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风出土的西周车马器欣赏(下)

2016-11-30汪玉堂

收藏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扶风县法门收购站

汪玉堂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诗经·车攻》

(接上期)

★——节约

顾名思义取其节制约束之意,主要是用来贯穿需要交叉或分开马身上的革带,以达到操纵的目的,外形多为交叉中空的十字形扁管和圆管状,背面有小开口,个别节约则呈T字形,常见的节约有十字、X、Y字形等,部分在表面交叉部位装饰有浮雕的兽面或虎头纹饰。

1、蝉纹节约

1974年冬扶风县法门镇收购站拣选,长3.5厘米,宽3.3厘米,重26克,外形为十字形管状,背面有孔,正面饰蝉纹,一端残(图19)。

2、兽面纹节约

1975年春扶风县黄堆乡云塘村强家沟车马坑出土,高3.1厘米,口径2.7厘米,重15克,外形为双管斜交叉的X形,正面中间突起,饰兽面纹,交叉背部正中有方孔。共出土四件(图20、21)。

3、兽面纹节约

2006年11月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窖藏出土,高6厘米,宽4.5厘米,外形呈两个斜方管交叉的X形,正中突起,表面饰竖耳睁目的兽面纹,背部交叉处方形有开口(图22)。

★——衔、镳

镳和衔是相互配套的马头部件之一,其位置在马的口中和两侧,衔俗称马嚼子,主要作用是通过与颊带、咽带、额带、缰绳各种革带相连,形成一个马的完整控制系统,便于驭手对马的操纵,由于镳的位置位于马嘴的两侧,所以现在成语里用“分道扬镳”来表示双方再无交往各分东西的含义。镳和衔在已经出土的车马器具里种类繁多,形制多样,有些在外观设计上更是考虑到实际应用的效果,如针对于含在马口里的衔,特意在其表面制作成很多小刺,以增强其对烈马的控制,这种带刺马衔在扶风和岐山交界的周原遗址上多发现。

1、铜柱形镳

1973年5月扶风县黄堆乡云塘村齐家出土,长15厘米,重165克,柱状略带弧度,两侧有穿孔,同出一副两件,另一件长14.5厘米,重130克(图23)。

2、夔龙纹镳

1975年春扶风县黄堆乡云塘村强家沟车马坑出土,长13.5厘米,宽4.3厘米,重100克,外形呈片状弯曲,正面饰一变形夔龙纹,夔龙尾部饰斜线纹,中部有圆孔,背凹,有两个半环钮,以便与衔和革带连接(图24)。

3、铜镳

1976年扶风县法门镇召李村西渠内墓地出土,高11厘米,宽3.5厘米,重50克,体弯曲略带弧度,中间有一圆孔以连接镳衔,背内凹,有两道横梁,表面有两道突棱(图25)。

★——衔

1、套环铜衔

1976年元月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李家组东壕出土,长19.6厘米,重155克,由三节8字形铜环链接组成,链接部位可见磨损痕迹(图26)。

2、套环铜衔

1972年春扶风县绛帐镇收购站拣选,长21.5厘米,重150克,由二节组成,中间有小圆环相连,重两端为方环(图27)。

3、带刺铜衔

1971年夏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沟工地出土,长21厘米,重375克,由四个表面带藜刺状的椭圆球体组成,每个球体两端各有圆环连接,表面磨损痕迹明显,按有关文献看系古代用于驯服悍马的工具(图28)。

★——衔镳组合

1974年3月扶风县法门镇云塘村齐家组采集,镳长15厘米,衔长19.5厘米,重500克,由衔和镳组成,衔由两节组成,节间有桃形圆环相套,一端为圆环,末端为圆环。镳呈略带弧度的圆柱状,一端渐收,中间及上端有两穿孔,饰索状纹饰(图29)。

★——銮铃

最早原指诸侯国君所乘车之铃。其所在位置一般在车前端的衡和马身的轭上,出土銮铃的马坑所代表的墓主等级相对而言较高,所以它也反映了特定人群的社会地位,按早期的四匹马驾车的结构看,銮铃在最边两侧马的轭上分别各一个,中间的衡上则并排排列有六个,这也印证了《诗经·烈祖·商颂》中关于诸侯所乘的车上銮铃“约错衡,八鸾”的场面描写,除去銮铃以外,在古代诸侯的旗帜上或者马的脖子下也往往系着一些小的铜铃铛,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是一定身份的人群,所以虽然属于小件车马器,但是往往制作精良。

1、銮铃

1973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沟出土,通高16.8厘米,重400克,柄呈梯形,四面各有一钉孔,正面饰四个菱形钉,銮首由环状和椭圆形铃组成,四面有四个过梁与铃壳相连,铃壳中间两面有圆孔相对,外有八个等腰三角辐射状镂孔,壳内小铜球一个(图30)。

2、銮铃

1973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沟出土,通高14.7厘米,重350克,柄呈梯形,四面各有一钉孔,正面饰四个菱形钉,銮首由环状和椭圆形铃组成,四面有四个过梁与铃壳相连,铃壳中间两面有圆孔相对,外有八个等腰三角辐射状镂孔,壳内小铜球一个(图31)。

3、铃

1973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沟出土,通高6厘米,重100克,体呈合瓦状,平顶,顶部有半环形钮,有铃舌,通体素面(图32)。

4、饕餮纹铃

1972年5月扶风县黄堆乡云塘村出土,通高16厘米,重400克,体呈合瓦状,平顶,上有半环形钮,通体饰阳线云纹(图33)。

★——装饰件或其他

这部分车马器多是那些实用功能不很明显,往往起到装饰作用的小构件,往往在制作上相对实用器更加华丽精致。

1、虎面形泡饰

1975年12月扶风县黄堆乡齐正村出土,通高3.7厘米,宽4.7厘米,重50克,呈浮雕虎头形,眉目清楚,两腮丰满,背内凹,背带横梁,形象传神萌态十足(图34)。

2、象首形铜饰

1979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收购站拣选,通高5.8厘米,宽2厘米,重25克,体呈圆雕象首,鼻前伸长卷,造型生动(图35、36)。

3、牛首泡饰

1979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收购站拣选,通高1.9厘米,宽1.8厘米,重2克,呈牛首形,五官纹饰清晰,背有横梁(图37)。

4、双头龙纹铜泡饰

1973年8月扶风县绛帐镇废品收购站拣选,直径5.1厘米,厚1.5厘米,重50克,半球形正面隆起,中间有一圆孔,上饰互相交错的镂孔龙纹,背有横梁,造型别致,器形完整(图38、39)。

5、兽面泡饰

1979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收购站拣选,通高5.1厘米,宽5.6厘米,重100克,呈卷角瞪目兽面形,背有十字形钮,造型生动(图40)。

6、饕餮纹轴饰

1979年冬扶风县法门镇均宜杨家堡4号墓发掘出土,上端长11厘米,宽7.8厘米,下端长9厘米,宽6.5厘米,重350克,侧面呈“T”字形,分前、后两段,前段略高,呈梯形平面,上饰浮雕饕餮纹,后段略低,截面呈半圆形,上饰浮雕饕餮纹,两侧各有两方形孔,装饰图案精美绝伦(图41、42、43)。

7、菱形饰

1979年10月扶风县法门镇收购站拣选,长6厘米,宽3.2厘米,重18克,呈菱形,背面中间有钮,正面饰云雷纹(图44)。

8、弓形器

长37厘米,高9.5厘米,重400克,1981年扶风县上宋乡北吕村252号墓葬出土,中部宽扁如梭,略带弧度,正中有短柱突起,表面饰对称的蝉纹。两侧弯折向下,末端有镂空圆铃,内有铜丸,目前对于其功能在学术界尚存在不同意见,有学者把它归入车马器,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弓的护肩,起防止弓折断的作用(图45)。(责编:辛友)

猜你喜欢

扶风县法门收购站
探究应用经济信息优化宏观经济管理的“法门”
小学语文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三道“法门”
烟叶收购站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游法门寺
2017年大理州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建议
扶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
度过法门
扶风县检察院出台预防职务犯罪约谈告诫制度
安徽省农委组织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大检查
从扶风县城镇建设的实践看西部城镇化发展之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