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25例的效果观察
2016-11-30徐惠
徐惠
【摘要】 目的:分析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适量的西米替丁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常规组的76.0%,止泻时间与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取喜炎平加西米替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方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 治疗;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西米替丁; 喜炎平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32-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76
轮状病毒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发的一类消化道传染性疾病,其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疾病具有潜伏期特征[1],时长为数小时~7 d不等[2]。该类疾病发病迅速,是引发腹泻的一类重要因素,以发热、腹泻、呕吐、排黄色水样便等作为主要临床表现[3],且排泄量达到5~10次/d之多[4]。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疾病来说,以婴幼儿较为常见,若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将可能引发该类疾病的大流行,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临床常规诊断后被确诊,均自愿纳入本次试验研究。纳入标准:进行大便培养后显示结果为阳性,进行轮状病毒-Ag检查后显示结果为阳性;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或者稀水样,无腥臭味、无脓血;无严重脏器受损病变。按信封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常规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2~2.8岁,轻度脱水23例,中度脱水2例。试验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5~3.0岁,轻度脱水24例,中度脱水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及时纠正脱水,依据患儿具体脱水情况给予补液治疗,指导患儿正确饮食,给予10~20 mg/(kg·d)的西米替丁(生产企业: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1020914)并兑入至50~100 ml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浓度为5%。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适量的喜炎平(生产企业: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0026249)静脉滴注,药物剂量为5~8 mg/kg,1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分显效、有效、无效三项,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观察两组患儿72 h的粪便情况,在此时间段粪便性状与粪便次数恢复至正常状态表示显效,粪便性状与粪便次数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表示有效,病情无改善表示无效[5]。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常规组显效10例,有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止泻时间与退热时间比较
试验组止泻时间与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试验组出现1例烦闹、面色潮红、嗜睡等不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常规组出现2例上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C)属于一类急性感染性疾病[6],秋冬季好发,主要发病对象为婴幼儿,其中导致该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所占百分比达到40%,且占据婴幼儿肠炎的60%左右。轮状病毒感染以腹泻、腹痛、发烧、呕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并可持续3~9 d[7],严重时可引发致命性胃肠炎,严重威胁了广大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当临床上诊断出肠胃炎伴严重腹泻时将导致疾病致死率急剧上升,肠黏膜细胞分泌出乳糖酶并进入至患儿的小肠内,导致乳糖酶缺乏并引发轮状病毒感染[8]。另外,当其侵入患儿肠道后将使得患儿细胞出现空泡变性与细胞坏死现象,使得微绒毛逐渐肿胀,导致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逐渐脱落,减弱小肠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能力,肠腔内积聚大量的肠液后引发腹泻症状。目前临床上对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症状尚无特效治疗方案,若不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可能使得患儿出现脱水现象。另外轮状病毒侵犯绒毛上端时将使得某些不成熟的无刷状缘立方细胞被由底部上升的细胞所替代[9],且考虑到该类细胞的双糖酶含量较少,导致双糖吸收较为匮乏,引发小儿小肠对葡萄糖与钠的吸收能力降低,该类患儿大便内含有的氯化物与钠的浓度较高,与正常水平相比前者为后者的2~4倍,由此可引发渗透性腹泻情况。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微生态制剂、补液等治疗方案,从而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西米替丁属于一类H2受体拮抗剂,当进入人体后会使得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明显提高,导致免疫功能增强,炎症反应减轻。另外该类药物可使胃酸分泌量明显减少,使某些炎性介质释放被抑制,改善黏膜炎症水肿状态,促进绒毛的早日修复,吸收功能明显增强。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许多医务工作者对中医药物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喜炎平注射液是中医师推荐采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药物,其主要是在穿心莲叶中提取的一项有效成分,具有解毒、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应用效果。另外该类药物对患儿肠道内的环境影响较小,患儿正常的肠道菌群不会被改变,对肠道的内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干扰,有效抑制发热情况,提高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得肠道正常功能及时获得恢复。另外有关学者研究显示[10],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给予喜炎平治疗可起到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使白细胞吞噬能力有效增强,白介素浓度增加,导致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等,将喜炎平与西米替丁联合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96.0%、(2.1±0.5)d、(1.4±0.3)d,与采取基础治疗方案的常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给予喜炎平与西米替丁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情况少,治疗方案简单有效,是临床上推荐采用的联合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义.喜炎平联合思密达及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8.
[2]李静.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75例[J].中国药业,2010,19(17):66-67.
[3]廖霄玲.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J].华夏医学,2015,28(1):55-58.
[4]莫敏聪.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20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3,8(2):152-153.
[5]黄婷,周剑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32例治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4):2279-2280.
[6]史良俊,王俐.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62-2963.
[7]孙广斌.喜炎平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46-47.
[8]梁弘.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5):86-87.
[9]赵丹.喜炎平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30例[J].中国药业,2012,21(6):76.
[10] Moura-Alvarez J,Chacon J V,Scanavini L S,et al.Enteric viruses in Brazilian turkey flocks:single and multiple virus infection frequency according to age and clinical signs of intestinal disease[J].Poultry Science,2013,92(4):945-955.
(收稿日期: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