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

2016-11-30李艳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

李艳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教育内容日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起众多教育人士的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趋增强。这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工作认识到了品德课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品德课的落实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落实的并不理想,甚至在农村地区品德课形同虚设。在实际教学中,品德课往往被视为副科而被忽视。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表现的最为显著。本文即以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落实为研究内容,探讨当前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实施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改善当前品德课落实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

据有关教育调查显示,近30%以上的农村小学,存在《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资源缺乏的现象。这对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父母陪伴引导的农村小学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使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一线教育者,我们有必要严格落实新课改政策,切实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质量。

1目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与问题

1.1难以重视思想品德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地区片面的追求高升学率,他们将不参与考试的科目强制减少课时,将应试科目设为教学重点,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师。尤其是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为提高学校声誉,避免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由于升学率不高而被淘汰,他们将升学率定位唯一的追求目标,口头上相应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把思想品德课置于实无虚有的地位。

1.2教师对课程认识不足

迫于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追求,教师会根据考试的要求主抓“主科”,将跟更多的经历投入在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上。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更是被占用成为“主科”科目补充拓展的课堂。思想品德课被当做“副科”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导致学生也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要么成为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复习课,要么成为学生的自习课。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甚至严重“缩水“”。

1.3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在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密切,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导致小学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得不到培养。

1.4对于思想品德考察较为忽视

思想品德课得不到学校及教师的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不作为学生升学的考核科目。思想品德课的考核过于单一和简单。学生能够很轻松的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考核。这也是导致学校、学生及家长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原因,认为思想品德课可有可无。

2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给予重视

提升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一个重要的措施即是,将思想品德课纳入学生升学考试的考核范围,并且规范思想品德课的考核形式。对于思想品德的考核从知识、行为及能力三个维度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传统的考核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凭借印象给予一定的分数,评价内容简单,评价形式单一,忽略了行为及能力的考查。过去的评价方式表面看学生都能够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学生的思想品德未必能够达到我国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要求。因此丰富思想品德的考核方式,严格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过程,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地位的必不可少的举措。例如,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连贯掌握学生的思想品质。再比如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切实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2.2提高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作为一线的教育者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培养德智综合发展的小学生。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保质保量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相应课时。学校应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学校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去落实。

2.3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教育专家提出了“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常态化、生活化、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生活化。通过让学生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表达课本内容。在再现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其中传达的品质,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的感受,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2.4换位体验,切实感受,增强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该采用复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体验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增强对道德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将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2.5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激情

品德教育应该深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导中,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道德理论后能够体现在日常行动中。因此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这就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对学习就会感兴趣。

2.6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思品教育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家校有效地沟通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学校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当学生离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直接的监护人应该与学校保持一致,加强对自己孩子的管理,科学育孩,家校互通,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学校与家长共同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做出努力。

3结束语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落实面临严峻的现实状态,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学生价值观、是非观的培养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作用,利用思想品德课程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宗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2]徐小林.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时事渗透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4).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