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
2016-12-01郑崇飞
郑崇飞
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知识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让学生能够从化学学科的学习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这才是化学教师教学的初衷。
一、以景触情,促进情感态度
教师要善于营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的具体情景或氛围,景又有情,情中孕景,寓情于景,以景激情,由此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具体的事实问题或问题来创设学习情景。例如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促使学生心灵上的激荡,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教材的内容和思想,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感情并生成意义。通过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上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生动的画面,引发学生联想,激发情感,催动灵感;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能使学生时刻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赞扬化学学科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际意义。为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激发和培养,教师要广泛利用存在于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网络等各方面的资源来营造学习情景,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而真实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体会。
二、以知育情,引发情况体验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挖掘科学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需育情,满足积极情感
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