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项目学习 实施队会六步操作
2016-12-01刘民
刘民,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静安区少先队教研员、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上海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主持及参与研究全国少先队研究课题7项、市级课题11项。著《少先队的最近发展——区域少先队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主编出版《让孩子在快乐集体中和谐发展》《让孩子成为书的富翁》等少先队研究丛书,参与《中国少年先锋队大全》《上海市雏鹰争章手册》《上海市辅导员纲要》《少先队辅导员实操》等编撰工作。
主题队会是少先队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为了有效发挥主题队会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少先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每一位队员都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刘民尝试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实施新型主题队会的探索,即借鉴项目学习的方式组织主题队会。
一、什么是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美国教育管理者罗宾·福格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提出的一种创新的课程设计。
项目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以项目(组)形式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作品、设计、工艺、模型、装置、软件等),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总结表达其过程及产出物。这是一种真实性学习,可以提供诱人的和富有成果性的学习经验,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实践性。其组织过程围绕着创造、执行、完成某物的生产进行,通常产生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框架内,从一周到一个学期变化不等,鼓励勤奋、合作、创造性。
作为课程框架的五种项目分别是:结构项目、主题项目、相关类型的项目、开放性的项目和模板项目。结构项目:在一个典型的时间框架内实施并完成,有包含产品的大小、材料和功能的具体限制;主题项目:从一个学习单元发展而来,经常整合个体或者小组的任务。学生从教师提供的主题清单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或者通过大脑风暴法形成主题;相关类型的项目:伴随特定的类型,如主题演讲、冰雕比赛、棋盘游戏等;开放性的项目:没有指导、标准和结构,目的是鼓励学生的冒险和创新性的思维;模板项目:材料事先决定,但需要适当的修改,比如校报,学生自由地在规定的框架内尽可能地发挥创造性和智慧。
依据项目发展的三级智力模型:事实收集者属于一级智力者,他们的目标就只是收集数据;二级智力者会把事实收集者的劳动成果当成自己的来使用,进行比较、推理和概括;三级智力者则能够基于前两者的劳动,进行概念化、想象、提高效能,以获得最佳的启发。项目学习的运作即:在活动的初级阶段,收集信息和其他的材料;在活动的第二阶段,学生开始从信息中形成想法;在第三阶段,完成和评价项目。
二、主题队会对于项目学习的借鉴
从项目学习的“三阶段”可以衍生出主题队会组织与开展的六步基本程序:选定项目——制定计划——行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选定项目、制定计划就是项目学习活动中尝试发现焦点的环节;行动探究就是收集信息的环节;作品制作就是加工信息的环节;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就是完成和评价环节。
1.关于主题队会的“选定项目”——把握“三性”
项目哪里来?项目由队会的主题而来。主题队会的主人是少先队员,因此主题队会的主题应该让队员们自己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来讨论研究,让队员们共同出主意,订计划,想办法,搞活动,当然其中也需要辅导员的有效引导。从辅导员的角度来看,主题的确定应该从队员的实际需要出发,从队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出发,从班、队集体建设的需要出发。
对于小学阶段的主题队会,辅导员可结合全国与各省市的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及学校育人目标等,为儿童团员、少先队员提供一份主题清单,让他们选择一个有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中学阶段的主题队会,更多的应该放手让少先队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在迅速获得大量的新思想与信息的基础上形成主题,引导队员关注身边的问题、关注同伴的需要、关注集体的成长,甚至国家的发展。
在主题设定过程中,辅导员需要把握“三性”:驱动性、情境性、开放性。驱动性就是辅导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主题清单或者近期集中呈现的主要现象,提出问题,以驱动性的问题,引发队员展开讨论形成主题;情境性,即创设一定的情境,如述说一个最近发生的事件、讲一个有针对性的故事、读一段有意思的文字等,引发队员进入到事件、故事、文字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筛选和提炼,呈现主题;开放性,指的是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主题的设定允许队员自由发表意见,给予他们充分思考拓展的权利,头脑风暴,智慧碰撞,聚焦主题。
2.关于主题队会的“制定计划”——具备“三有”
这个环节是将经过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共同探讨的主题向项目化运作转化的过程,商量后决定给予全体队员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时间限定,比如一个星期、半个月、一个月,甚至一学期;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请队员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认领。
笔者曾经设计过一个队会活动:
活动名称:我们的纪念日
活动启示:1.一起选一个对我们集体有纪念意义的日子;2.一起为这个集体过一个纪念日;3.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聚一聚。
认领任务:活动主持、媒体制作、节目编排、请柬分发、会场布置、摄影摄像……
活动名称“我们的纪念日”,顾名思义就是中队成员之间共同约定一个一起纪念的日子,在这个约定的日子里,通过相关的活动来纪念队员之间的友谊,提取相聚岁月的瞬间,回忆集体成长的快乐,是中队集体凝聚力的体现及延续。活动主题可以由全体队员商量决定,活动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少先队员以及中学九年级的少先队员。活动启示的三条内容由每个队员充分讨论,并发表创建“纪念日”理由,当时在课堂中,有的队员提出“每年的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因为是一个欢乐的日子”;有的队员提出“每年的9月10日,因为是教师节,感恩老师的日子”;有的队员提出“每年的5月2日,因为我们是五(2)中队”……这个纪念日由中队的所有成员共同选择并最终约定。
将“我们的纪念日”作为一个项目,将队员们最后达成约定的纪念日作为完成项目的日子,凭“认领任务”中的各项内容自由申报并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实现纪念日的庆祝活动。这样的计划“有目标——为纪念日而准备;有时间——由队员自己设定的准备时间;有任务——由全体队员共同认领并完成任务”。“三有”的计划,使“纪念日活动”成为一个切实可行、全体参与、充分实践、共同追求的活动,预期的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3.关于主题队会的“行动探究”——共同任务的合作探究
行动探究环节,少先队员根据任务收集信息,探究的内容主要围绕自己认领的任务充分实践。
以“每年10月13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节”主题为例:
项目:少先队建队节
任务:建队节的来历;建队节的节目;建队节的礼仪;建队节的歌曲;建队节的倡议;建队节的庆祝……
探究内容:队员根据自己认领的任务,通过阅读相关资料、采访专家、网上搜索等方式了解建队节的来历,建队节上呈现的礼仪,建队节里出现的节目,适合建队节演唱的歌曲,各省市、各区县少先队的倡议以及各地建队节的庆祝方式、庆祝地点等;各小队长召集队员汇总资料,及时调整队内成员的分工。
由于任务单中的任务是由队员自己申报,以共同任务内容而形成的小队具有共同的活动目标,这样的行动探究具有明确的目标,共同的目标又使成员之间“利益捆绑”,产生共鸣,人人都要承担其中的探究内容,并认真负责;队员之间还要分工明确、各尽所能,尽心尽责地合作探究。
4.关于主题队会的“作品制作”——鼓励创作
作品包括无形作品与有形作品两大类。无形作品表现为少先队员新知识的获得、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交流能力、制订计划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有形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无形作品的外显,包括活动实施中的阶段性产品,如图片、视频、观察日记、访谈记录,以及通过汇总、形象化阶段性产品最终呈现出来的学习成果。
作品可以分为文学作品、手工作品、音像作品、艺术作品、美术作品,课件作品等。这些真实又带有创作水准的作品,是队员行动探究、实践创新的成果,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从身边问题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参与到整个过程中;这些作品,既培养了少先队员再创作的能力,又培养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审美情趣。文学作品,如可以自编中队“苏河湾,可爱的家”童谣,为社区、学校制作文明标语,整理日常生活的感悟形成诗稿,将少先队员的好习惯养成行动编成“三句半”,创作表现校园生活的小美文等。这样基于探究呈现的作品,是一个自然流露、文化积淀的过程。艺术作品,少先队员可以利用自己美术、绘画、音乐、体育、劳技等方面的特长,将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将收集而来的废旧物品进行第二次利用,将扔弃的废旧物品重新制作成为精美的工艺品,体现环保的主题;将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创编,变成少先队员朗朗上口的“美丽新世界”;将反映队员互相帮助的小故事演绎成课本剧等,这样的收集、整理、创作,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调动了少先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音像作品,主要呈现为课件类和摄影、录像类。具备较强电脑制作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队员,可以将静态的方案用动态的画面呈现出来,如北京、湖南、广州、上海等各所学校自己创作的电子版《校园style》。具备摄影及录像制作技能的队员,可以将自己根据任务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进行再加工,编排以后制作成音像作品,这样的作品因其贴近时代脉搏,反映真实生活,深受队员们的喜爱,特别吸引他们的眼球。
5.关于主题队会的“成果交流”——释放“创造”
成果交流面向全体队员,主要完成队员个人或小队合作成果的分享。这个环节采取抓住一个核心,即本次主题队会的主题,由各小队根据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作品制作的基础上合作完成汇报交流,交流方式采取成果发布会的形式。
表演类成果有模拟演唱、现场扣篮、经典场景演绎等形式;电子类作品有PPT、相关视频、FLASH作品,队员采用现场解说的方式发布成果;表达类作品采用演讲、现场辩论、竞赛演示、论坛跟帖等方式进行成果发布。
这种交流方式建构了一种新型的活动,它把活动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活动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整个活动还原为队员的生命活动,能使队员对素材进行全方位展示和充分的体验;活动只是一个载体,完成任务是一种驱动,然而主题队会的核心目标是队员们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以及相互倾听、相互分享、相互欣赏、共同成长。
如有关建队节的项目,建队节的“来历”,可通过制作的PPT加上配音生动说明;建队节的“节目”,可通过调查每年建队节的节目类型做一个研究报告,由此探寻深受队员喜爱的节目到底是什么;建队节的“礼仪”,可以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方式既让队员了解建队节是一个重温誓言、感悟责任的节日,同时又让队员在队仪式的操练中进一步规范了少先队的礼仪;建队节的“歌曲”,可以让队员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小队合作唱一唱;建队节的“倡议”,由队员收集若干少先队的倡议,通过分析会议内容,得出类似“倡议与时代同步”的结论等,让他们通过图表式的分析来说明;建队节的庆祝,可通过队员探究各省市、各区建队节庆祝的地点来分析说明建队节活动必须利用好各种资源,要放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等。
这样的成果交流始终挑战着队员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深度,进而带给队员一个高度刺激和有趣的体验,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和展示自我的勇气;在队员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死记硬背,不是仅仅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队员本人进行思考,让队员之间充分合作,进行的是生动的创造。
6.关于主题队会的“活动评价”——强调“对话”
活动评价是主题队会的最终环节,在成果交流后的评价部分要突出对话。对话是基于师生、生生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是一种分享,同时,对话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它体现沟通与合作的本质。活动评价中强调对话,就是创设民主、理性、宽容、平等的教育环境,让师生、生生间畅所欲言,为活动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满足少年儿童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的需求。
活动评价采取类似“微型讲坛”的方式进行,有一个发起者,通常是主题队会的主持人,发出“接下来,我们大家对于今天主题队会中进行成果发布的队员或者小队进行评价”,队员们纷纷“我顶我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有观点,有例证,有议论,有抒情,话题涉及到的队员可以与主讲人进行充分的对话,可以是观点的碰撞,也可以是好感的表达;主持人更可以将对话抛给辅导员,自然完成“辅导员讲话”这一少先队仪式必须有 的环节,真正使主题队会成为一个洋溢自主、全员参与、意义丰富、生动创造、兴趣盎然的活动。
主题队会是一种集会活动,它隶属于少先队活动课程;项目学习是一种创新的课程设计,它将外面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带到课堂。因此,主题队会运用这样一种课程设计的模式来推进有其可能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