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越“低效率洼地”

2016-11-30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生产率要素

迈越“低效率洼地”

在横向坐标中寻找油桶短板,激活生产要素、增加有效供给。

数据是对现实的具象描述,偏低劳动生产率背后,是基本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反映在数据上就是计算总量时,往往能位居前列;但若计算平均值,就不忍目睹了。整体上看,除极少数领域外,在当下国际石油市场垂直分工体系中,我国还处于中低端。处于产业链下游企业,往往是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廉价劳动力等粗放方式来谋生存,付出的代价大,获得的回报少,分子小而分母大,劳动生产率自然也就低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释放生产要素潜能和活力,理论界讨论很多,但都倾向于企业在培训和研发方面的投入是迈越“低效率洼地”、促进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枢纽。某种意义上讲,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比增加资本和劳动供给对产业增长的意义更为重要。

为什么要强调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依靠的是投资增长所带来的资本劳动比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2012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为每年9.5%,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但自2012年起,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开始持续下降,而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在劳动生产率下降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日本经济平均劳动生产率中,资本深化贡献率从1985-1991年的51%,大幅度提高到1991-2000年的94%,而同期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则从37%降至-15%,这也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史为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依靠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动力。如果不能把经济增长转到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轨道上来,经济减速乃至停滞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对石油企业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实现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就是要大力推进精益管理,提高劳动产出效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主要工业化国家长期经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其早期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进入发展中后期阶段以后,要素投入的贡献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开始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在初级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增加;工业化早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深化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仅占36%和11%;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分别上升到70%和50%以上。我国石油工业也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到了由投入型增长向效率型增长转变的关键点。

“油气企业供给侧改革不能停留于单个领域,而应从价值创造角度重塑产业链,协同一致创造有效供给,提高整体质量和效率。”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认为,石油产业链是一个价值递增的过程,后面环节在前面环节的产品价值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价值。全产业链改革需主攻关键环节,重点发展国内外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和高端石油化工产品,有效增加烯烃、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国内外短缺石化化工产品的供给能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通过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具体来看,在劳动力方面,与国外油企相比,我国油气行业普遍存在冗员较多问题,但普通劳动力退出机制不畅;同时,从石油行业长期发展来看,转型升级又需要更多高素质劳动力进入;因此,劳动力自由进出和配置需要改革来开辟途径。在资本方面,我国油气行业资本投入较多,产业上中下游都在扩张。但盈利能力却逐年递减,总资产报酬率呈下降趋势。要控制硬投入,释放软实力,就需要细分资产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资产增效方案,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从梳理产业链入手,按业务重要性和资产盈利性细分各类资产和资产组,发现“利润池”,进而对现有资产和业务系统规划,提出产业链重要环节和各类资产动态重组和配置方案,实现商业模式持续优化。同时,还要加大低效、无效、负效资产处置变现力度,对多年无收益、长期无动态资产、连年亏损子企业等实施剥离或“瘦身”,提高总资产回报率。活用无形资产也是提升资产要素重要策略,要尽量减少有形资产投入,充分利用政策、商誉、品牌等资源,以无形资产做对价开展业务活动,实现少投资甚至不投资也能扩大控制经营性资产,或获得收益权,或降低实际税负水平。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围绕石油勘探新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高水平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大幅提升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新技术潜力、新商业模式得以快速释放的过程。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重要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突破,为我国石油产业创新发展、“弯道超车”带来历史性机遇。无论是上游物探还是下游油品销售企业,都需抓住技术变革机会,补齐技术和创新短板,向价值链高端挺进。同时,还要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协同创新模式;建立完善重点实验室、孵化转化产业化一体化载体、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载体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管理方面,我国石油行业迫切需要进行管理体制重大创新。首先是逐步增强行业竞争性。从国外经验来看,石油行业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效率较高,基本表现是几家大企业和数量众多的小企业共存,从而较好地满足石油行业有效运行需要。二是企业自身要进行管理改革,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管理本身就可以出效益。市场形势较好时,管理改革激励会差一些;但随着市场形势转差,通过成本节约和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可以大幅度提高资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历史和规律表明,一个完整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链,从原始材料起始到市场终端大体可分为五个产业结构层次:第一个结构层次为石油、天然气和化学矿开采业;第二个结构层次为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加工业,如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电石等;第三个结构层次为一般石油和化工加工制造业,如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氨、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第四个结构层次为高端石油和化工制造业,如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精细化学品等;第五个结构层次为战略性新兴石油和化工产业。这个结构层次代表着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制药、高端新材料、环境工程等。这一结构层次产品集中体现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制高点技术发展水平和未来技术研发领先优势等。

目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技术低端的前三个产业结构层次上,即石油、天然气和化学矿开采业占35%;基础化学品制造业占18%;一般化工产品加工业占47%,而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产业层次的产品几乎是空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石油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产业视角看,无论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其实质都是为了通过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也都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或形成更有效率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群。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技术的应用,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应用,都曾引致产业生产率的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生产率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跟踪导练(三)4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