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

2016-12-01郝国皓诸城市网络文化办公室山东潍坊262200

科技传播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全媒体发展

郝国皓诸城市网络文化办公室,山东潍坊 262200



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发展

郝国皓
诸城市网络文化办公室,山东潍坊262200

摘要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新媒体的诞生,昔日的主流媒体快速沦为传统媒体,并且与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媒介融合的态势。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从内容策划到采集、编辑策略都相应的发生了转变。本文基于媒介融合的传播环境,探究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业务的新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编辑业务;发展

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支柱性节目,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压榨了电视新闻的生存空间,电视观众流向新媒体,电视新闻的采集和编排策略也相应的发生了转变。在新闻消息来源方面更为多元,在新闻选题策划上兼顾网络受众的接受习惯,注重新闻节目的交互性,在节目包装上符合时代潮流,吸引眼球。电视新闻更多的借鉴了网络新闻的信息源搜集方式和受众互动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1 坚守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优势

新闻深度报道最先出现在报纸的深度报道板块,随着电视媒体的崛起,新闻深度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并依靠音频、视频全方位展示、跟踪、报道新闻事件,纸质媒体日渐式微,脱离主流媒体市场地位。而新媒体迅速崛起之后,电视媒体似乎成为了昨日的纸媒,在新闻报道拼“快”的抗衡上已经略显疲软,只能扬长避短,在深度上做文章,以新闻专业的理性分析对抗新媒体在新闻发表速度上的优势。同时,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投放,也能够便捷的进行文字、图片、视频多形式组合的深度报道。

地面频道较上星频道优质节目资源匮乏、节目投放区域化、广告投放价格低廉,但同时地面频道的节目制作成本较低、拥有地方性黏性受众,节目制作和投放具有针对性、细分化特点。所以在进行本土的民生新闻节目采编时,更容易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这对于新媒体来说是短板,但对地面频道的记者和编辑来说是强项。地面频道的节目在时长安排上较上星频道更具备灵活性,优质的深度报道对吸引观众、拉动收视率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新闻夜航》,在报道哈尔滨市的烧烤店食品安全方面,从记者暗访到一手新闻采编持续两个月,报道也连续进行了一周之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2 非常规化采访手段获取一手资源

内容为王的时代,如何获取优质的“独家新闻”、“一手资源”成为民生新闻节目的重中之重。在民生节目满地跑的环境下,低俗、猎奇、鸡零狗碎等诟病成为节目资源贫乏的反映。采用常规的采访手段很难获取受访者真实的想法,在涉及黑幕揭发、曝光等采访时非常规的摄录手段更容易获取客观事实。采访手段并没有喜恶评判标准,暗访、偷拍等手段也是新闻采访的重要手段,并且对于揭露事实真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记者不再是守着热线电话的接线员,而是每天遨游在互联网搜集有价值新闻讯息的“猎头”,要对新闻敏锐的嗅觉,在第一时间掌握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进行辨伪和深度调查。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夜线60分》,在“寻找良心秤”节目中,记者分别装扮成买菜和卖菜人员,从不同侧面对菜市场的“良心秤”进行了调查。《新闻夜航》在报道烧烤店食品安全问题上,记者假扮成打工仔在后厨工作了两个月之多,偷拍了大量震撼的新闻素材,揭露了哈尔滨烧烤店火爆背后不为人知的事实。

3 视听符号多元化

在传统电视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激烈角逐的多媒介融合环境下,千奇百态、特色各异的电视节目让受众眼花缭乱,受众往往会根据电视节目的片头、插播花絮或者宣传广告来建立对这档电视节目的第一印象。所以要从视听符号上做文章,在较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片头设计简洁大气,音乐旋律用了几十年都没有更换过,视觉特效的更改也只是伴随央视频道LOGO做了适当调整,没有大幅度更改过。但只要《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一想起,人们马上就会意识到是央视的《新闻联播》要开始了,这就是包装的特色发挥的作用。央视《新闻联播》的16秒背景音乐从1988年开始使用,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更换,这16秒的乐曲在高频率的播放和日积月累的用户培养中成为《新闻联播》的音频标识,是节目包装音乐创作的成功案例。

节目包装中的色彩能够体现节目的内容特性和风格理念,塑造节目品牌。在对节目片头进行色彩设计时,要注意主色调所传达的气氛和精神。以凤凰卫视为例,凤凰的频道宗旨是“拉近全球华人距离”,频道包装的主色调是象征华人肤色的金黄色,相应的在节目的片头色彩也以金黄色为主,比如《凤凰大视野》《华闻大直播》等。最后,恰当的色彩搭配能够保持主色调和其他颜色的整体统一,避免出现颜色对比过于花哨,出现脏乱的感官。浙江卫视在2012年全新改版后,新包装加入了蓝色之外的其他对比色,营造了时尚、活泼的视觉感官,

更符合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

4 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多方共享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新媒体的发展迎来多媒介融合的媒介环境,传统电视可以通过新媒体更便捷、高效、低廉地获取新闻信息,不用在死守新闻热线“等”新闻,而是通过互联网去“找”新闻,并且互联网本身每天也在制作网络舆论,也是巨大的新闻生产器。在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学会平台共享,传统电视媒体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的运营可以宣传营销民生节目,在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发布上可以电视媒体、新媒体多网直播,实现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全覆盖。

以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为例,2014年上半年公共频道编辑播发省内地方台稿件915条,上传全国民生新闻协作体稿件905条,位居全国32个成员台第5位;下载各类稿件2 250条,位居成员台下载量第二位。在业务拓展方面,公共频道也与协作体成员台展开深度合作,从全国热点新闻的联合报道,到突发事件、重大活动的联合直播;从日常新闻的SNG连线、电话连线,到互派小组的采访协助;从单条新闻的合作共享,到各频道的栏目创新与合作,协作体内部的通联工作成为了电视新闻节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途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共频道与安徽省消防总队合办的“119时刻”版块,己成为栏目的常规版块,版块以突发、现场为主要选题,以救援、服务为主要内容,收视一直超栏目平均收视。1~6月,“119时刻”已累计发稿400多条次,同时也为全省的消防战线培养了3批共计12人的通讯员队伍。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明确新兴受众的消费需求,在坚守传统电视媒体的深度优势的同时,还要把握新媒体的碎片化传播和个性化内容推送。积极运营维护微博、微信,深耕新媒宣传营销,实现平台合作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赵健.新媒介环境下地面频道民生新闻发展新路径[J].新媒体研究,2016(1).

[2]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报告课题组.交流·合作·共赢: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考察—以全国省级台民生新闻协作体为考察对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 (9).

[3]李若琰.地面频道组织大型新闻直播的优势[J].记者摇篮,2011(12).

[4]张源.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J].记者摇篮,2011(6).

[5]汪震宇,张小强.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65-0060-01

作者简介:郝国皓,诸城市网络文化办公室。

猜你喜欢

全媒体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