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千金谢漂母
2016-04-09秦海
秦海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还是布衣时,家贫,也没有好的德行,因此没有被推举为官吏。他又没有谋生的手段,只好常常寄食于人家。人们都很厌烦他。他曾连续几个月在一个亭长家里白吃白喝,亭长之妻以之为患。有天早晨,亭长妻子提前吃饭,及至韩信去吃时,人家已经吃过了,连碗筷都收拾了,韩信怒而离去。于是他到河边钓鱼,有几个妇女在河边洗衣。其中一人见韩信很饿,就送饭给韩信吃,连续几天都这样。韩信十分高兴,对那妇女说:“我以后一定重重谢你!”那妇女却说:“你一个大丈夫竟不能自食其力,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图你报答?”几年后,韩信发迹,被刘邦拜为元帅,在战胜项羽的战争中功勋卓绝。这时,他衣锦还乡,找到那个妇女,以千金相赠,实现了他重谢的承诺。这就是韩信千金谢漂母的故事。
千百年来,人们都称赞和感动于韩信的知恩、感恩之举。那漂母只是给他吃了几顿家常便饭,他就以千金回报,果然称得上“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了。
但是,人们在赞扬韩信对漂母的知恩、感恩时,好像都忽视了与这个故事并行的另一个故事,这就是韩信对那个亭长的态度。他在那个亭长家里白吃白喝好几个月,远比吃漂母的要多。可是,只因为亭长的妻子忍受不了他长期蹭吃蹭喝,只一顿饭没有给他吃,他便怒而离去,记恨在心。后来他衣锦还乡,也找到这个亭长,只给了亭长一百钱,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斥责亭长没有把美德坚持到最后。那一百钱——连给漂母的万分之一都没有——显然不是出于对亭长的感谢,恰恰是有意侮辱那个亭长。
把韩信对那个亭长和对那个漂母的态度一对照,还能说韩信是一个知恩、感恩的人吗?那亭长让他蹭饭几个月,一次饭没有给吃,他就记恨于心,连那多次的吃饭都一笔勾销。如果那漂母十几天后不再给韩信送饭吃了,韩信是不是也会反目成仇呢?从他对亭长的态度,可以想见他未必不会如此。
类似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就说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肯定都是互有帮助、互有恩德的缘故。但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我就耳闻目睹过不少朋友半路闹翻,甚至转化为仇人的事。这里面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种原因就是某一次没有如他所愿,或某一次结怨于他,或某一次得罪了他,他就不是不计前嫌,而是“不计前恩”了。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都曾得到过他人的帮助和恩惠。也有始终、一辈子帮助和恩惠我们的,但大多数的帮助和恩惠都是“随机”的和零散的。无论哪种情况的帮助和恩惠,我们都应当牢记心怀而不能忘记。须知,茫茫人海中,即便是帮助和恩惠过自己一次、两次的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又怎能不珍贵呢?就是帮助和恩惠过自己的某人,同时也伤害或得罪过自己,那也不能勾销他曾经给过自己的帮助和恩惠。“辣子一行,茄子一行”,各是各的“行”,不能乱了“行”。
【选自凤凰资讯】
插图 / 漂母饭信图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