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那些事儿
2016-12-01张述
张述
在秦朝,服徭役是每个老百姓应尽的义务。不过,现代人提到秦朝的徭役,多半将它与各种悲惨传说联系在一起……
适龄男子都要服徭役
你可能听说过秦朝举国皆兵,其实当时实行的是“民兵制”。每一位身高、年龄达到标准的青壮年男子都会被官府记录在案,编入“役籍”,也叫“士伍籍”,这一程序叫“傅籍”。人们平时在家耕种,当国家有战争或要建设大工程时,官府派出乡一级的部吏、里一级的里典,对照役籍名册,征发那些“当徭”的青壮年,打完仗、服完役之后再回乡。入伍、服役的期限和次数,视需要而定。
征召服役的年龄标准有满15岁、17岁、20岁、23岁等多种说法。比如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显示,墓主人“喜”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第一次服役,按“出生当年就算一岁”的计算年龄习惯,他是从17岁开始服役的。
身高标准则有满六尺、六尺六寸或者男六尺五寸、女六尺二寸等多种说法,秦朝的一尺约合如今23厘米,六尺六寸约合1.5米。怎么这么矮?考虑到当时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人们的个子可能普遍不高。
个别情况可以免服徭役
也有免除徭役的情况。爵位达到二十级军功爵中的第四级“不更”,就可以不受征发;学室弟子,就是公务员的培训生,也可以免除徭役。有时官府还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允许“复”(免去徭役)。秦始皇巡狩那些年,曾分别迁徙一批百姓到琅琊台、丽邑、云阳,或许是出于补偿、优待,允许这些移民“皆复不事十岁”——十年内不用服徭役。
此外,“老”(老人)、“小”(孩童)、“癃”(残疾人)也可以免于征发。只不过,不要幻想伪装成这些人来逃避徭役,因为这叫“酢(诈)伪”。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已成年的儿童却不上报的、逃避傅籍的、虚报残疾的,里典、伍老都要被罚剃掉胡子;假如你谎报年龄,宣称自己已达到免除服役年龄,要被罚两套铠甲。
如果想逃避服役,买通负责户籍的里典、伍老,请他们帮忙隐瞒行不行得通?对不起,秦朝法律规定,如果他们知情却不举报,同样各罚一套铠甲,和你编入同伍的其他人也每家各罚一面盾牌,更要命的是,你们所有人都要被流放。瞧瞧,打击面这么广,谁会甘愿被重罚来替你瞒报?
报到后就赶紧赶路吧
好了,知道了这些,穿越到秦朝,正值青壮年的你就老老实实地应召服役吧。你和同伴被里典带到县城——沛县,由一位亭长接管。此公有一副很气派的大胡子,头上戴一顶竹皮冠,但是满脸痞气,他自称姓刘,要求你们马上动身,不得延误。你满心不乐意地问,不先歇一天吗?于是他列举律条让你闭嘴:朝廷征发徭役,如果因为疲劳而不走,他这个亭长就得被罚两套铠甲。所以征发的人数够了之后,就应尽快带到服役地点。
这一路你们走得人心涣散,不断有人逃亡,这让刘亭长大为光火。秦朝有两种逃避徭役的罪名。一种叫“逋(bū)事”,就是拒绝去服徭役地点报到,逃亡者被抓住后将被罚“笞”五十下。眼下这种情况属于第二种罪行“乏徭”,是指在已经接受了上级的面试,和其他更卒一起坐上了车、吃了口粮,甚至赶到服徭役地点之后的逃亡,官府抓到后会笞打更甚。
对刘亭长来说,他必须亲自将这些逃亡者一一缉拿归案,或者至少由亲友代为缉捕,才能免去罪责。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亭长自知没能力缉拿逃亡者,索性召集大家喝顿酒,宣布自己也准备亡命天涯——是的,这就是历史上刘邦落草的原因。
好好干,保证工期和质量
经过长途跋涉,你终于来到了北疆。眼前黄土漫天,定睛一看,一道夯土长龙朝着天边延伸得无边无际,那就是万里长城。而你的任务,就是修建长城。
什么,你说长城不是砖垒的吗?你所熟悉的、如今还耸立在京郊的砖石长城是明长城,秦长城是夯土筑成的,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如今的它只剩一些残骸了。
赶紧干活吧!夯土的时候,你需要和“同事”在选好的位置,把一块块木板拼起来,组成狭长的方框,为了防止方框移动,还要在木板外用木杆将它固定住。方框里盛满土之后,就要抡起夯杵,照着土堆一顿猛砸。等这些黄土被夯得硬邦邦了,这段城墙就算完工了。
怎么,你怀疑夯土城墙的质量?多虑了,它的寿命或许不如砖石墙,但防御力确实不错——夯土墙不会渗水,也经受得住石块的轰砸。魏国大梁城的城墙同样是夯土制成的,秦军灭魏时掘开鸿沟的水来淹城,浸泡了三个月才使城墙垮塌。
当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极严。首先,工头“司空”必须保证工期,他本人承担着重大责任。当时的《徭律》规定,如果开工前他对工程所需劳动力估算有误,造成施工时间超期两天以上,他就得因为“不察”而受罚。
徭役结束后,官府还要对工程进行验收。你也要对自己修建的这段城墙的质量承担责任,保修期至少一年。其间如果城墙出现问题,司空和你就都有罪,你会被抓回来进行维修,保修期可不计入服徭役的时间。
在这样的要求下,你们修建的工程质量极高。由于夯土夯得实在太结实,蒙恬北击匈奴之后修的由陕西通向内蒙的直道,残存路段至今都长不出草来;灵渠用了两千年,现在基本还保留着原貌。
服役期间,并不会被无故虐待
此刻的你可能没有“万里长城有我功劳”的自豪,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工头凶狠的皮鞭使你生不如死,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对远方的妻子——孟姜女的思念。这天,你终于像一匹精疲力竭的老马那样倒下,惨无人道的工头下令把你埋进长城。失去意识之前,你用尽此生所有的气力,喃喃道出一个名字:孟姜女……
喂,醒醒啊!你确定你穿越到万喜良身上了吗?就算你真是穿越去服徭役了,你的权益也是有一定法律保障的。
《秦律》对于死亡事件非常重视,规定如果有人自杀,家人或邻居不向官府报告就擅自埋葬死者,罚一套铠甲。这显然是为了便利官府确认死因,以免另有隐情。
如果你觉得这只适用于普通民众,你们这些更卒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不妨看看地位更低的“城旦”等劳改犯的境遇。《秦律》规定,如果城旦毁坏了公物,就要被工头抽打,毁坏的公物每值一钱,就笞打十下;价值二十钱以上,就“熟笞之”,放手打个够。
请注意,规定“可以打”恰恰反过来证明不能“随便打”。《法律答问》中有个案例,一个工头无故鞭打了一名劳改犯,导致对方逃亡,工头因此受罚在官府服役,等待逃亡者被抓获。可见,《秦律》对刑徒劳改犯的人身权尚且有所保障,更别提对你们这些普通的服役者了。
为了防止工头们滥用职权、随便支使你们,《秦律杂抄》甚至还规定,修城墙的人不用干其他工作,如果工头敢支使你干别的,就得罚两套铠甲。假如你真的遇上这样的黑心工头,记住要向监御史举报,由他来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不知劳作了多少天,你终于熬到了工期结束。官府对你服徭役期间的表现进行了评定,将其记录并存入你的户籍档案,同时为你开具文件,以证明此次服役期满,并将文件提前送到你的户籍所在地。
注意,你必须等证明文件送到再回乡,否则口说无凭,是不算数的,这种情况就是“不如辞”(与本人所说不符),你会被罚居边服役四个月——接着去边疆劳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