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接互惠下公共文化PPP项目机会主义行为

2016-12-02吴正泓张保银

关键词:机会主义公私公共部门

吴正泓,陈 通,张保银

间接互惠下公共文化PPP项目机会主义行为

吴正泓,陈 通,张保银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引入间接互惠机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公共文化PPP项目中公私部门决策过程,研究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私人部门当期机会主义收益的大小是影响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严厉的惩罚机制并不能有效遏制机会主义行为;未来合作收益和声誉系数越大,私人部门越倾向于采取互惠主义行为,实现公私部门合作的帕累托最优。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政府部门应出台激励政策扩大PPP市场规模,并建立惩罚机制及声誉机制,有效防范公共文化PPP项目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公共文化;PPP项目;机会主义行为;间接互惠;演化博弈

公私合营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其他服务时,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建立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模式具有分担政府财政压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相关行业改革等优势,已被各国政府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文化PPP项目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政策机遇期。但PPP项目的复杂性和弱经济性,容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影响项目进度、损害国家和大众利益[1-2]。例如泰国国家电力PPP项目中,私人部门利用自身信息、专业等优势,在合同中签订的政府最低购电量远高于后来实际的用电需求量,造成了政府部门的巨大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公共文化PPP项目中利益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是研究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两类议题展开研究。第一类集中于机会主义行为的诱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Parker等(2003)[3]认为合约设计的不完备性是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现实基础。Sward等(2011)[4]从收益视角研究认为未来合作收益是诱发利益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Xiang(2015)[5]、Karlsen(2010)[6]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分析了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即项目合作过程中,行为主体会各自保留一部分信息使其处于优势地位,继而利用自身优势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大量学者[7-11]基于风险分担的角度,利用合作博弈模型、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认为不合理的风险收益分配会导致利益主体合作成本上升,加大其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第二类聚焦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应对机制。Cruz和Marques(2013)指出在合同中注入柔性降低不确定性,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12]。Chowdhur等(2009)[13]、吴孝灵等(2013)[14]通过实证研究、构建博弈模型指出补偿机制是政府管理PPP项目的一种有效措施。Nikiforakis(2008)[15-16]、连洪泉等(2013)[17]基于公共品实验结果认为惩罚机制可以促进合作但能力有限。

上述文献对PPP项目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公私部门合作基础的深层次探讨有所欠缺,多数研究通过在直接互惠模型下建立公私部门的收益矩阵,可以阐明部分合作行为,但无法解释PPP项目中全部“囚徒困境”悖论。因为直接互惠的核心机制是个体间必须存在频繁的重复交往,而现实PPP项目中公私部门经常是一次合作或随机重复合作。间接互惠由Alexander(1987)在《道德体系生物学》中进行了系统阐述,即个体为他人提供帮助,但不期望从直接受助者那里得到回报,而是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回报。Alexander(1986)[18]、Nowak(2015)[19-21]认为间接互惠是维持合作的重要机制,即我帮助你,会建立起好的声誉,别人会因此来帮助我,不同于直接互惠中仅限于两者间交流。基于声誉机制的间接互惠弥补了直接互惠对参与主体限定的不足,可更广泛地解释PPP项目中公私部门的合作行为。当前鲜有基于间接互惠的公共文化PPP项目的定量或实证研究,本文尝试引入间接互惠机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公共文化PPP项目中公私部门决策过程,研究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机制,促进项目更好地实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与繁荣。

一、基于间接互惠机制的PPP项目利益主体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理论是借鉴生物进化思想建立的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博弈分析方法。公共文化PPP项目决策过程中公私部门很难达到完全理性,所以运用演化博弈论研究公私部门决策行为,较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传统博弈方法有一定先进性。

(一)模型基本假设

模型基本假设:(1)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都为有限理性,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声誉的判断仅基于私人部门最近一次合作中的表现,若私方为机会主义者则公方不会与其合作。(2)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随机配对进行重复博弈。(3)基于频率依赖Moran模型,任意时点下随机选取某一个体将其适应度复制给新进入者,同时另一随机个体退出,以保持种群大小不变。(4)公共部门策略集为(不监督,监督),私人部门策略集为(互惠主义,机会主义)。公共部门不监督的概率为x,监督的概率为1-x;私人部门采取互惠主义策略的概率为y,采取机会主义策略的概率为1-y。互惠主义表现为公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私人部门秉承互利共赢的态度,按预定标准积极履行己方应尽义务。机会主义表现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损害对方利益,为己方谋取私利。即使在不监督的情形下,机会主义行为在合作结束后也会被立即发现,并通过间接互惠影响期望未来收益。(5)间接互惠通过声誉机制维持,假设合作之后私人部门的声誉能以α(0<α≤1)的概率准确地传递给下次合作的公共部门,有1-α的概率公共部门维持对私人部门之前的判断,称α为声誉系数。

(二)演化博弈模型支付矩阵

当公共部门选择不监督时,若私人部门选择互惠主义策略,则私人部门收益为其中,r2(> 0)为正常履行合同时私人部门本次合作的收益,R(>0)为未来合作收益。此时,公共部门收益(>0)为正常履行合同时公共部门的合作收益。若私人部门选择机会主义策略,则私人部门收益E+(1-α)R,E(>0)为机会主义策略带来的额外收益,(1-α)R为机会主义策略下私人部门的未来收益。此时,公共部门收益为私人部门机会主义行为给公共部门造成的损失。

当公共部门选择监督时,若私人部门选择互惠主义策略,则私人部门收益为公共部门收益为其中C(>0)为监督成本。若私人部门选择机会主义策略,则私人部门收益(1-α)R,F(>0)为补偿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惩罚金额,假设F>C。(1-α)R为私人部门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后的未来合作收益,因为间接互惠下,私人部门仍有1-α的概率在未来实现合作。此时,公共部门收益为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间接互惠下公共文化PPP项目中公私部门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间接互惠的公共文化PPP项目中公私部门博弈支付矩阵

由Malthusian方程可得到公私部门选择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

二、公共文化PPP项目公私部门演化博弈分析

命题1.演化博弈系统均衡点为(0,0),(0,1),(1,0),(1,1),(x*,y*)为该系统的均衡点,其中

(1)当x=0时,得y=0或y=1;当x=1时,得y=0或y=1。所以(0,0),(0,1),(1,0),(1,1)为系统均衡点。

命题2.当E<αR时,(不监督,互惠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E>αR+F时,(监督,机会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αR≤E≤αR+F时,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

证明:由复制动态方程,计算得到矩阵。

策略组合为演化稳定策略(ESS),需满足条件detJ>0,trJ<0。因此,由表2各均衡点处的行列式与迹可知(x*,y*)不是演化稳定点。策略组合(1,1)为ESS条件为因为C>0,整理后得E<αR,即此时(不监督,互惠主义)为演化稳定策略。策略组合(1,0)为ESS需满足条件因为F>C,所以即策略组合(1,0)不是演化稳定策略。策略组合(0,1)为ESS需满足条件显然不满足成为ESS的条件。策略组合(1,0)为ESS需满足条件因为F>C,整理后得E>αR+F,即此时(监督,机会主义)为演化稳定策略。当αR≤E≤αR+F时,各均衡点均无法满足detJ>0,trJ<0,即此时系统无演化稳定策略。命题得证。

表2 均衡点处的行列式与迹

推论1.当惩罚金额F<E-αR时,机会主义策略为私人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F≥E-αR时,私人部门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

证明:由命题2可知,当E>αR+F时,(监督,机会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显然,当F<E-αR,机会主义策略为私人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同理,由命题2可知,当F≥E-αR时,私人部门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推论得证。

推论2.声誉系数α越大,互惠主义越易成为私人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反之,则越不易成为演化稳定策略。

证明:令F(α)=E-αR,则F′(α)=-α,因为α∈(0,1],显然F′(α)<0,即F(α)与α成反比。由命题2可知,当F(α)=E-αR<0时,(1,1)为演化稳定点,因此,α越大,互惠主义越易成为私人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反之,则越不易成为演化稳定策略。推论得证。

三、数值模拟分析

为验证由上述模型得出的结论,给出如下算例。

福建某地计划兴建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额为27亿元,由于工程建设成本和融资额较高,当地政府引进私人部门参与建设经营,特许期T为15年,期满后将经营权移交政府。某私人部门参与其中一期项目建设,若选择积极合作可获收益(r2)为0.3亿,若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可获收益为0.08亿,但会造成公共部门0.15亿的损失(L),若机会主义行为被发现则处以0.15亿的罚金(F);该期项目能为公共部门带来0.2亿的社会效益(r1),若实施监督,则监督成本(C)为0.05亿。声誉系数α为0.6,未来合作收益(R)为0.2亿,x,y初始值都为0.5。

(一)机会主义收益和惩罚机制对公私部门决策的影响

其他值不变,取L=0.15,E=0.08,L=0.35,E=0.3,L=0.15,E=0.15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图1所示,当L=0.15,E=0.08,满足E<αR时,(x,y)在点(1,1)处达到稳定,即(不监督,互惠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L=0.35,E=0.3,满足E>αR+F时,(x,y)在点(0,0)处达到稳定,即(监督,机会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L=0.15,E=0.15,满足αR≤E≤αR+F时,(x,y)无法达到稳定状态,即公私部门无演化稳定策略。上述结果与命题2表述一致。整理后可知,E>αR+F等价于F<E-αR,E≤αR+F等价于F≥E-αR,图1的结果同样验证了推论1的结论。

命题2表明,当私人部门当期机会主义收益E小于未来收益损失αR时,(不监督,互惠主义)将成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公私部门将实现帕累托最优。当私人部门当期机会主义收益E大于未来收益损失αR与惩罚金额F之和时,(监督,机会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此时,公私部门合作出现了“囚徒困境”悖论,双方选择了互不信任的对抗方式进行合作。若当期收益介于两值之间,则公私双方没有占优策略,任何合作方式都可能出现。由上述分析可知,未来收益R值足够大时,公私部门能实现最优合作。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扩大公共文化PPP项目合作市场规模,提高社会资本未来合作收益,有利于公私部门实现帕累托最优,促进公共文化PPP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推论1表明,当惩罚金额小于机会主义收益与未来收益损失的差值时,机会主义则会是私人部门的占优策略。当惩罚金额大于机会主义收益与未来收益损失的差值时,私人部门没有占优策略。由此可知,严厉的惩罚只能使机会主义不成为私人部门的占优策略,但却不能杜绝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惩罚机制并不能促进公私部门在公共文化PPP项目合作中实现帕累托最优。结合命题2可知,政府采取惩罚机制等对抗策略,并不能有效杜绝私人部门的机会主义行为。而采取扩大市场规模的积极合作策略,则可以有效地引导私人部门采取互惠主义行为,实现公私部门合作收益最大化、公共文化PPP行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声誉系数对私人部门决策的影响

其他值不变,分别取α=0.6和α=1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y到达1之前,同一时间t下,α值越大,y越接近1。表明声誉系数越大,即私人部门声誉越能准确地传递时,私人部门越倾向选择互惠主义策略。该结论与推论2一致。

推论2表明,间接互惠机制下,声誉传递效率越高,私人部门越易选择互惠主义策略。因此,为了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声誉机制,如建立PPP项目社会资本诚信档案,拓宽声誉传播途径等。通过建立有效的声誉机制,提高未来合作中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声誉识别效率,进而促进私人部门减少机会主义行为,转而采取能够赢得更多良好声誉的积极合作策略。

四、结论和展望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对间接互惠下公共文化PPP项目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E<αR时,(不监督,互惠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E> αR+F时,(监督,机会主义)为公私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αR≤E≤αR+F时,公私部门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2)当惩罚金额F<E-αR时,机会主义策略为私人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当F≥E-αR时,私人部门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3)声誉系数α越大,互惠主义越容易成为私人部门演化稳定策略,反之,则越不容易成为演化稳定策略。

本文研究结论对加快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未来收益值足够大时,公私部门能实现最优合作。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扩大公共文化PPP项目合作市场规模,提高社会资本未来合作收益,有利于公私部门实现帕累托最优,促进公共文化PPP行业健康稳定发展。(2)惩罚机制并不能促进公私部门在公共文化PPP项目合作中实现帕累托最优。严厉的惩罚只能使机会主义不成为私人部门的占优策略,但却不能杜绝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3)政府部门应采取建立PPP项目社会资本诚信档案、拓宽声誉传播途径等措施,建立健全声誉机制,提高声誉传递效率进而抑制社会资本机会主义行为。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共文化PPP项目中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和应对机制,但未对机会主义行为造成损失的评估和补偿工作进行深入探讨,这是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1]尹贻林,徐志超,邱艳.公共项目中承包商机会主义行为应对的演化博弈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47(6):138-144.

[2]杜亚灵,闫鹏.PPP项目中初始信任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47(4):115-124.

[3]PARKER D,HARTLEY K.Transaction costs,relational contracting an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a case study of UK defence [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gement,2003,9(3):97-108.

[4]SWARD A R S,LUNNAN R.Trust and control in fixed duration allia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Business Alliances,2011,2(1):41-68.

[5]XIANG P C,HUO X S,SHEN L Y.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the case of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5,33(3):589-598.

[6]KARLSEN J T.Project owner involvement for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uncertainty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Projects in Business,2010,3(4):642-660.

[7]郭健.公路基础设施PPP项目交通量风险分担策略研究[J].管理评论,2013,25(7):11-19.

[8]MEDDA F.A game theory approach for the allocation of risks in transport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7,25(3):213-218.

[9]KANG C C,LEE T S,HUANG S S.Royalty bargaining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insights from a theoretic threestage game auction model[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3,59:1-14.

[10]王雪青,喻刚,邴兴国.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6):39-42.

[11]何涛,赵国杰.基于随机合作博弈模型的PPP项目风险分担[J].系统工程,2011,29(4):88-92.

[12]CRUZ C O,MARQUES R C.Flexible contracts to cope with uncertainty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3,31(3):473-483.

[13]CHOWDHURY A N,CHAROENNGAM C.Factors influencing finance on IPP projects in Asia:a legal framework to reach the go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9,27(1):51-58.

[14]吴孝灵,周晶,彭以忱,等.基于公私博弈的PPP项目政府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S1):198-204.

[15]NIKIFORAKIS N.Punishment and counter-punishment in public good games:can we really govern ourselv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8,92(1):91-112.

[16]NIKIFORAKIS N,NORMANN H T.A comparative statics analysis of punishment in public-good experiments[J].Experimental Economics,2008,11(4):358-369.

[17]连洪泉,周业安,左聪颖,等.惩罚机制真能解决搭便车难题吗?——基于动态公共品实验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4):69-81.

[18]ALEXANDER R D.Ostracism and indirect reciprocity:the reproductive significance of humor[J].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1986,7(3-4):253-270.

[19]NOWAK M A,SIGMUND K.Evolution of indirect reciprocity[J].Nature,2005,437:1291-1298.

[20]NOWAK M A.Five rules for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J].Science,2006,314:1560-1563.

[21]NOWAK W,NOWA M A.Indirect reciprocity with optional interactions[J].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15,365:1-11.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of Public Cultural PPP Projects based on Indirect Reciprocity

WU Zhenghong,CHEN Tong,ZHANG Baoyin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Indirect reciprocity mechanism is attempted to introduced to analyz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and study the causes and coping mechanisms of opportunistic behaviors,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nings of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s the key factor to result in opportunistic behaviors,based on indirect reciprocity.The punishment mechanism can’t prevent opportunistic behaviors;The greater future cooperation earnings and the reputation coefficient are,the more the private sector tend to take reciprocity behavior,which result in Pareto optimal.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the government is suggested to propose the incentive policy to expand the PPP market,and to establish the reputation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to prevent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public cultural;PPP project;opportunistic behavior;indirect reciprocity;evolutionary game

F282

A

1009-3370(2016)06-0080-05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6.0610

[责任编辑:宋宏]

2016-0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21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1152);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20032110039)

吴正泓(1990—),男,博士,E-mail:4973915abc@163.com;陈通(195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ct88@tju.edu.cn;张保银(1974—),男,副教授,E-mail:zhbytju@163.com

猜你喜欢

机会主义公私公共部门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浅谈工商管理对公共部门管理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方案探究
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
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
上海滩,“机会主义”曹晓峰
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前因分析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他人损坏多少财物可以报案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