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11-30何静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学院

◎何静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天津300350)

高职教育研究

工匠精神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何静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天津300350)

推动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融入和传承。文章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总结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成效,提出了全面认识工匠精神价值、深化校企合作、主动多元化发展、强化“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和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等对策。

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而后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的播出,在社会上更是引起强烈的反响。培育工匠精神,适应当下,切中要害,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升质量、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那么,如何更好地为“工匠人才”的培养储备更多的生力军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当前非常现实的课题。

一、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角度看,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工匠技能、技艺和技术是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的物质载体和职业生涯的根本追求,有着极强的专业性;与之相称并同步的是对自身专业独特的职业态度或职业操守的养成和持续,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将自己的专业变成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同时,工匠要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以及更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保持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

重振“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职业教育。但由于传统偏见、体制弊端以及重视不够,现实的职业教育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熏陶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一直提倡的“职业素养”内涵是一致的,更应成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大力塑造的核心价值观和灵魂,主要体现在:

第一,工匠精神是一座与世界文明接轨的桥梁和纽带,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之一。职业教育作为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本质即是工匠精神的代际传承和发扬光大。

第二,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标准。工匠精神使得职业教育免于陷入“唯技术论”“次等教育”的误区,带来全新的、本质的改造,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在人的技能技艺和素质素养上的全面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和“德艺双馨”人才的培养。

第三,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技能、技艺和技术,而没有人文精神,注定是不会持久的。只有坚持“工匠精神”,才能给职业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科建设、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变革,融入、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提供并有效组织有助于达成这种精神品质的教育经验与学习活动,才能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人文性、价值性和思想性,这才是工匠精神的生命力之所在。

同时,工匠精神的践行有助于大力弘扬“职业平等”的价值取向,对于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进一步促进对职业有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的深刻认识,对于调整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匠精神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体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天津市无线电机械学校(简称“291”),始建于1953年,隶属中国电子工业部。作为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其初创即采用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坚持“据于德,游于艺”的校训,重视“工匠精神”的融入,确立了“重视技术、注重技能、关注人文、追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建立了“政府引导、产业指导、学院主导、校企合作”的专业设置机制,充分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地缘优势和行业办学优势,逐步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一)坚持专业引领和能力本位,彰显职业技术技能特色

一是在职业技术知识方面,围绕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及岗位需求,重点构建了计算机与软件、电子信息与通信、计算机艺术设计、现代装备制造与控制技术、现代服务与管理等面向未来的5个专业群,开设专业33个,专业方向38个。现有6个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和8个国际化教学标准批复专业,专业建设水平逐年提升。

二是在专业师资力量方面,截至2015年,与223家产学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44门、教材30本,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教材11本。企业将市场的最新需求及时反馈给学院,学院借此实现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优化升级。目前已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2个。聘任校外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580人,并建立了由20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外专家库。此外,还建有由企业研发人员和工程师、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形成了既有专业教师传授知识,又有业内人士传授前沿专业技术的“和谐”状态。

三是在职业技能发展方面,学院历来重视学生职业能培养和训练,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着力点,通过学生专业社团、校内职业技能评比、省部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2015年度,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0个,其中国际级铜奖一项,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院教师与学生联合团队的作品“smart dryer衣物烘干机设计”夺得世界发明智慧财产联盟协会主办的“2015台湾国际发明设计比赛铜奖”。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经世”杯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学院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宗旨,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更多地把比赛成果应用于教学,更好地为专业建设服务。

(二)坚持校企合作和实践创新,提升学生专业认知能力

一是通过校企合作以及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在校内建立了依托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基地,例如,“菜鸟驿站”校园社区服务站,采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学院引入第三方——智慧城众创空间(天津)合作建设“电子智慧城”众创空间,囊括“智慧金融街”、“智慧城电商体验店”、“智慧社区”等板块,重点培育小规模改进优化和创意实现类型团队。学院与南开大学“闯吧”企业孵化器开展连锁式合作建设创业基地“锐创空间”,通过开展创意交流、项目路演、寻找天使基金等方式,将创业者的好点子、好项目变为现实,全面推动在校生综合能力提升。

二是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实现“学岗直通”。学院重视内部整合和校企合作,加强工厂化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配套软件(文化、制度)建设,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的有机结合。截至2015年,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12个,校外实训基地89个,覆盖所有在校生专业,顶岗实习率达100%。

三是主动促进校企互动,增强专业造血功能,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M-ICT技术应用中心作为科研、教学、培训、实训的平台,在教学资源建设、支撑专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服务、建设混编师资团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坚持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塑造,突出“工匠精神”传承发扬

一是坚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学院从大一即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和指导,开设职业素质养成、就业指导等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项目,将工匠精神价值贯穿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学习始终。同时,学院定期邀请优秀企业开展专题教育,如学院与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中环青年大讲堂”,通过典型事迹,突出学习先进、努力创新的旋律。

二是坚持推动志愿服务、甘于奉献的校园文化发展。学院坚持参与共青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坚持开展“学雷锋”、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及“就业见习”“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专业技能“进社区”,充分发挥职业特长,为居民维修家电、指导护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并深刻领会职业价值和精神的重要性。

三是坚持主动引入企业先进文化。开展“我与企业零距离”等主题活动并常态化,邀请中国移动、娃哈哈、百事可乐等知名企业宣传现代企业文化,开展Mobile Market学生创业计划等,让学生在开阔技术视野、提升职业技能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同时,学院与天津地铁、中核机械等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定向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能锻炼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的认知,加快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品质的养成。

四是坚持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进适合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基础上,增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内容特色。在教学方法上,提高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比例,开展角色互换等课堂活动,将工匠精神价值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所接受。

三、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着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改变。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工匠精神”价值认识不到位。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职业规划指导性不够、发展目标单一、职业实践浅尝辄止的现象,使得毕业生对未来转岗的职业认识不足,职业精神欠缺,进而影响到职业前景不好,对高职教育也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二是专业建设后续措施力度不够。学院在开展专业建设方面,科学论证深入还很不够,后续措施乏力,影响到专业能力的提升。比如面向未来的专业群建设,着力点不应仅仅以地方优势主导产业的大中型企业为主需求,同时也应结合中小微企业需求为逻辑起点建设专业。

三是师资建设投入不足。师资建设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储备,应充分体现“双师双能”建设需求,科研驱动力尚显薄弱,服务管理意识仍需改进。

四是校企深度合作推动不够。目前,校企合作机制虽已建立,大多仅作为解决学生实习实训问题的一种途径,产教对接及合作内容尚需扩展,产教融合还需加力,特别是在项目研发合作、共同开发教学、教学评价以及工学交替对接建设等方面。

(二)改进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一是全面认识“工匠精神”价值。要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出发,摒弃普通教育目标的制约,确立培育“工匠精神”的指导思想。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理性教育,通过必要的人文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教育及规划的引导,使得职业院校整个教学过程包含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职业教育体系以就业岗位及岗位群为导向,是教育体系中同外部劳动力市场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一个领域。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根本之策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协同和合作建设课程资源机制,设计、优化、重构课程结构,逐步开展课程的整合,形成以用为本、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同时,必须同步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内化于学生的精神之中。

三是主动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且未来发展将围绕“未来职业教育用户需求”为动力和参照系,职业教育日益成为多样化教育新业态的活跃领域,并逐步显现出由免费普惠方式逐步提升到精准定位方式的转变,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专业人才和大师级工匠。为此,围绕未来职业变革新形势,职业教育应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宏观上积极寻求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微观上适应“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创”等发展趋势,重点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环境。

四是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要完善激励机制和专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引进急需的高级应用型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应用课题研究和技术研发,聘请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促进“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

五是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和载体,构建职业教育文化软实力。建立一个学生、教师密切互动、共同成长的机制,建设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和创新文化,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何静.校企文化对接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2-26.

[2]刘明生,王玲,李建华.论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2):17-19.

[3]王丽华.如何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的参与度[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65.

[4]苟建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运行机制建设的探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45-50.

(责任编辑 倪玲玲)

TheCraftsmanSpiritand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TakeElectronicInformationVocationalTechnologyCollegeinTianjinforexample

HE Jing
(Tianj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echnic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we ne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en.In this paper,Tianj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for example,summed up the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ffectiveness,ma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irit of the spirit of artisans,deep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ctive diversification,strengthen"double-double"teachers and strengthen"Artisan Spirit"Cultural Construction.

Artisan Spiri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710

A

1671-9123(2016)03-0057-05

2016-09-08

何静(1982-),女,天津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
学院掠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