是能够生存的,成年的植株在-45℃的条件下也是可以经受的。灌溉条件下可以耐土壤表面70℃的高温和株高平面40℃的气温。紫花苜蓿不仅能够改良土壤,还是优质蛋白质饲料,为发展畜牧业奠定基础,也是人类有益健康的食物之一。其还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耐刈割、持久性好、能够改善家畜的肉品质和乳品质等优点。随着我国以养牛业为主的畜牧业迅速发展,对优质饲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苜蓿。而作为河南省牧草种植量最大的牧草之一,苜蓿种植面积已达15.9万公顷。随着河南省种植业由“粮-经”向“粮-经-饲”结构的转化,种植面积更是呈迅速扩大的趋势。而目前河南黄河滩区苜蓿生产上种植管理粗放,导致苜蓿的产量不高,品种退化,苜蓿优质饲草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紫花苜蓿的施肥量和其自身的肥力、环境状况,以及作物的成本、品质和产量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平衡施肥技术尤为重要。精确的施肥方法需要根据作物相关的管理信息和作物生长的具体环境来评价土壤的养分,以此为基础进行施肥、耕作,以便于使农田的养分得以调整,有利于养分的平衡、有效的吸收,从而确保高产、高效、优质目标的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黄河滩的苜蓿需要追什么肥、怎么追等问题上缺乏理论指导,影响着苜蓿产量、不同茬次的品质和经济效益等,制约着该地区苜蓿产业化的发展。笔者针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的最佳施肥配方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紫花苜蓿品种为劲能5 010。
1.2 试验地的概况
该试验选择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八堡村黄河滩区进行,该区位于北纬34°18′,东经113°44′,年日均气温14.3℃,年均降水量360mm,无霜期为220~225 d。属于北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改良沙土。试验前测得该地块土壤常规营养成分为:有机质7.66 g/kg,全氮0.501 g/kg,速效磷4.44 mg/kg,有效钾18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的紫花苜蓿地播种日期为2014年10月,播种量为25 kg/hm2。追肥试验于2016年3月1日进行,试验用肥主要由18%复合肥、15%N—42%P2O5磷酸二铵、50%K2O硫酸钾组成。各种肥料按不同配比混合均匀后条播追入,紧接着喷灌,其他按苜蓿田常规管理措施进行。
该试验研究设有1个对照,3个处理,处理的设计,以及追肥的量见表1。每个处理设有4个重复,每个重复设有1个小区,小区的面积为4×5m2,小区之间相隔2m,每个重复内各小区随机排列。
紫花苜蓿的刈割时间为初花期(10%开花),每个小区刈割前随机选取15株测量株植高度、分枝数,以及叶面积,之后全部刈割,称其鲜重。每个小区的样本里随机取出0.5 kg,茎叶分离,65℃烘干称风干草重以及茎叶比例。
表1 紫花苜蓿施肥试验方案设计
1.4 试验方法
1.4.1 鲜重的测量方法 在初花期(10%开花)将各个小区内的紫花苜蓿全部刈割并且立即称重并记录。
1.4.2 鲜干比和茎叶比的测定方法 在刈割后的鲜草中随机取出0.5 kg作为样本。将取得的样本及时带回实验室,迅速进行茎叶分离。然后,先在105℃杀青15min,再调到65℃烘24 h至恒重。分别可以得到苜蓿样本的干叶重和干茎重。两者相加再与鲜重对比可以得到苜蓿样本的鲜干比,两者相比可得到苜蓿样本的茎叶比。
1.4.3 株高的测定方法 刈割前每个小区随机测量15株紫花苜蓿的自然高度,求其平均值。
1.4.4 叶面积的测定方法 在每个施肥小区内,随机选择冠层发育良好的健康分枝,取下倒数第三片完全展开的叶子,每个小区取15片,用叶面积扫描仪扫描叶面积,求平均值。
1.4.5 分枝数的测定方法 刈割前在小区内随机选取15株数其分枝数,求平均值。
1.5 数据分析
数据使用SPASS 22.0统计软件,采用F测验和LSD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所有结果都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追肥配方对紫花苜蓿鲜重的影响
苜蓿的鲜重是衡量苜蓿产量的直接指标。单位面积内的紫花苜蓿的鲜重越重,草产量就越多。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简单地看出处理Ⅱ相对于对照组即处理Ⅰ(CK)鲜重增加2.87%,处理Ⅲ相对于对照组鲜重增加44.73%,处理Ⅳ相对于对照组鲜重增加40.33%。而且显著性分析的结果是施肥处理组Ⅲ、Ⅳ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0.01<P<0.05),且处理Ⅲ和处理Ⅳ与对照组的差异是极显著的(P<0.01),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处理Ⅳ所用的肥料更多,增加了成本,所以处理Ⅲ的配方是处理组中效果好,而又经济的。
2.2 不同追肥配方对紫花苜蓿干鲜比的影响
紫花苜蓿的干鲜比是决定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干鲜比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紫花苜蓿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从表2数据直接分析可以得出,与对照组即处理Ⅰ(CK)相对比,处理Ⅱ相对于对照组增加6.51%,处理Ⅲ相对于对照组增加28.42%,处理Ⅳ相对于对照组增加14.40%。并且显著性分析得出对照组与处理Ⅲ、处理Ⅳ的差异都是显著的(0.01<P<0.05)。处理Ⅱ与对照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处理Ⅲ与其他处理组差异都是极显著的(P<0.01)。说明增加磷肥、钾肥到一定量时能够增加干鲜比,随着磷肥、钾肥比例的增加,干鲜比并未持续升高,而有所下降。
2.3 不同追肥配方对紫花苜蓿茎叶比的影响
茎叶比是衡量牧草品质的重要指标,茎叶比越小,叶所占的比重越大,紫花苜蓿的适口性就越好,营养价值也越高。由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施肥组与对照组即处理Ⅰ(CK)相比较,施加肥料的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Ⅳ分别比对照组的茎叶比降低3.87%、24.52%、10.32%。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处理Ⅱ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处理Ⅲ和处理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Ⅲ的茎叶比是最小也就是施肥的效果最好。适当的氮磷钾肥料的配比能够提高紫花苜蓿的草品质。
2.4 不同追肥配方对紫花苜蓿株高的影响
植株的高度是植物主茎的垂直高度,是反映牧草生长状况和牧草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2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紫花苜蓿施肥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处理Ⅱ的植株高度相比处理Ⅰ(CK)增高18.16%,处理Ⅲ的植株高度相较处理Ⅰ(CK)增高43.55%,处理Ⅳ的植株高度相比处理Ⅰ(CK)增高33.33%。且由显著性分析可得:处理Ⅲ和处理Ⅳ的植株高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处理Ⅰ(CK)和处理Ⅱ差异极显著(P<0.01),施肥能够增加株植的高度,且在同一氮肥水平的条件上,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能够使紫花苜蓿长得更高。
2.5 不同追肥配方对紫花苜蓿叶面积的影响
植物叶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能力,而植物的叶面积越大,光合作用越强,有利于植物有机物的积累。从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处理Ⅱ的叶面积比对照组即处理Ⅰ(CK)的叶面积大8.62%,处理Ⅲ的叶面积比对照组的叶面积大24.73%,处理Ⅳ的叶面积相比对照组的叶面积增大16.00%。由显著性分析可以得出,施肥处理组紫花苜蓿的叶面积均大于对照组,且处理Ⅲ与处理Ⅱ和处理Ⅳ差异极显著(P<0.01)。可以说明配施肥料有助于增加紫花苜蓿的叶面积,且在相同的氮肥水平上,施过多的磷肥和钾肥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会减小紫花苜蓿的叶面积,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紫花苜蓿有机物的积累。
表2 不同配方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2.6 不同追肥配方对紫花苜蓿分枝数的影响
植物的分枝数是反映植物分枝的能力和植物生长健壮程度的指标之一。当有充足营养的时候,植物的植株生长健壮,分枝数也会多,从而产量也会升高。根据表2对四个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照组即处理Ⅰ(CK)对比,处理Ⅱ的分枝数增加10.87%,处理Ⅲ的分枝数增加42.64%,处理Ⅳ的分枝数增加17.56%。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可以看出:施肥处理与对照组的差异是显著的(0.01<P<0.05),且处理Ⅲ与处理Ⅱ和处理Ⅳ差异极显著(P<0.01)。所以施肥能够增加紫花苜蓿的分枝数,而且适当的磷肥和钾肥能够增加紫花苜蓿的分枝数。
3 讨论
紫花苜蓿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的作用,所以有学者认为,紫花苜蓿无需施加氮肥,或者在苗期少量施加氮肥即可。认为氮肥对苜蓿的产量是呈负效应的,而磷肥在苜蓿的生长中呈正效应。成红等的研究又表明,在播种当年,对于土壤氮肥水平或者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苜蓿地,施氮肥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物质的产量。对于不同土壤条件的施肥情况也有其他学者做出同样结果的研究。磷肥和钾肥更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产草量。
该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给紫花苜蓿配施肥料有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这个研究结果与多位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吻合。磷肥和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能够使紫花苜蓿的草产量也增加,但是过高的磷肥和钾肥并不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这一研究结果与饶晓娟、刘贵河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4 结论
对于黄河滩紫花苜蓿的生产,氮、磷、钾肥料的配施能够显著提高苜蓿的草产量(P<0.05),其中对苜蓿追加氮肥1.8 kg/hm2、磷肥3.2 kg/hm2、钾肥2.4 kg/hm2效果是最好的(P<0.01)。□
S812.4
B
1004-5090201610-0039-03
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