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探析
2016-11-30刘欢喜
刘欢喜
【摘要】本文在总结阐释美术思维及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基础上,从学生的人文意识、洞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就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促进中学美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思维 培养 学生 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封二-01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对中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兴趣、形成某门学科特定的“课程思维”,从而主动开始某门课程的学习、探索。美术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中学课程构成中的“副科”,其教学改革也一直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即一直探索着进行教学改革,但改革成果始终起色不多,成为中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之一;“思维”培养概念的提出,使成功打破这一困境成为可能。为更好促进新一轮中学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笔者欲就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美术思维及其中学美术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所谓美术思维,简言之就是与美术课程学习、绘画与审美能力提高等息息相关的一种思维能力,但其又不仅仅与美术课程学习、绘画能力提高有关,还包括更深层次的与学生美术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培养息息相关的人文意识、洞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等,这些能力、意识等才是学生美术思维培养的关键,是在这些能力、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学生的“美术思维”;因此,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绘画所需的敏锐洞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学生可以真正受用终身的素质。
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解决中学美术教学中遇到的绘画等美术造型问题,更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创作思路,做到“触类旁通”,从而解决学生在中学美术学科教学中乃至日后遇到的、更为广泛的美术领域问题。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中学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其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只有站在学生美术思维培养的高度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无效或者低效问题。中学美术教学的作用与意义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与审美能力外,其还担负着启蒙学生美术思维、培养未来美术家的重任,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像美术艺术家一样观察、思考,在特定美术思维的引导下,在艺术家的道路上主动探索、成长。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强烈的人文意识
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人文性,旨在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基础上的审美意识。中学美术教学中强调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美术作品欣赏中了解课程内容及作品内部蕴含的人文意识、人文精神,这也是美术作品创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指导下的中学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精神”,这里“审美精神”的实质就是它所具的人文意识特征;要求教师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与社会及与其他学科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不仅要求学生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美术的方式来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的“美”;强烈的人文意识是中学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同时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美术思维、美术创作功底的基础。
2.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能力
优秀美术作品创作离不开敏锐的洞察能力,这种敏锐的洞察能力是美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也来源于整体美术思维的形成。中学美术教师应该有所体会,即多年的美术知识教学及素描、色彩等训练,时刻都在强调要先形成一种整体感,这也是美术教学、作品创作前需要坚持的原则与掌握的方法,这种整体感的形成源于敏锐的洞察能力。这就要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不断让学生领悟敏锐洞察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学生临摹、写生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对比和联系,并在绘画过程中形成对比、联系的习惯,从而准确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练就敏锐的洞察能力,为学生美术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美术思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形象思维,而对于形象,多数学生及不在少数的教师都认为是具体的形象,认为对美术作品的观察、思考、创作都依赖于具体的形象;但实质上具体的形象并不是美术作品创作的根本来源,美术作品创作的根本来源应该是创作者对诸多具体形象的抽象与概括,进而利用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图形元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某种美感形式,即最后的作品,这才是美术思维运用的本质。上述从美术图形语言本身考虑绘画创作,而不是完全借助于外部具体事物信息来观察、解读与创作美术作品,才是真正的美术作品创作;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即有能力把具体的形象抽象成图形,并借助于图形实现对具体形象的表达;学生较强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源于教学过程中教师持续的引导与学生不懈的训练。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创作思路,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要教学生去发明创造什么新产品,而是鼓励、培养学生视觉上、形式上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式的发散思考来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还如在中学绘画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尝试强调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事物,以及在平常事物观察中抽象、概括出不平常的视觉效果,进而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画面结构,实现学生观察的创新、抽象的创新、概括的创新,最后形成美术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苏雨虹.学生美术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6).
[2]梅金梁.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5,(04).
[3]刘鑫.美术教学中美术思维的运用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