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中的运用之我见
2016-11-30韩太泉
韩太泉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注意引导小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悟社会生活,让小学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因此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小学品德课中,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使枯燥乏味的小学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品德课 素质教育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54-02
目前,我国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因此学校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小学品德课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将体验式教学与小学品德课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直观的体验,与此同时还能完善小学品德课的日常考核制度,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质量和水平[1]。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系
体验就是指在一种建立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发展的程序化过程,它也是思维在人脑中形成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或者复制行为基础上的一种亲身实践学习过程。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验式教学包括心理体验教学和实践体验教学两方面的内容,体验式教学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还原和再现情景模式,从而达到优化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验式教学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意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验式教学的活动目标
小学品德教学的宗旨就是为了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自理的生活习惯。体验式教学还能够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直观体验的方法,深化个人情感,从而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2]。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小学品德课水平的有效策略
1.倡导体验式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小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提高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小学处于人们发展的敏感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分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没有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些特点往往制约了小学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汉字的创造与发展》这一课程,教师可以把注重学生的体验作为整堂课的主线。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体验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图画记事等古代记事方法。学生通过尝试古人的记事方法,就能亲身感受到古人记事方式费时、费力,还不容易清楚地把事情表达出来,由此深刻体会到创造汉字的必要性。让学生亲手动笔书写几个“马”字,学生就更能切身体会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规律。由此可见,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优化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2. 重视体验式教学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而体验式教学方式则是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其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从而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和缺陷,还能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小学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3]。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走近残疾人》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做“颠倒做”的游戏,让孩子体会到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多么的幸福呀!然后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孩子们进行扮演聋哑人打电话报警、单手系红领巾和扮演盲人找东西等三次模拟体验,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残疾人惊恐、茫然、无助和渴求,以获得对残疾人最真切的体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真实感受,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关爱。接着,教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所知道的著名残疾人的事迹。通过这样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残疾人的印象,让学生意识到残疾人虽然身残,但是志坚,他们从来没有向命运低头,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了生活中的不幸,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尊重残疾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不仅要向他们学习,而且在生活中还要热心地帮助他们。
由此可见,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自觉的进行情感体验,实现小学品德课堂的双向交流,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学生真正爱上小学品德课。
3.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各种不同的情景渲染教学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从而将直观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客观的社会体验。
例如:在学习《关心你,爱护他》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事先根据教材将教学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为让爷爷奶奶高兴、伸出爱的双手、我的邻里乡亲、以及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爷爷奶收拾屋子、打洗脚水,热心帮助邻里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和品德,使之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节课中教师采用兴趣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景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将体验式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品德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走出班级和大自然相融合,参与真实的情感和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品德课的过程中本身就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直观感受和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认识。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将体验式教学广泛应用于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还能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静.野体验式冶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18-19.
[2]聂晶.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6):199.
[3]韩巴特尔.基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4,(2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