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2016-12-01吴海德
吴海德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我国高中生的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从最初的强加的语文教育到后来的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和视野来对现在的高中生进行语文教育。语文的教学方法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前进,在语文的教育研究上也开始不断地进行深化和探索,相对应的我国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进。根据我国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状态来看,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教学方法过于老套、单一;只注重教法而不注重学法等诸多的问题。因此分析人文精神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精神
一、引言
语文教学的要素是由学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构成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朱熹先生曾经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不难看出从古至今在教学中,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研究的是我国的国语,然而中国的国语博大精深在研究方面上至关重要也十分不容易,由此可见,在有关我国国语的教学—语文教学系统中,正确的找到一个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了我国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并且随之做出变化。本文主要就是讨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二、高中生语文教育中出现的人文精神的问题
1、我国高中主要注重规范的教育,进而轻视了主体的意识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最为主要的一个受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处在与教育者相当的地位的,所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应当也必须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才能够使学生在一个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状态之下来接受道德教育。但是从现在的状态来看可以发现,在我国高中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规范教育来作为主要的特点并且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强调“主——客”的关系,从而导致很多老师忽视了“主——主”的关系,这一问题就导致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将所有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自身,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和思想但是这与人文精神本身的意义就出现了不同,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只注重外在的制约力,而不是从内心对其进行认同。
2、只注重共性的教育,而忽视了个性教育
在我国的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教育的理想总是在追求一个统一的目标,并且很多时候老师们都会用一套已经预先设定好的模式来去要求每一个独立的、不同的学生,并且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一个单纯的、抽象的学习对象,而不是一个有丰富个性的、有独立思想的、完整的人。如此一来,属于每一个学生自身的、不同的东西都越来越少。这样就导致学生们在接受完教育之后都变成具有相同思想的机器,这样做会让学生失去其自身的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3、注重“刚性”的制度,而轻视了情感上的关怀
在很多高中,其进行语文教育的途径多是通过强硬的纪律、严密的制度、以及量化的评价手段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于语文教育的感情,并且也缺乏欺负学生情绪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很难唤起学生内心对这种教育的认同和共鸣。
三、高中生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所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1、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主导性的统一
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两者的关系是对等的,在高中生的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施教的过程其实也是受教的过程,所以即使高中生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是受教育者,也需要老师将其进行一个平等的对待,并且建立两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接受这种教育。
2、坚持教育的共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目前学生由于其受教育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其自身的性格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共同的语文理念也要让学生在这共同的想法之上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去学习和理解语文。
3、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想法
教育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想要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感受语文教育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信任的感情,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感情。
四、总结
根据本文以上讨论可以知道,只有给予学生尊重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体会和学习语文,让学生对于语文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这样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缅.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184.
[2] 杨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69-70.
[3] 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J].课外语文,2015,04:148.
[4] 李字海.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求知导刊,2014,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