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团队研究

2016-11-30史彬王志飞谢雁鸣黎元元李振华王永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溃疡性结肠炎

史彬 王志飞 谢雁鸣 黎元元 李振华 王永炎

摘要:目的 分析近15年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学术团队及其研究方向和研究现状。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0年1月-2015年12月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从发文时间、研究机构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依据普赖斯定律及综合指数等确定核心作者,采用NetDraw2.118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建立作者共现矩阵,构建核心作者关系网络并筛选学术团队。结合典型文献,分析各学术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现状。结果 初检文献6365篇,最终纳入3658篇,确定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领域核心作者33名,分属5支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团队:吴焕淦团队、沈洪团队、王红霞团队、刘毅华团队、张燕生团队,各学术团队均提出了独特的诊疗方法。结论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各学术团队从不同角度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及研究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学术团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09

中图分类号:R259.746.2;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11-0034-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main academic teams of TCM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in the recent 15 years. Methods Articles about TCM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from Jan. 2000 to Dec. 2015 in CNKI were searched. Articles were screened by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then publication time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were under metrology analysis. According to Price Law and comprehensive indexes, core authors were indentified. The NetDraw2.118 social network was applied to establish author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 core author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screen academic teams. Combined with typical articles, main research field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main academic teams were analyzed. Results 3658 were included from 6365 articles. 33 core authors in the filed of TCM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identified, belonging to 5 academic team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academic influence: Wu Huangan team, Shenhong team, Wang Hongxia team, Liu Yihua team and Zhang Yansheng team. Each team proposed uniqu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Conclusion Academic teams of TCM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 have inherited and promoted TCM theories and formed unique academic system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Key words: bibliometric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ulcerative colitis; TCM; academic team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临床发病以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为特点。近年来,UC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因此愈来愈受到关注。中医对UC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相关理论研究及临床研究数量众多,呈现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治疗方法多样等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

本研究分析近15年中医治疗UC研究文献,构建核心作者关系网络并筛选学术团队,分析各学术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现状,为宏观把握该领域的学术概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以专业检索为检索入口,选择的查询范围为“医药卫生”。通过万方数据库中MeSH检索出主题词为“结肠炎,溃疡性”,确定中医主题词为“痢疾、泄泻、大肠泄、休息痢、脓血痢、久痢、便血”,经多次检索,确定最终检索式:TI=(“溃疡性结肠炎”+“痢疾”+“肠澼”+“泄泻”+“便血”+“大肠泄”+“休息痢”+“脓血痢”+“大瘕泄”+“久痢”) AND SU=“治疗” AND SU=(“中医治疗”+“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艾灸”+“中药”+“药”+“灸”+“针灸”+“外治”+“护理”+“方”+“中药灌肠”+“调护”+“中药外敷”+“药穴”+“穴位贴敷”+“方药”+“推拿”+“诊疗方案”+“诊治”)。检索时间范围:2000年1月-2015年12月,末次检索日期为2015年12月7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中医治疗UC临床研究文献,包括内治法(汤药、中成药)、外治法(针灸、推拿、穴位贴敷)、中西医结合治疗。②中医治疗UC基础研究、护理文献。

排除标准:①动物实验研究、实验室检查相关文献;②综述类、个人或名医经验的文献;③保健膳食类的文献;④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非单纯性UC相关文献;⑤科普类文献。

1.3 数据录入

采用RegexBuddy3.0.3工具,将筛选出的文献以Refwork形式导出数据库,并将导出信息全部导入RegexBuddy中,采用正则表达式“A\d.+”[2]提取作者信息。

1.4 数据筛选

发文量和被引量是文献计量学评价体系中最基本指标,核心作者筛选及测评标准为最低发文量及最低被引量[3],二者综合考虑可避免单一指标的偏颇。通过普赖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候选人进入测评样本。

1.4.1 核心作者候选人筛选 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计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Mp=0.749× ,Npmax为最高发文量;核心作者发表文献的最低被引量Mc=0.749× ,Ncmax为最高被引量。

1.4.2 核心作者筛选 核心作者测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指标权重设置。通常一般作者的发文量和其被引量相关性较差,利用相关函数,得出r?=0.390,核心作者候选人发文量与被引量的相关系数r=0.625,呈正相关。即发文量较大,被引量也较大,但在对核心作者测评时仍需同时考虑作者的发文质量,因此,设置发文量、被引量权重分别为0.3、0.7。

1.4.2 核心作者测评 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核心作者的综合学术水平值进行测评,其中,综合学术水平值≥30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综合指数=0.3×[100×发文量÷(核心作者候选人总发文量÷核心作者候选人总数)]+0.7×[100×(被引量÷(核心作者候选人总被引量÷核心作者候选人总数)]。

1.5 数据分析

采用Netdraw2.118软件,构建核心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网络图并筛选学术团队[4]。结合典型文献,对各学术团队的学术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各学术团队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现状。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文献6365篇,英文文献225篇,其中381篇与研究主题无明显关系,重复发表文献133篇;复筛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其中通过阅读文题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980篇,通过阅读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40篇,阅读全文后排除173篇,最终纳入3658篇文献。流程图见图1。

2.2 发文时间

2000-2005年发文量在早期基本持平,表明该领域研究处于未成熟期,对其研究尚不深入;2006-2011年,发文量迅速增长,表明该领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5年,发文量达到较高值,表明中医防治UC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形成相应学术体系。见图2。

2.3 核心作者

采用正则表达式共提取作者296名。其中发文最多的作者吴焕淦共发文49篇,发文被引量最高为88次。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计算核心作者最低发表文献篇数Mp≈5.243,核心作者发表文献的最低被引量Mc≈7.026。因此,核心作者候选人应满足发文量≥6篇且发文最低被引量≥8次,最终确定183名。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总发文量1287篇,总被引量8673次。计算综合指数,最终纳入核心作者33名,见表1。

2.4 核心作者关系网络构建

采用NetDraw2.118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建立作者共现矩阵,构建核心作者关系网络,见图3。

可以看出,33名核心作者分属5支学术团队。主要合作方式为团队内合作,团队之间无连线表明缺少学术交流。此外,有2名核心作者未能形成一定研究团队,对其逐一分析:①作者刘健平,主要研究方向为泄浊解毒法治疗UC,采用自拟解毒化浊消溃方内服及灌肠治疗,研究形式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基础研究、护理等,研究较成熟,疗效显著。但与该作者合作发表的作者均分属于其他研究机构且非核心作者,表明参与研究的研究者并未形成固定学术团队。②作者韩涛,纳入文献8篇,逐一阅读文献,发现其中4篇所在单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篇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篇为沈阳市肛肠医院、1篇为甘肃中医学院。故考虑为同名的不同作者。上述2名核心作者不符合形成学术团队条件,故排除。

2.5 学术团队及其研究方向

经筛选,最终形成5支学术团队,各学术团队综合指数见表2。

2.5.1 吴焕淦团队 温养脾肾、活血理气的针灸疗法。该学术团队提出UC病机多由脾胃虚弱所致,常可因湿热中阻或肝气犯脾而诱发或加重,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可致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主要以温养脾肾、活血理气为治则。主张通过辨证选穴进行针刺或药物灸法较全面地兼顾本病虚实夹杂、正虚邪恋的特点,且可调节整个肠道功能[5]。

2.5.2 沈洪团队 清肠化湿,调气活血,生肌敛疡。

该学术团队提出“湿热内蕴肠腑、气滞血瘀、脾肾两虚”是UC的基本病机。主张湿热内蕴肠腑、气滞血瘀、肉腐血败[6],以实证为主,治以清肠化湿、调气活血、生肌敛疡为法;缓解期脾肾两虚,肺气失调,大肠不固,湿热留恋,属于虚实夹杂证,以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为主,治以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同时参以补肾调肺、敛疡生肌。

2.5.3 王红霞团队 四联综合疗法。该学术团队认为UC病机为脾胃受损,湿热留滞大肠与气血相搏,损伤血络而为病。认为本病以脾虚为本,以湿热为标。主张采用中药健脾止泻颗粒口服以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参龙愈疡合剂保留灌肠;穴位艾灸取神阙、关元、天枢,其中神阙穴使用隔盐灸法,关元、天枢使用隔姜灸法;并予健康教育、心理调护等护理疗法综合治疗。

2.5.4 刘毅华团队 神阙隔姜灸法。该学术团队认为针对UC(脾胃虚寒型泄泻)进行隔姜灸任脉神厥穴可通透神厥穴下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经过经络传导的作用而迅速进人脏腑组织,使体内温度相应得到提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流速加快,既能使脾胃得到濡养又能祛除体内阴寒之邪,从而起到温经散寒、补益脾胃、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且能调节全身脏腑阴阳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7]。

2.5.5 张燕生团队 三期分治,内外并治。该学术团队认为UC属于中医学“肠痈”范畴,病因病机为湿浊内蕴,清浊不分,便有脓血,即“瘀血壅滞、化腐生脓”,以“升清降浊、祛瘀通络”为治疗原则,将其治疗分为内治及外治。内治初期,主要病机是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治疗方法是清热解毒,化瘀通络。首选方剂大黄牡丹汤。成脓期治疗主要釆用“托法”中的“补托法”来加以治疗,其中以气虚心下痞为主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阳虚脾胃虚寒为主者用乌梅丸加减。溃后期证候气血亏虚,以炙甘草汤加减为首选。外治法则以灌肠法多用,主要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生肌敛疮法[8]。

3 讨论

3.1 中医防治是研究重点

从社会网络分析确定的中医治疗UC主要学术团队及其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各团队在UC相关研究中各有侧重。理论研究认为该病多为脾胃本虚加之饮食失节,起居不时或外感六淫为主要病因,以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UC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上则主要集中于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加减、中药灌肠疗法、针灸疗法等治疗UC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性分析研究。多以清化湿热贯穿始终。病变活动期以湿热为主者,治以清肠化湿;病变缓解期虚实错杂者,治以扶正祛邪,如健脾兼以清化,补肾兼以清化,滋阴兼以清化;针对脓血便治以清热凉血、宁络止血、祛风散火。尤以中药灌肠和隔姜灸治疗UC疗效显著。

3.2 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特点

学术论文合作网是指由科学研究人员作为个体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虽然利用专题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获取机构之间、作者之间的合作状况,并可以根据作者间的相互研究合作,确定特定专题的重要学术团队,进而分析研究进展、方向和趋势等。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研究作者合作方面也存在不足。因为原始文献量较大,涉及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众多,在分析取样时,往往选择高频发文作者或机构,造成对发文量小的研究者关注不够。在分析过程中,虽然可以获取核心研究者和成熟的核心研究机构,但也可能会忽略个别新兴的学术团队与研究者。

综上,本研究分析了近15年中医治疗UC的主要学术团队及其研究方向和研究现状。结果表明,5支主要学术团队从不同角度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及研究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HANAUER S B.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herapeutic opportunities[J]. Inflammt Bowel Dis,2006,12(Suppl1):S3-S9.

[2] 王志飞,李晓君,郭霞珍,等.正则表达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98-99.

[3] 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2,4(2):57-60.

[4] 刘洋,张博特,郑洪新,等.基于文献的肾虚专题核心研究者与学术团队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31-33,52.

[5] 吴焕淦,高镇五.隔药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1):28-31.

[6] 贺海辉,沈洪.健脾益气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2):89-90.

[7] 钟志刚,刘毅华,苏诺,等.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8,6(6):149-150.

[8] 代红雨,张燕生,刘仍海,等.从肠痈论治炎症性肠病思想溯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41-42.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溃疡性结肠炎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境外公益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新浪微博娱乐明星的社会网络分析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