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评20世纪蒙德里安抽象艺术

2016-12-01中国人民大学100872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蒙德里安立体主义百老汇

周 洋 (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于无声处听惊雷──评20世纪蒙德里安抽象艺术

周洋(中国人民大学100872)

蒙德里安,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风格派创始人。他所创立的新造型主义及系列主张对后来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蒙德里安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解读,体会蒙德里安是如何一步步探索来表达这种纯粹抽象的普遍之美。

蒙德里安;立体主义;纯粹抽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是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风格派创始人。他1872年出生于荷兰,曾在海牙、巴黎、伦敦等多处居住作画,晩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同时他的艺术理论与艺术设计实践也对后世很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对现代主义在形式探索上起到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的作用。

蒙德里安从小生活在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由于父亲和叔父都是艺术爱好者,所以蒙德里安幼年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和启迪。其早期接受的是学院派写实主义的训练,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风格都对他产生过一定程度的影响。1911年,在蒙德里安第一次见到立体主义的画作后,深受感染,随后即投入到立体主义的创作和探索中去。布拉克、毕加索、莱热都是他比较喜欢的画家,并且他也画过很多与他们画风相似的作品。树系列可以说是他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他艺术探索的历程,同时也承载了他的情感与理念。例如他1908年创作的《红树》(图1),这时的他更多地体现的是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的风格特点,注重色彩的展现和表达,用曲折遒劲的线条表现茂密的树枝,跳跃性的点彩用笔丰富树干和地面,这些让原本趋于平面的树在这幅画面上显得的是如此富有张力和朝气。创作于1912年的《灰树》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他对于立体派的探索和追求。这幅画他所关注的焦点是树枝、树干以及周围事物在线条表现时的穿插关系问题,在用线上更加简洁凝练,富有张力。我们虽然看不出这幅作品中树的具体特征,但这种经过艺术加工创造的纯粹之美与力量,被更大程度的展现于观众面前,给人们带来一种不同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视觉体验。

同年,他又创作了一幅《开花的苹果树》,画中的树干已被各种交叉的弧线所取代,柔和的淡色和疏密有致的线条结构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之感。到1915年他创作的《海堤与海•构成十号》,这时画面中已完全看不出自然物象,取而代之的是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在蒙德里安看来,世间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都以宇宙赋予的规律在运行,艺术家所表达的应是其对所处环境的最本源、纯粹的反应,自然界中相对应的各种元素都可以简化为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时,这些交叉排列的变化组合应是平衡、有序、和谐、纯净而清澈的。他还指出“一步一步地,我见到,立体派没有从它的自己的发现里引申出逻辑的结论。它没有把抽象发展到它的最后目的及‘纯粹实在’的表达,我感到,这‘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达到,而这纯粹造型又本质上不应受到主观的情感和表象的制约。”1尽管这一时期蒙德里安的创作或多或少的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画面上仍然保留有立体派椭圆形构图的痕迹,但是其作品坚持以正面形式表现主题,简化物体的自然形式直至纯粹本质手法,还是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他的这种学习借鉴并凝练创新的绘画技法,开创了另一个视觉的开端。

就这样,在蒙德里安的不断探索和创造下,没过多久,他便彻底摆脱了立体主义的引导,创造出一种“纯粹”的艺术抽象,并将它称为“新造型主义”。“借用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黒、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2蒙德里安将自己的这种“新造型主义”的绘画风格解释为一种手段,还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来诠释这个名词。他认为,新造型主义是优越的,因为其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个人对于事物的主观看法。艺术所表达的东西,应是艺术家对其所处世界的不自觉的反应,是那存在于我们所有人心灵深处的宇宙之力。他想要达到的目标,是要融合生活与艺术,展现出世界在精神层面的和谐。

创作于1930年的作品《红、黄、蓝的构图》(图2)就是他绘画“纯粹”风格的再现。在这幅作品中,蒙德里安通过精密的数理计算,用长长短短的线条将画面分割成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几何形体,整个画面看上去简洁、明朗、富有韵律。红色是这幅画的主导色,画面左下方中等大小近乎正方形的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呈长条形的黄色与周边的灰白色矩形相辅相成,使得红色正方形稳稳地在画面上保持着平衡。这副作品乍看简单,但细看时会发现没有一条线可随意更动,没有一个颜色可以轻易替换。通过直线和块面的巧妙组合,使画面充满着节奏和动力,这就是蒙德里安作品所带给观众的独特魅力。

《百老汇的爵士乐》(图3)可以说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中的总结性作品,也是他极少直接来自现实感受的作品之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生活在伦敦的蒙德里安不得不从那迁移,后来他来到了美国纽约,并且在那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旅程。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了,那里林立的高楼,繁华的街道,流光溢彩的夜幕下闪烁着的霓虹灯以及充满着特有节奏和韵律的音乐、戏剧、舞蹈等都深深吸引着蒙徳里安,于是他加快了探索的步伐,以百老汇最有名、最繁华的南北向街道为表现对象开始了《百老汇的爵士乐》的创作。在这幅作品中,蒙徳里安把他对纽约百老汇音乐的感受和认识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只通过水平和垂直线条以及色彩,以引起欣赏者对百老汇纵横交错的道路以及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的联想,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这幅画中他依然使用直线,不过已不再使用黑色作为分割画面界限,取而代之的是鲜艳明快的色彩。这些纵横交错的彩带由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颜色以明亮的黄色为主,中间穿插着长短不一的红色、蓝色和白色。画面中水平垂直交叉着的线条和那些大小长短不一的色块,既像是霓虹灯闪烁着的繁华街道,又像是由不同音符谱写出来的美丽乐章。这些色彩和线条的布局,以及画面特有的韵律节奏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仿佛让人置身于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之中。《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发展,1944年,他因严重肺炎而去世。

蒙德里安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他是如何一步步的努力探索来实现他的艺术构想。正如贡布里希所说,蒙德里安“渴望一种具有清楚性和规则性的艺术,能以某种方式反映出宇宙和客观法则。”3蒙德里安的这种独特的艺术视角也开启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另一种可能。同时,他的这些理论方法也被很多领域学习效仿,影响深远。

“于无声处听惊雷”是蒙德里安抽象作品带给欣赏者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注释:

1.[德]瓦尔特·赫斯编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5.

2.任浩.“蒙德里安藏在格子与线条中的智慧——从《红、黄、蓝的构图》浅析蒙德里安绘画构想”.神州(下月刊),2012(8).

3.[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24.

[1][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德]瓦尔特·赫斯编著,宗白华译.《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俄]康定斯基著,李政文,魏大海译.《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蒙德里安立体主义百老汇
百老汇之星,逐梦前行
用“五点教学法”创作蒙德里安冷抽象绘画的探究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蒙德里安作品五幅[荷兰]
立体主义迷宫
纽约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双轮驱动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澳门百老汇”复活节精彩纷呈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