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有“小瓶大爱”
2016-12-01赵向辉
赵向辉
49岁的刘运岭一家人租住在沧州市区城中村,靠收废品每月不过两三千元的收入生活,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儿子。当刘运岭得知一家公司每次将卖几百上千塑料瓶子所得都变成了善款后,他悄悄地抬高了瓶子的价格,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润当作善款。
读完故事,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瞬间被击中了,这不是壮举,但很感人。联想到朋友和同事做的一些“微慈善”,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有“小瓶大爱”,只要你愿意。
有一次,和朋友走在路上,遇到了发传单的年轻人,朋友不厌其烦接过了好几个人递过来的传单。我问:“没啥用处吧?”他说:“发传单不容易,完成数量才能拿到工资,发给谁都是发,多一个人接受就减他们一份负担。”我也开始向他学习,感觉这也是一种善举。
不知道如何实施自己的“小瓶大爱”,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寻找信息和案例。比如,微信群和朋友圈里,QQ群和空间里,经常有朋友转发一些做善事的文章,就可以学着去做。
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遇到摆地摊的老人,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或者炎热的夏季,看他的商品剩不多了,就买下来,让老人早点回家。我想,这个提议很好,可以去实践。第二天就真的遇到了一位阿婆,摊前摆着两小捆香芹,我走过去问,多少钱一捆?阿婆说,卖一块钱,就剩两捆了,看着给吧。我递给阿婆两块钱。她给我装好菜说:“谢谢!下次再买菜多给你点。”
下班路过的地方,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阿公,交谈中得知他儿子有病,需要在家照顾,所以每天下午才出来卖菜,都是自己种的,也没多少,但是品相不太好,买的人少。于是,我每天从老人那里买一点菜,有时是一捆香葱,有时是一把莴苣,反正只要路过,从来没有空手而归。有一次,老人说:“我明白你的心意,你是好人。”
后来,又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捧新”的说法,就是刚开张的小买卖,一定要去捧场,帮助小店把开张的气氛烘起来。我觉得也不错,谁都要过平常生活,谁都离不开这样的小买卖。
前几天,附近一条路上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超市,开业那天又是发传单,又是敲锣鼓,很是热闹。第二天我就跑去转了一圈,看到那里有的货物和常去的那家大超市的东西差不多,当然品种不如大超市齐全。本着“捧新”的想法,我买了一颗大白菜,十几斤重,叶子多,菜心实,正好做辣白菜,多放点醋,那才叫开胃呢。回到家,老婆问,这是从哪儿买的,这么大。我说,新开的超市。她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吧。
每个人都可以有“小瓶大爱”,每个人都可以跟着微信为小善,那是一件时尚的事,也是一件高尚的事。莫因善小而不为嘛,没有能力做大善事,就从小善事做起吧,每天做小善事,就是大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