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016-11-30牛静王曼
牛静+王曼
【摘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如今已涌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无疑,信息化对教育领域有巨大影响,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能力培养和教学设施改善等方面,信息化都是一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中职学校师资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卓越教师。本文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原则和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中职师资的培养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职卓越教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11-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师资培养也迫切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念以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影响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制定的因素
一直以来,我们对中职教师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培养目标偏低,教师学历结构大多是本科和专科。重“学科”轻“教育,对教师的信息化收集和处理能力要求低,教师教育停留在以前的板书层面,对信息技术与现在教学的融合缺乏相应的了解,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超过教师,教师教学效率低下,如此现状下培养的教师只能满足最低层次要求。一位德国教育家曾说“过去以教材为世界,今天以世界为教材”[1],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即使不能反应明天的知识,但至少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今天”的东西,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们的中职教师培养必须面向一个新的台阶。
基于以上的认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卓越中职教师的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摒弃陈旧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思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朝着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MOOC, SPOC 等课堂形式都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12]。其次,培养学会获取实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网络的发展使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获取为我所用的知识,怎样判断什么样的知识能够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大量的实践经验中培养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再次,具备融合新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本领。将获取的新信息新知识巧妙地植入到专业知识上来,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类,找到切入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最后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制作课件。能够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是对教师更深一步的要求,从获取信息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成专题课件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如何更重要的考验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就是使教师具备现代教学理念,掌握获取实用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具有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时代信息知识融合到专业知识上来,熟练掌握教育技术用以促进专业知识的要领,最终成为一名教学能力能强,教学方法能与社会技术发展相结合,打破陈旧思想束缚的卓越教师[3]。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卓越教师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实践教学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因而卓越中职教师的培养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三个核心要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来探索卓越中职教师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化原则。鉴于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对教师的要求不同,卓越中职教师的培养应该“因材施教”[4]。比如,汽车维修专业老师的培养,不仅要懂得汽车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汽车维修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了解汽车最新的概况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中学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以发展的视角来接触行业的最前沿动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际性原则。各地区教学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西部地区,师资匮乏,教育信息化不明显;教师的水平及年龄特征有差异,所以卓越中职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方案,对教师的要求也要视情况而定。
针对性原则。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一方面要立足教师所教的课程,针对性的训练其获取信息资源或者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使所学的内容更具实用性,真正的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而不仅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立足所教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严格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现象[5]。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卓越教师培养的思路
针对上述原则,结合卓越中职教师培养影响的多方面因素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卓越中职教师培养。
1.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兴趣
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跟的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单单依靠教师自身的能力去突破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学校或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使教师走进相关企业参与技术学习,感受技术对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学校也可以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或是进行面对面授课,与教师交流思想。学校还可以先培养一人或几人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带动多人的模式。为了使培训效果突出,在培训结束后亦可以举行信息化教学能力评比,评比内容可多种形式,课堂使用多媒体授课能力评比,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评比,课程信息收集渠道评比,远程教学或网络教学能力评比等[6]。
2.开展区域协作教研,拓宽卓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
开展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卓越教师培养的路径之一,单单依靠这种培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成长不是仅仅通过教师单独个体的自我修为或自然成熟实现的,而是借助团体合作的力量在教师群体中与其他教师充分互动、协作和分享中逐渐完成的。所以要想拓宽卓越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路径,这就需要扩大学习的源头,开展区域协作教研有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使教师之间相互切磋,相互间借鉴,共同进步,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endprint
3.改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无论是培训还是区域协作教研目的都是为了促使教师能够有效教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如何唯一评判主体就是学生。所以在教学评价时应该认真设计评价问题,针对性的设计出关于该教师对本专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问题,通过增加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题,提高问题在评价问卷中所占的比例来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重视。同时,学校也可以制定与教育信息化能力相关的规定如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评比大赛中所获的奖项或是多媒体教学评比中所得到的优秀成绩纳入到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的评比中来,无疑这种评价体系会大大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
4.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教师信息化培养提供保障
信息化社会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教师知识结构与素质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更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然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外出培训,到企业学习,举办各种技能大赛或是各种多媒体硬件设施都需要经费。然而在中国很多地区政府投入资金力度不够,使各级学校发展水平不均衡阻碍了地区实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卓越教师的培养。而在国外各政府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相当重视,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并且成立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专门机构,还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时代不断发展,各行业竞争激烈,教师这个群体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不得不面临各种挑战。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就要有所变革,跟上科技的节奏,在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作为教师也必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朝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改革和发展。最终成为一名卓越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 王文君,王卫军. 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 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2-116.
[2] 胡根林. 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之比较[J]. 中国电化教育, 2006,(6):92-96.
[3]周红春,王亚希.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3):42-44.
[4]赵兵川. 山西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2,(1).
[5] 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09.
[6] 霍帅. 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获取途径的相关研究[D]. 延边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