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5年广西麻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12-02段启志周志光许凤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传染

张 杰 李 伟 段启志 周志光 许凤妮 李 峥

2006-2015年广西麻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 杰 李 伟 段启志 周志光 许凤妮 李 峥

目的: 分析广西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麻风的流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麻风707例,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前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共占全区报告病例数的46.53%;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比为25.88%;多菌型73.69%,少菌型26.31%;14岁及以下儿童占2.40%。门诊发现病人占58.27%。结论: 广西麻风病疫情呈下降趋势,但畸残比仍较高,发病主要集中在既往流行较重地区,因此仍应加强高流行区麻风的早期发现。

麻风; 流行特征; 分析

麻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它的传播和流行是一个国家贫穷落后的重要标志。需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其流行,消除其危害。2011年起,广西开始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至今已有5年。我们对2006-2015年广西麻风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麻风的流行特征,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今后进一步改进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更好地实现《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终期目标,最终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广西的数据库。2006-2013年人口数据来源于《2014卷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2014-2015年人口数据来源于LEPMIS。

1.2 研究方法 对广西2006-2015年的麻风疫情资料分前后5年两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性分析。研究样本中的病例全部属于本地管理病例,无流动人口病例。后5年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强化麻风疫情监测,大规模开展乡村医生及门诊医生麻风专项培训,狠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广泛开展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补助广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后麻风防治经费投入持续加大。

1.3 麻风流行指标及计算方法 参照《麻风病防治手册》[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资料用频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状况

2.1.1 新发病例数及发现率 广西在2006-2015年共报告新发病例707例,发现病人数及发现率呈下降态势,发现病人数最多的为2008年105例,发现病人数最少的为2013年50例。2006-2010年(前5年)发现434例,占61.39%,2011-2015年(后5年)发现273例,占38.61%,后5年发现病人数比前5年下降37.11%;发现率最高为2008年的0.218/10万,最低为2013年的0.106/10万,前5年平均发现率为0.182/ 10万,后5年平均发现率为0.117/10万,比前5年下降35.71%。

2.1.2 患病率 2006-2015年患病率呈下降态势,患病率最高的为2009年(0.636/10万),患病率最低的为2015年(0.419/10万),前 5年平均患病率为0.618/10万,后5年平均患病率为0.496/10万,比前5年下降19.74%。

2.1.3 区域分布 10年来,全区14个市都有病例报告,新发现病例数居前 3位的分别为百色市(139例)、河池市(101例)、崇左市(89例),此3个市共报告新发现病例329例,占全区的46.53%;其他11个市共报告新发现病例数378例,占全区53.47%。

2.1.4 人群分布特点 新发现病例中男468例,女239例,男女比为1.958∶1。在新发现病例中,发现时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7岁,平均(42.84±17.38)岁,14岁及以下17例,占2.40%。

2.2 新发病例分型 2006-2015年,多菌型521例(73.69%),少菌型186例(26.31%)。前5年多菌型299例(68.89%),少菌型135例(31.11%),后5年多菌型222例(81.32%),少菌型51例(18.68%),病人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4,P<0.001)。

2.3 传染来源 2006-2015年,传染来源属于家内传染的194例,占27.44%,属于家外传染的99例,占14.00%,传染来源不明414例,占58.56%,其中前5年家内传染 115例,占 26.50%,家外传染 62例,占14.29%,后5年家内传染79例,占28.94%,家外传染37例,占13.55%,传染来源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774)。

2.4 发现方式 2006-2015年新发病例中主动发现的占35.50%,被动发现的占64.50%,但被动发现病例由前5年的61.52%上升至后5年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37),见表1。

表1 不同时段广西麻风发现方式差异 例

2.5 平均延迟期 2006-2010年延迟期平均(33.12± 33.80)个月,后5年平均(26.66±38.36)个月,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19)。

2.6 畸残情况

2.6.1 不同型别的畸残 2006-2015年新发现的麻风病例中共有2级畸残者183例(为2级畸残与其他畸残之和,下同),2级畸残率为25.88%,其中多菌型129例、少菌型 54例,其畸残率分别为 24.76%、29.03%,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253),见表2。

表2 不同型别的畸残情况 例

2.6.2 不同时间段的畸残 前5年出现2级畸残120例,2级畸残率为27.65%,后5年出现2级畸残63例,2级畸残率为23.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1,P=0.089)。

2.6.3 不同延迟期的畸残 平均延迟期≤24个月有403例,出现2级畸残67例,2级畸残率为16.63%,>24个月有304病例,出现2级畸残114例,2级畸残率为3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4,P<0.001)。

3 讨论

广西在1997年以县(市)为单位验收全部达标后进入麻风低流行阶段,但疫情从2000年开始出现反弹,发现率和患病率呈回升态势[2,3]。本组资料显示,近10年年发现率和患病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平稳保持在低水平,年发现率上升到2008年的最高值0.218/10万后开始回落,降低到2013年的最低值0.106/10万,年患病率上升到2009年的0.636/10万后开始回落,降低到2015年的0.419/10万,2013-2015年连续3年年发现率和年患病率分别保持在0.115/10万、0.500/10万以下,提示广西麻风疫情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全面实施《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结果有关。

2009和2010年中国儿童麻风患者在新发现病例中分别占2.40%、2.90%,说明近年来我国的麻风流行程度在进一步下降[4,5]。近10年广西新发现儿童麻风患者17例,在新发现病例中占2.40%,低于2000-2004年报告的3%[2],与全国2009年比例持平,低于全国2010年,提示我区麻风流行程度也在进一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2年没有发现儿童麻风患者的情况下,2015年发现2例儿童麻风患者,需要加强监测和家属及密切接触者体检,及早发现病人。

从流行区域分布看,10年来广西14个市都有新发病例报告,新发现病例数居前3位的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报告病例占全区的46.53%,接近其它11市的报告数,这3个市属于西部山区和南部炎热地区,为历史高流行区,与李伟等[6]报道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说明广西麻风病流行地域特征仍以桂西北、桂西南地区等历史高流行区为主,而这些地区毗邻云南、贵州、越南的高流行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麻风防治工作的开展,可能导致传染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这些地区将是今后麻风防治工作的重点,需加大防治项目、资金分配、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麻风型比与流行强度和流行阶段有关,有调查表明,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特别是经过防治后),型比会上升[7];菲律宾报道宿务岛2000-2010年间的麻风总发病率从12.0/10万降至4.8/10万,后5年型比较前5年上升4.23%[8]。李伟等报道广西1999-2005年麻风型比呈下降趋势[6],而本组资料显示,2006-2015年前后5年相比,型比呈上升态势(χ2=4.356,P=0.037),据此推测广西麻风流行强度较前进一步降低。

从发现方式看,新发现的707例麻风以门诊发现为主,占 58.27%,与部分省份报道结果基本一致[9,10],后5年被动发现率比前5年上升12.53%,两者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当前形势下门诊已经成为发现病人的主要方式,可能与近年来广西开展较大规模乡村医生及基层综合性医院相关科室医生的麻风专项培训有关。但主动发现不足表明仍需加大疫源地调查、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检查的工作力度。

本组资料显示,平均延迟期由最高的35.48个月(2006年)降为最低的19.54个月(2013年),后5年平均延迟期比前5年减少6.46个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广西1999-2005年平均延迟期为34.80个月[6],而 2006-2010年、2010-2015年分别只有33.12和26.66个月,呈缩短趋势,结果与云南文山州报道一致[11],可能与近年来加强乡村医师和门诊医师麻风知识培训,促进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关。

2001-2010年全国新发现的15 507例麻风病例中,II级畸残占22.5%[12]。而我区2006-2015年II级畸残率25.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年畸残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最高为2012年的36.84%,最低为2015年的15.38%,已经达到《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要求“在2015年新发现麻风患者中II级畸残者控制在20%以内”的中期目标。提示我区早期发现工作有所加强,但与先进省市尚有差距。值得注意的是新发畸残病人主要发生在平均延迟期超过 24个月以上的病例(χ2=39.644,P<0.001),印度那格浦尔市的研究也表明II级畸残率与延迟期长短有明显相关[13]。说明广西在主动发现和麻风知识宣传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采取措施,强化宣传,加大发现工作力度,尽早发现病人、缩短延迟期、减少畸残发生。

以上研究显示,广西麻风疫情已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进一步强化麻风疫情监测,狠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工作,持续加大麻风防治知识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自2008年开始实施《中央补助广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后麻风防治经费投入持续加大,使广西的麻风防治水平有所提高。尽管如此,广西麻风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仍存在着防治能力不足、既往高流行区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2级畸残率高、主动发现病人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防治工作不能松懈,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综合防治”的策略,加强麻风防治工作,认真做好政策开发、能力建设、资源整合、社会组织参与、防治模式创新等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强化早期发现病例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保证2020年完成《广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工作目标,最终达到消除麻风危害的目的。

[1]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0-146.

[2]谢俭,梁建秀,陈怀忠,等.2000-2004年广西麻风病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5):24-25.

[3]黄培勇,周志光,傅志智,等.1998-2002年广西麻风病疫情流行动态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4,10(5):299-300.

[4]余美文,严良斌,沈建平,等.中国200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0):1155-1157.

[5]孙培文,余美文,严良斌,等.中国201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 (2):155-159.

[6]李伟,黄培勇,赵进,等.1999-2005年广西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2): 113-114.

[7]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

[8]Scheelbeek PF,Balagon MV,Orcullo FM,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pidemiology of Leprosy in Cebu:An Eleven-Year Profile[J].Plos Negl Trop Dis,2013,7(9): e2444.

[9]王晓华,黎明,苏婷,等.广东省2000-2010年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6):406-408.

[10]郑虎,王强,钮娟娟,等.安徽省2000-2009年207例麻风病新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2):160-162.

[11]沈建平,杨荣德,王娟,等.云南省文山州麻风高流行区新登记患者变化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 (6):565-567.

[12]余美文,张国成,严良斌,等.2001-2010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6):381 -383.

[13]Chavan LB,Patel P.Epidemiology of Disability in Incident Leprosy Patients at Supervisory Urban Leprosy Unit of Nagpur City[J].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15,2(1):119-122.

(收稿:2016-03-11 修回:2016-03-25)

·病例报告·

Analysis on epidem 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prosy in Guangxi p rovince from 2006 to 2015

ZHANG Jie,LIWei,DUAN Qizhi,ZHOU Zhiguang,XU Fengni,LIZhe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ofDermatology,Nanning 530003,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prosy in Guangxiprovince.M ethods:The data of leprosy epidem ic in Guangxi from 2006 to 2015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 lts:From 2006 to 2015 707 new caseswere diagnosed.The average detection rate was0.182/100 000 in the first5 years and 0.117/100 000 in the last5 years,while the prevalence rate was 0.618/100 000 and 0.496/100 000,respectively.Many new cases were detected in Baise,Hechi and Chongzuo,accounting for 46.53%of all the new cases.Among the newly diagnosed cases,the grade 2 disability rate was25.88%.Multibacillary and paucibacillary patients accounted for 73.69%and 26.31%,respectively;Children under 14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2.40%.58.27%of the new patientswere diagnosed through skin clinics.Conclusion:The epidemic trend was decreased,but the grade 2 disability rate is still high.Most new cases were detected in some pocketareas. Therefore,efforts in early detection of new ca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former endemic areas.

leprosy;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is

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03

李伟,E-mail:13317611981@163.com

猜你喜欢

麻风病麻风传染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传染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消除麻风在行动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