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

2016-12-01云美厚杨双安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师

云美厚,杨双安

1.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2.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调查研究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

云美厚1,2,杨双安1,2

1.河南理工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2.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大学生逃课几乎成为各高校的普遍现象,更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通过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发现,大学生逃课主要表现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种形式,而且呈现出逃课“有偿化”、 公开化、选课性以及年级递增性四个特点。与此同时,从“主动逃课”、“被动逃课”和“选择逃课”三个逃课群体出发分析了大学生逃课原因。进一步就如何让大学生远离逃课,回归课堂,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大学生;显性逃课;隐性逃课;对策

college students; dominant truancy; recessive truancy; countermeasures

由图1可见,自2008年以来,人们对于大学生逃课想象的关注度就一直居高不下。此外,以“大学生逃课”作为关键词,利用360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话,大概可以搜索出400多万个结果。面对如此乱象,人们不仅要问,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他们为什么要逃课?本文将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听课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感受,就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特点以及应对措施等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大学生逃课表现形式与特点

针对我校大学生的逃课想象,笔者通过不间断听课以及自己上课的观察发现我校大学生的逃课与全国其他各高校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具有明显的共性,主要表现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种形式。

所谓显性逃课是指学生因主观或客观原因不请假无故不到课堂听课学习,即通常所说的旷课;而隐性逃课则是指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也就是说,尽管学生坐在课堂内,但是却不专心听课,而是从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具体表现五花八门,如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聊天、吃东西、做其他课程作业或考研复习等等。

联系我校大学生逃课的实际情况,并综合相关的各种网络报道、调研报告以及相关研究论文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逃课大致可概括为“有偿化”、公开化、选课性和年级递增性四个显著特点。

所谓逃课“有偿化”是指目前部分高校校园内出现的代签到、代上课等群体,当然也包括建立“逃课网”等,他们通过帮助他人逃课而获得报酬。这些充分展现了逃课的“有偿化”特点。

逃课公开化是指大学生逃课已从原本隐秘的行为变得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以逃课为耻,而以能逃过教师的检查为荣,有的学生甚至将逃课作为一种“新时尚”追捧,最终沦为“高校逃课族”。

选课性逃课是指大学生逃课呈现出明显的课程选择性。据《21世纪人才报》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4]。此外,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有流行语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些便是逃课选课性的真实写照。

逃课的年级递增性主要表现为随着年级增加逃课率具有明显增大的趋势。特别是大四学生的逃课问题尤为严重,被大家戏称为“大四现象”[5-6]。此外,在许多大学中还流行着这样的逃课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大二是“熟练工”,大三是“主力军”,大四是“老油条”。

就我校大学生逃课行为而言,尽管少数学生有代同学签到的现象,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专业”的代签到或代上课现象,也未见有相关的“逃课网”,更谈不上逃课“有偿化”。不过在校园内不同程度存在逃课的公开化、选课性以及年级递增性特点。

二、大学生逃课原因剖析

尽管大学生的逃课行为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体行为,但是当这种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效应时就不能简单地当做个体事件来对待了。笔者认为造成当今大学生逃课现象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行教育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学生的原因,下面按照逃课学生的特点,将大学生分成“主动逃课”、“被动逃课”和“选择逃课”三个群体分别阐述其逃课的原因。

“主动逃课”一族,一般在学生总数的10%以内。主要表现为对待上课极不认真,抱着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无视课堂纪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逃课理直气壮。甚至老师管太严,学生还颇有微词。即使被迫来上课,除了手机、小说等什么书本都不带,上课不是玩手机,看小说,就是睡觉。这部分学生主要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存在“混文凭”思想的学生和因专业选择不理想或遭受挫折而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组成。

对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突然间从初高中近乎丧失自我的高强度管理环境中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环境,卸掉了高考的压力,远离了父母的唠叨,告别了老师的管束,这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进取心,甚至迷失自我,分不清主次,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恋爱、电影和玩乐等,或者沉醉于各种社团活动中乐此不疲,最终从偶尔的逃课逐渐变为“逃课一族”。对于“混文凭”的学生,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的人生规划,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所以,秉承“60分万岁”的理念,得过且过,放任自己。第三部分学生主要是由于教学资源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因专业调剂等原因难以就读自己希望的专业,特别是对于那些被调剂到相对冷门、就业前景欠佳专业的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专业认同感或对未来就业丧失信心,从而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破罐破摔。也有部分学生因家境窘迫而自卑或因恋爱失败等原因一蹶不振,放任自己。由此可见,“主动逃课”一族不仅是显性逃课的主体,同时也是“隐性逃课”的主体。这类学生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

都有。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因教育资源的不足,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实行“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这样势必助长和催生大学生的主动逃课行为。

2014年冬,笔者承担了大四毕业生课程,因经常逃课(平时成绩不合格)和考前不复习(考试成绩不及格)等多重原因有7名学生总成绩不合格。其中一名学生居然理直气壮地质问老师“为什么别的老师都能网开一面,你却抓了这么多人不及格,都大四了而且要过年了你这样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尽管这是个例,但窥斑见豹从这件小事不难看出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被动逃课”一族,视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人数、年级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和对课堂管理的重视程度等不同,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一般逃课率大致在5%~40%之间。主要表现为学生主观上有学习的欲望,但是可能因为课程内容晦涩难懂、教师授课枯燥乏味或者教师疏于课堂管理等原因使得学生出现厌学逃课或跟风逃课等。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中。对于大四学生的“被动逃课”主要是因为课程安排与考研、公务员考试、各种技能考试以及求职等发生冲突而引起的。

就教师原因而言,近10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为了应对教学需求,各高校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许多高校几乎摒弃了传统的年轻教师必须先助课的优良做法,让年轻教师匆匆上讲台,因教学经验和执教能力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厌学逃课。与此同时,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有的虽然口头上高喊要重视教学,实际上在教师晋职、提干等各个方面往往更偏重于科研成果。这无形中使得许多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待教学缺乏责任心,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不注重课堂管理,不愿意在教学上过多付出,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有的甚至应付了事,一本教案用上好多年都不更新。这种乏味的课堂,学生必然会产生逃课。

就“大四现象”而言,在当今国内大学排名中,因考研率和就业率通常被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使得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考研率和就业率。为此,各高校对于大四毕业生因准备考研或参加各类招聘会以及各种技能考试等而逃课的行为大开绿灯,大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放松要求。笔者认为这是造成逃课“大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不仅是高校教师的无奈,更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尴尬。近年来,笔者先后多次为大四毕业生讲授专业选修课程,尽管课堂管理较严格,但因学生面临考研及求职等多重压力,大多无法安心上课到课,平均到课率约为65%。最低时仅有42%。即使是仅有的65%到课率仍然是虚值,来的大多是“好学生”,用学生的话叫“给老师面子”。所以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在“坐堂”,上课不听讲,不愿与老师互动,埋头复习考研或做其他事情。若老师提问,站起来说一声“不知道”,坐下去依然我行我素,隐形逃课率甚至达到课堂学生人数的90%以上。

“选择逃课”一族,大致逃课率为5%~30%。主要表现为学生逃课主观上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课程选择性,而且尤以选修课的“选择逃课”最为突出。究其原因在于自从实行学分制以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始终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选修课不如必修课重要。之所以选择上选修课也仅仅是为了“凑学分”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种说法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外,对于一些学习目标明确且自学能力超强的学生,当面对那些乏味的课堂和比较容易学习的课程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大多会采用逃课来实现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尽管大学生逃课不排除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使得任课教师对教学和课堂管理重视不足,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不高,这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泛滥的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逃课应对措施

对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要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完善显然不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大学生逃课行为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相反,在现有条件下各高校应重视教学,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规范

和引导学生回归课堂认真学习,激励教师潜心教学,重视课堂管理,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革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感染力。

1.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逃课现象,各高校可以说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和措施,诸如,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专业的大学生们上课前用“人脸识别器”签到,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的大学生用指纹考勤机进行上课签到,还有一些高校纷纷实行打卡上课等考勤办法,这些一度成为近年来网络热议的话题。笔者认为,不论采取何种办法或措施,只要这些办法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就是好办法。针对大学生逃课和教师课堂管理松懈等问题,2014年我校相继出台了《河南理工大学教师工作职责》和《河南理工大学课堂教学规范》等规章制度,既明确了教师职责,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通过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的随机听课、教师相互听课以及教学评比与奖励等多种配套措施,实时反馈意见和建议给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课堂管理和学生逃课行为等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奖惩。经过一年多的应用实践,大学生显性逃课现象得到了极大遏制,学生到课率明显提升。

2.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严格课堂管理

2011年9月17日《天府早报》报道了一则年过7旬的返聘老教师上课仅有3名学生“捧场”的新闻,曾一度引起人们的转载和热议[7]。诚然,这位老教师认真上课的敬业精神是令人佩服和感动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教师疏于课堂管理,放任学生逃课这样做究竟是对还是错,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对于学生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自由散漫、不认真上课等失范行为教师必须要加以制止,这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严格的课堂管理与大学教育所提倡的自由精神并不矛盾。大学自由精神的核心在于对于思想、学术、真理的独立探索,是完善自身、追求独立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体现,是自觉意识、批判思维和心灵自由的体现,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体现[8-9]。任何人在行使这一自由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要履行相应的责任。不论教者与学者在探究知识、讨论问题的时候,都应秉持严肃的学术态度,恪守学术规范。大学的自由精神,不是放羊式的、虚空的自由,更不是让大学生混日子的自由。而是在思想、学术、道德规范框架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所以,崇尚大学自由精神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对学生逃课现象不闻不问。

事实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强化课堂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迫切性。由于各高校历史背景、类别及层次的多样性,相应学习氛围、生源质量等不尽相同。可以说,有些大学生是合格的,他们已经成熟,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具有较好地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能主动地替自己定下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他们善于开动脑筋,不需要教师的引导,不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去学习、去研究。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完全拥有自由的权利和能力,我们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与尊重。另外一些大学生是不完全合格的。他们怀揣着上大学的梦想进入大学校园,却陷入到上大学的困惑与迷茫中难以自拔。他们虽然具有成熟的思考能力,但对上大学和自己未来的人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或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或因专业选择的不尽如人意,或因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凡此种种,最终迷失自我,不思进取,不去上课。对于这些学生,必须要学校和教师进行引导和管理。如果学校和教师放任自由,对学生逃课不闻不问,不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更难以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还有极少部分大学生是不合格的,他们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上大学的唯一目的是混文凭。所以,凡事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消极对待上课,匆忙应付考试,整日沉迷于小说、网络、游戏、恋爱等梦幻般生活中难以自拔,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引导管理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通过对近两年来笔者自己授课的大三、大四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00张,共收回试卷181张。其中,就如何看待课堂管理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你对老师课堂管理的态度是什么?”问卷调查统计表

由表1不难看出,约80%的学生是希望任课教师实施严格的或适度的课堂管理。这一统计结果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学生对于任课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给予了希望。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中小学严苛管理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的自由氛围会让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适应,甚至迷失自己。所以,适度的课堂管理,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重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

针对“怎样才能使学生减少逃课”这一问题,表2给出了笔者对近两年来自己授课的大三、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接近50%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近60%的学生希望任课教师应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感染力、吸引力。

表2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逃课(可多选)”问卷调查统计表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学校的行政命令、强制措施以及强化教师课堂管理等手段只能解决大学生显性逃课的问题,要让大学生真正告别逃课、回归课堂,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是最根本的出路。换言之,只有那些充满激情、富有情趣,能够寓教于乐的生动课堂才能从根本上留住学生。否则,显性逃课率的降低必将成为隐性逃课率增加的源头。

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一流水平的高等学府关键是能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深学问”的“大师”将会成为一所大学的灵魂之所在。可以说,现在的高校普遍缺乏“大师”,那些所谓的教学名师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匠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其主要工作并不是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诱导、开发学生的内在自由天性,激发学生的自我趣味,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和创造力。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就大多数教师而言,其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还仅仅停留在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不认真做学问,不能安心教学,甚至于将教学当成是“副业”来做。所以,教授被戏称为“叫兽”,导师被称为“老板”,剽窃、造假等学术腐败行为屡屡被曝光。这些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教师队伍的现状。为此,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是各高校必须要重视且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并通过开展教学竞赛、示范教学、学生评教以及成立教学督导组对青年教师进行督导和帮扶等多种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有多名教师获得了省级甚至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笔者有幸聆听了部分示范教师所主讲的课程,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到课率普遍较高。

综上所述,只有重视大学生逃课现象,强化课堂教学管理,遏制大学生显性逃课,将学生留在教室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逃课问题,降低隐性逃课率,并最终实现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1] 王志标.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基于河南大学调查资料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9):46-50.

[2] 近三成大学新生翘课:仅三成专心上课[DB/OL].人民网.(2013-10-14).[2015-10-20]. http://edu.people.com.cn/n/2013/1014/c367001-23195970.html.

[3] 姚利民,朱黎旻,胡杰丽.大学生到课率的调研与分析[J].江苏高教,2015(3):67-70.

[4] 孔令富,肖蓉,阮谦,等.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以农科类大学生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89-191.

[5] 徐惠忠,徐世艾,韩晓玲.克服“大四现象”的制度设计[J].观察,2012(11):3-4.

[6] 杨远芬,郭元锋.“大四现象”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2):170-171.

[7] 大学老师上课,只有3学生“捧场”[EB/OL].天府早报.(2011-09-17).[2015-10-20]. http://morning.scol.com.cn/new/html/tfzb/20110917/tfzb509211.html.

[8] 李立群.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8):98-99.

[9] 陈廷柱.大学的理想:价值取向及其言说立场与限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G640

A

1006-9372(2016)03-0091-06

总库对近10年发表的探讨大学生逃课的相关论文数进行了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

��逃课相关论文数年度分布图注: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结果

2015-11-20。

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4JG021)。

云美厚,男,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地球物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云美厚,杨双安.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3):91-96.

Title: College Students’ Truancy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s

Author(s): YUN Mei-hou, YANG Shuang-an

近年来大学生逃课几乎成为各高校的普遍现象[1]。2013年,来自麦可思的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翘课或缺课行为的调查显示,近三成大学新生发生过逃课或缺课行为,同时仅有三成本科新生表示会一直专心上课。其中,本科新生为33%,高职高专新生为22%[2]。姚利民等对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到课率在79.8%~89.0%之间[3]。令人更为震惊的是,伴随着逃课现象的愈演愈烈,高校校园内甚至出现了代签到、代上课等“职业”,以及所谓的“高校逃课族”。部分在校大学生自创“逃课网”,为逃课学生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增加,相关的报道、调查报告以及研究论文层出不穷。笔者以“逃课”+“大学生”作为关键词,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