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近五千年来北方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2016-11-30张亚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气候变迁王朝政权

◎张亚玉

(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030619)

浅论中国近五千年来北方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张亚玉

(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030619)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内,历史气候变迁是学界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王朝更替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历史气候的演变对我国历史上王朝的更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影响的研究,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地理环境因素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过多方面深刻的影响,展望未来,我们也能预测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通过中国近五千年来北方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研究,主要展现气候等自然力因素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探寻其中的规律,为社会历史进程的演进提供地理环境因素方面的思索。

中国近五千年;北方气候变迁;王朝更替;影响

一、中国近五千年来北方气候变迁

历史时期的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相对于冰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但在这一万年里,气候在不断地变化,气温也在不断地波动,这种波动上至千年下至几十年,波动的频率不一样。[1]20世纪以来历史地理学和历史气象学工作者的相关研究表明,以五千年为时间断限,距今五千年以前,中国气候处于全新世大暖期,也称大西洋期,为冰后期的气候最适期。[1]近五千年来,中国气候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波动仍不一样,其中尤以北方地区的气候波动较大。

根据考古资料及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记载,我国著名的气候学家竺可桢进行了卓越的研究工作,提出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趋势,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2]:

1.考古时期,大约公元前三千年至一千一百年的温暖期,当时没有文字记载(刻在甲骨上的例外),主要是根据考古发掘的遗迹来加以考证推断的。[2]

据史料记载,当时西安市附近半坡村的仰韶文化(碳-14测定距今五千六百年到六千零八十年)遗址中,发现獐、竹鼠和貉等亚热带动物的骨骼遗骸;在时间上晚于仰韶文化的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中,除獐、竹鼠外还发现有象、貘、水牛等的遗骨。这些都证明了在距今五千年到三千年的时期,黄河流域的年均温度较今高约2℃,冬季温度则高3℃—5℃,相当于今长江流域的气温。可以推测,当时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整体好于现在。

2.物候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期,当时有对于物候的文字记载,但无详细的区域报告,人们通过观察物候来记录气候的变迁。[2]

根据有关物候的文字记载材料,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1)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的西周前期,为近五千年来第一个寒冷期。这个寒冷期持续时间长达200多年。《诗经·豳风·七月》中描绘了当时陕西关中地区气候的寒冷。(2)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的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这个时期持续了700多年。《诗经》《左传》《史记》中多次提到黄河流域有梅树生长,北方一年可生产两季作物,河南竹子生长繁茂。据研究,秦和西汉时期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1.5℃。(3)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的东汉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东汉洛阳晚春时降霜雪,冻死不少穷苦人民。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录当时黄河以北地区的物候比现在要推迟10天到半个月。研究表明,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年均气温比现在低1℃—2℃左右。(4)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的隋唐北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唐高宗时,长安三年冬季无冰雪,梅树、柑橘能生长,农作物生长季节似乎比现在长。研究表明,这个时期中国年均气温比现在高1℃左右。(5)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华北梅树不能生长,北方在9月普降大雪,与现在相比,当时气候较为寒冷。(6)从公元1200年到公元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元朝初期,华北地区的竹类又得到了恢复,许多地区恢复了司竹监的设置。北京气候已与今日相仿,这表明,这个时期我国北方气候与现今相仿。

3.方志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我国大半地区有当地编写的而时加修改的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有了更详细的记录。[2]这500年是我国历史时期的第四个寒冷期,但是,这期间的气候仍有多次小的冷暖起伏,其间经历了三次寒冷(见表1)。[3]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平均比现在低2℃—3℃,降雪日数比现在多变化10%—15%。可见,当时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普遍较今天寒冷。

4.仪器观测时期,20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有仪器观测气象的记载,但仅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因素的变迁极为复杂,如雨量为气候的重要因素,但不适合于做度量气候变迁的指标,原因是在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趋极端,非旱即涝,邻近两地的雨量也大不相同。相反地,温度的变迁微小,虽摄氏一度之差亦可精密量出,在冬春季节即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冬季温度因受北方西伯利亚高气压的控制,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温度升降比较统一,所以笔者以冬季温度的升降作为我国气候变动的唯一指标。[2]20世纪以来,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暖,20世纪50年代以来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由此可见,距今三千年以来,温度波动较为明显,其周期为400年—800年,年均气温振幅1℃—2℃。从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来看,前1000年相对温暖湿润,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干燥,[2]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幅度相对比南方地区更大。

表1 我国北方地区在明清时期经历的三次寒冷变化

二、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情况

王朝更替是中国历史上最基本的政治现象[4],自启建立夏朝,中国历史开始了王朝时代。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从奴隶社会开始,王朝的兴衰更替,国家政治局面的分分合合,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5]在我国历史上,王朝可分为奴隶制王朝与封建制王朝以及近代的民国。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由于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实行三民主义,因此不存在王朝。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中华民国”时的中国仍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中,实际上还是王朝性质的统治模式,如: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蒋家王朝”等。可见,对于“中华民国”是否是王朝统治,分歧较大,笔者暂且把“中华民国”定位为近代社会王朝。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存在王朝。中国近五千年来王朝(见表2):

表2 中国近五千年来王朝更替

由上表可知,奴隶社会王朝时期,夏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主要在汾洛平原一带,周朝的统治中心逐渐扩大并且向东移动。比如,西周初年,统治中心主要在丰、镐一带的宗周及其附近,后逐渐向东移动,主要以成周为中心,到东周时期已经完全转移到成周一带,甚至后期仅以洛邑为中心的王畿之内。由此可见,奴隶社会王朝时期,从西周初年开始,王朝的统治中心变化明显,周朝由周原兴起向东灭掉商朝,取得统治地位。

封建社会王朝时期,秦、西汉时期王朝的统治中心逐渐向西移动,统治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北方主要是向西、向北扩展,这种趋势在春秋末年、战国时期已初现端倪。当时,中国尚无统一性的王朝政权,先后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几个主要政权构成,各政权皆有统治区域,但其范围皆较先前区域大大扩展,尤其是燕、赵、秦在北方的扩展以及秦国在西方的扩展。东汉到南北朝时期,统治的中心范围逐渐东移南进,统治的边疆区域也逐渐东移南进,比如,与西汉相比,东汉的北部与西部边界大大内缩,都城逐渐由长安移到洛阳,统治的中心范围也由关中平原移到伊洛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其西部与北部地区内缩速度加快,范围更趋缩小。西晋王朝被少数民族政权攻灭,各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移驻长江以北。到了东晋时期,统治的中心范围东移南进速度加快,都城迁移到建康,统治范围基本处于长江以南地区。隋唐时期,统治的中心范围又一次北移西进,成为以都城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与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一带,统治的范围逐渐扩大,唐朝的西北部边界可达葱岭、巴尔喀什池以东及以南一带,北部边界达贝加尔湖附近地区,东北部边界可与当时的渤海国为邻。可见,隋唐王朝较之先前王朝更加强势,少数民族政权皆望风归附,这种现象在西北部地区更加突出。到了北宋时期,都城移到开封,统治的中心范围逐渐移到河淮之间的区域,统治范围大大缩小,西北部、北部边界经常受到来自辽、西夏政权的威胁。南宋王朝时期,都城临安,统治中心范围已经完全移到长江以南地区,中国的北方完全由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控制,与此同时,随着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稳定,其统治中心也逐东移南进,其趋势与宋王朝东移南进的趋势基本一致。元朝时期,中国东北部、北部、西部边界大大扩展,都城为大都(今北京),统治中心的范围主要是中书省直辖地,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华北地区,可见,元朝的统治中心较之先前王朝北移东进。明清时期,统治范围较元朝时期缩小,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地区。明朝前期,都城定在南京,与元朝相比,统治中心大大南移,虽然后来都城又迁到北京,但南京作为陪都已成定势。作为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清朝,其统治中心范围与其原先统治中心范围相比,由建州女真部南移到了以北京城为中心的直隶一带。[6]

近代社会王朝时期,先后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的所谓“袁氏王朝”、蒋介石独裁建立的所谓“蒋家王朝”,虽然这些所谓的“王朝”有些名不副实,为下文说明问题暂且这么认为吧(实乃个人粗见),况且,目前国内外对这一说法尚无合理定论。

三、中国近五千年来北方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以往研究多侧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斗争对王朝更替的影响,而忽略了气候变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实际上,气候变化对王朝更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近五千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变迁尤为剧烈,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程度呈阶梯状下降。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程度很深。封建社会前期,生产力水平略有提高,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程度较奴隶社会时期略有下降,但其程度仍然较深;封建社会中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程度开始减弱;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初露端倪,工业化程度初步发展,自然力对人类的影响减弱,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程度也在减弱。近代社会时期,工业化程度加快发展,自然力对人类的影响逐渐减弱,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的影响程度较低(见下图)。

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1]

由上图可得出:

(一)考古时期

此时期,中国北方气候整体上温暖湿润,气候条件适宜人类生存,中国北方正处于夏商王朝的统治之下,虽然此时期经历了夏商两个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但其统治范围基本未作较大改变,这说明此时期的气候环境基本稳定,没有大的波动,王朝更替较为稳定。

(二)物候时期

中国北方气候出现波动,相应的王朝更替现象也比较频繁,社会变动较大。这一时期又分为几个阶段:

1.在奴隶社会王朝后期,由于此时期出现了西周寒冷期,中国北方地区整体气候寒冷干燥,迫使兴起于西方的西周政权向较为温暖湿润的东方发展,最后取代商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可以说,这次气候转寒对西周建立与商朝灭亡是一种外向的驱动力。

2.封建社会王朝的战国到秦、西汉时期,气候转暖,尤其是秦、西汉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更加温暖湿润,此时期出现了战国七雄,秦、西汉王朝统一中原,北击匈奴,西扩领土等现象,这说明此时期中国北方尤其是中原地区气候稳定,农业相对发展,中原王朝国力强盛,统治范围向四周扩展,对少数民族政权造成压力。可见,伴随这一温暖期,中原地区出现强有力的封建王朝秦与西汉,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西移北迁。

3.东汉到南北朝时期,此时期中国的北方气候寒冷,为中国气候近五千年来的第二冷期,气候寒冷不适宜农业的发展,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经济整体衰败,导致东汉、西晋统一王朝国力的衰落以及三国、南北朝分裂局面的出现。此时期的统一王朝有三个特点:(1)王朝的统治中心都东移南迁,统治范围大大缩小,统治边界更趋内缩;(2)少数民族政权与统一王朝对立,甚至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统一王朝造成压力;(3)统一王朝大多贫弱,没有秦汉王朝的恢弘气势,自身内部矛盾重重。

4.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北方气候转暖,暖湿的气候有利于隋唐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由此崛起,隋唐王朝成为统一中原的强有力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造成压力,迫使其要么西迁北移,要么望风归附。隋唐大一统前提下,统治中心范围又西移北进,边界也大大扩展。虽然隋唐两朝经历了王朝更替,但其统治范围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王朝实力略有增强,这也印证了此时期的气候转暖而且基本稳定或略有升暖。而北宋和隋唐虽然属于同一气候温暖期,但其温暖程度已远不如隋唐两朝,而有转寒的趋势,所以该王朝尽管经济绝对值较高,但其在军事、统治范围等方面已大不如前朝,最终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辽、西夏政权的存在,对北宋王朝造成压力。

5.两宋时期,中国北方气候转寒,进入近五千年来的第三个寒冷期。虽然这一寒冷期较短,但还是对两宋王朝尤其是南宋王朝造成压力。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东移南下对两宋王朝造成威胁,北宋积贫积弱,南宋偏安江南,中国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分割。

6.南宋后期到元朝时期,中国北方气候有了短暂的回升,但回升幅度不大,而且时间也很短。此时期,元朝取代宋朝成为中原的统治王朝,其边界也大大扩展,尤其是北部和西部,同时元朝也奠定了后来中国版图的基础,这也印证了,在温暖湿润背景下的元朝统治范围内,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对四周国家或民族造成压力。

(三)方志时期

中国北方气候在此期间基本上是寒冷期,进入中国近五千年来的第四个寒冷期,但是这期间仍有小的冷暖起伏期。明清两朝都处于这一寒冷期,所以这两个朝代统治中心变化不大,统治范围基本稳定,统治模式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方式基本相仿。但是,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一次极冷期,中国北方寒冷的高压气候对明王朝及少数民族政权造成压力,主要表现在:明朝末年,国势衰落,北部边患严重;蒙古诸部,鞑靼、瓦剌不断南下侵扰明朝北部边境;东北女真部崛起,南下侵扰明朝东北边界,最终取代明朝成为中原的统治者。

(四)仪器观测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北方气候有回暖之势,自然力对人类的影响相对减弱,气候对王朝更替所起的影响力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从“袁氏王朝”到“蒋家王朝”的变更,也是对我国北方气候转暖的侧面反应。

四、结论

纵观中国近五千年来北方气候变迁对历代王朝更替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温暖强盛型

气候温暖时期往往与强盛的王朝时期相对应。夏商青铜文明是以当时黄河流域温暖湿润的环境为基础的;秦汉、隋唐文明的兴盛也是以当时北方地区十分温暖的环境为背景的。气候温暖时期的出现,伴随着中原王朝的北进西扩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北退西徙。汉朝对北方匈奴的反击,迫使其西迁;唐朝对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其余部迫徙中亚。

(二)寒冷衰落型

气候寒冷时期往往与衰落的王朝时期相对应。东汉、两晋时期的综合影响力已远不如秦汉时期;两宋时期的王朝综合实力已远不如隋唐时期。气候寒冷时期还伴随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甚至建立中原统一王朝、中原王朝的东移南迁以及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南迁往往是以这些地区的寒冷气候为潜在动力,故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北方游牧民族南迁高潮对应着千年尺度的寒冷期,西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寒冷期,东汉两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100至500年左右的寒冷期,南宋时期游牧民族南迁正对应着1100至1200左右的寒冷期,明末清初清朝民族南下建立统一王朝,正对应着“明清宇宙时期”。东晋与南宋王朝皆偏安于江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都是与当时北方寒冷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三)相似稳定型

在温暖气候条件下:夏商属于同一气候段,秦汉处于同一气候段,隋唐也在同一气候段内,这三者各自的发展模式相同,王朝统治模式相差无几,统治地域大体相同;在寒冷气候条件下:西晋与东晋、北宋与南宋以及明与清都各自处于同一气候段,他们各自的发展模式相同,统治模式相差无几,统治地域也大体相同。

(四)时代演变型

时代愈前,气候等自然力对王朝更替的影响力愈强;时代愈后,气候等自然力对王朝更替的影响力愈弱。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的影响不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类生产力的落后而起决定作用。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只能对生产力的发展方式起作用,只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只能对王朝的更替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奴隶社会王朝时期的夏商朝代,生产力水平落后,气候等自然地理环境力起着主导性作用,但还无法取代生产力等因素起根本性作用;近代社会王朝时期的“中华民国”时代,虽然生产力水平较高并起到根本的主导性作用,但人类社会还是无法摆脱气候等自然因子的影响力。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对王朝更替确实产生了影响,那么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呢?通过对近五千年来我国气候变迁的认识,可以得出,气候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时刻存在、处处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人类若能很好地掌握气候等自然力因素的规律性与偶然性变化,充分利用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便可以减少或克服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这就需要人类社会充分认识到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利用其为人类社会服务。通过研究历史气候的变迁规律,我们可以掌握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进程,并把之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采集多方面信息,以预测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

[1]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269.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2):169-182.

[3]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19-221.

[4]周鲲鹏.王朝更替背后的人口原因[J].宁夏社会科学,1998(3):62.

[5]李付堂.中国古代的王朝兴衰与政权更迭[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10):43.

[6]周殿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兴替论[J].新长征,1997(12):39.

(责任编辑 卞建宁)

ImpactonNorthernClimateChangetoRegimeChangeforNearlyFiveThousandYearsinChina

ZHANG Yayu
(Research Center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Fenhe River Valley,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Jinzhong 030619,China)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the history of climate change is to learn the important topics in research, regime change is the main them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makes a difference to the alteration of dynasties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By studying the impact,we may safely draw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on the process of our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rofound influence,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we can also predict the specific condi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Based on the theory of shallow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replacement of dynasties in China of nearly five thousand years,the article mainly shows the forces of nature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in the role of the human society history,and explore the law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for social historical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thinking.

Nearl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a;Northern climate change;Regime change;Impact

K928.5

A

1671-9123(2016)03-0009-07

2016-08-20

张亚玉(1993-),女,山西临汾人,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气候变迁王朝政权
正确看待输和赢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气候变迁或成人类最大安全威胁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王朝梁研究员
王朝崩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