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扶贫扶出“懒汉心态”

2016-12-01

关爱明天 2016年11期
关键词:莫让懒汉心态

莫让扶贫扶出“懒汉心态”

一些地方力求脱贫“短平快”,稍不注意就成了简单粗暴的“输血”扶贫。

2016年10月17日,是我国的第3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没有移不走的穷山,但唯有精神扶贫才能彻底斩断“穷”根,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有地方把扶贫当成慈善救济,只为贯彻精神、落实指标,所以简单粗放、大水漫灌,只管“肚子”、不管“脑子”。这让一些贫困群众有了“输血期待”,搞生产不积极,争当贫困户最积极。政策变了味,扶贫成了养懒汉。

俗话说“勤人过山易,懒人动指难”,投入心血扶贫攻坚,却扶出了不少“懒汉心态”,凡事“等靠要”,所需只求短效不顾长效,甚至自恃“扶贫对象”身份要补助等帮助,种种问题显然是当前各地扶贫工作中广泛存在的。可谓“扶贫先扶志”,一个不愿改变、懒得致富、始终观望的人,再多鼓励和督促也是枉然,这便决然不能靠常规办法来扶助。

其实,“懒汉心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必然,一些地区和群体,缺的不是客观条件,而是个人心态和思想出现了差池,“穷惯苦惯、年纪不小,致富留给下一辈”,类似思想在农村基层特别是边远地区仍然有之,再加上以往扶贫工作开展形式的单一化,更衍生出部分“穷人享政策”的懈怠情绪,年年油米慰问金,得过且过。个人如此、地方犹是,一些贫困县以往根本不愿“摘帽”,就是等着大笔资金和倾斜的政策供养着,成了标准的“年年扶贫年年贫”。

有这样一句警语: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无能力为者情有可原、缺乏帮助者大力相助,可一旦出现“懒汉心态”,许多扶贫方法的落实也就再难成形。当然,一些地方也必须总结自身原因,要么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长效性,力求脱贫“短平快”,稍不注意就成了简单粗暴的“输血”扶贫,许多贫困群众看到眼前利好,根本不会考虑“细水长流”,成了需要什么直接要什么,乃至于造出个“争当贫困、坐享帮扶”的窘状。因此,一些贫困群众的“懒”无非是惯出来的、长期养出来的,可想而知,不少地方在从五年脱贫要求到三年脱贫,甚至牙一咬就要求当年脱贫,别说产业还未成型,就连贫困户今后“做什么”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透彻便对着指标照葫芦画瓢,譬如许多贫困村得到的扶持产业是林果种植,贫困群众却尽显疑惑:“这树苗都没长成我们咋就脱了贫?”

“懒汉心态”看似单一,其实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构成,但归根结底,要彻底让贫困人口摆脱这一心态所限,就必须从解决贫困群众的长效发展入手。苦口婆心的劝、事必躬亲的帮,触动的只是一部分。扭转“懒汉”心态,就得通过有效手段调动积极性、规避“等靠要”,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落实,必须增进激励机制,设置相关“门槛”。譬如易地扶贫搬迁,何时动工可以得到全额补助?发展种养殖产业,做好何种准备可以获得最多贴息贷款?贫困较重者,参与何种帮扶可以得到生活费补助?除却“老弱病残”等客观困难外,但凡能够做事的都必须参与进来、向上向好,让贫困群众主动思考这些问题。

扶贫要真扶贫,莫扶出“懒汉心态”,看到成因的多样性,分析背后是“慵懒病”,多些理解和深入,少些“扶贫焦躁”和“简单粗暴”,要让“懒汉”动手虽说不易,但也须切忌无奈以对,实实在在地解决这类问题,也是扶贫工作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

(余祖欣)

猜你喜欢

莫让懒汉心态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两个懒汉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分红式扶贫”应避免“养懒汉”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莫让“说”“秃头”
还是“看掐架”心态
懒汉
千万别学“骂庄稼”的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