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社区景观设计核心功能探索与深化

2016-11-30金宇辰

绿色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邻里户外活动景观设计

金宇辰

(上海大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

人本社区景观设计核心功能探索与深化

金宇辰

(上海大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

指出了以人为本,一直以来是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景观设计师从社区居民的核心功能需求出发,研究和探索了居民户外活动的类型和需求,提出了人本社区的打造要素,以期将这些功能活动落实到景观设计之中。

以人为本;核心需求;景观设计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展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住宅景观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住宅景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绿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居住区规划开始注重环境建设,住宅景观的打造也应运而生。而早期住宅景观设计主要还是以简单的绿化布置为主,在宅间开辟绿化种植区域,布置一些乔木和草本植物。稍微精致一点的住宅区会略微做一些堆坡造景和园林小品,仅此而已。

(2)审美时期。21世纪初,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同时,一大批海归学者回国创业,西方国家先进的景观设计理念也被带入到我国的住宅景观设计中来。欧式新古典主义、极简主义、装饰艺术等景观设计风格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也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审美志趣。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宅间绿化带,而是追求高品质的景观氛围营造。富有趣味的地形和空间变化、典雅的景观小品构筑物、具有丰富层次的种植群落,这些往往帮助开发商极大地提升了住宅小区的品质与售价。

(3)功能时期。近几年以来,作为一个景观设计的从业者,同时也是城市住宅景观的消费者,笔者注意到城市居民对住宅景观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好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进步,对于住宅景观,人们开始从“景观环境的体验者”逐渐转变为“户外活动的参与者”,而这也促使我们开始切实关注到居民对于住宅景观空间的核心功能需求。我们相信,只有打造出真正满足小区居民户外活动需要的景观环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也才能够真正地打动当代城市居住区的消费者。

2 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调查报告

在住宅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曾以杭州绿城·兰园项目小区居民在不同时段户外活动的时间、形式以及年龄分布做了详尽的调查,在2015年5月17日和6月12日这两天9:00~17:00时段内,共获得114个样本,获得以下结论:

主要活动人群:白天时间主要以中老年+学龄前儿童为主,傍晚时分青少年加入户外活动。

主要活动时段:9:00~10:30、12:30~13:30、15:00~17:00这三个时间段活动人数较多。

主要活动内容:中老年人主要以带小孩、邻里交流为主,青年人热衷于健身锻炼,少年儿童喜好在园区内玩耍。

户外场地的特征如下。

(1)行走交流空间:交通便捷,环境清新,氛围安静;

(2)休憩座椅空间:景致优美,空气清新,视野开阔,与建筑或构筑物相近;

(3)场地活动空间:阳光充足,周界无噪音,亲近自然,景致优美,儿童活动场地附近有成年人看护空间。

3 居住区居民户外活动核心需求

3.1 邻里交流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邻里交流是一天之中最普遍,同时也是设计工作者最容易忽视的户外行为活动。从早到晚,几乎只要有户外活动的地方,都会产生邻里之间的交流活动。如带孩子出门的老人,外出偶遇的邻居,别处探访的亲朋好友。只要附近有合适的空间场所,人们都愿意在户外坐下来闲聊几句,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但我们的小区中,往往很多时候不能提供舒适、安全以及景致良好的户外功能空间,这便与实际的户外活动需求有了一定的落差。好的户外邻里交流空间有以下特征。

3.1.1 共享性

邻里交流空间是多人停留的空间,因此,在满足人体工程学、交际心理学的尺度基础上,空间尺度和元素更需要保证不同人群在此空间中适宜的分布。空间宜完整而不宜琐碎,景观元素宜静态而不宜动态。可以摆放户外家具座椅,设置构筑物等。同时,空间不应该做太多的分割,在铺装和竖向元素上应当注意保证空间场地的完整性,从而满足人们停留洽谈交流的需求。

3.1.2 私密性

邻里的交流多数情况下都只在两三人之间展开,多不超过5人,因此,邻里交流仍旧是相对私密的户外活动。在空间设计上,不应做得过于开敞,过于通透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不安定的心理感受,从而无法停留。可以通过构筑物、植物群落、地形高差等形式对交流空间做围合,以保证空间场所的私密性。

3.1.3 便捷性

邻里交流往往体现为随机性和突发性,人们往往在户外偶遇而驻足交流。因此,邻里交流的空间最好可以布置得离主要的流线系统不远,使需要停留洽谈的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如果一个座椅空间布置在社区的角落,即便景观环境再好,其利用率也不会太高。

3.2 户外运动

现代城市居民更注重身体健康,因此,在天气好的时候,人们都愿意到户外展开健身运动。住宅景观设计能够最便捷地为居民提供这样的功能需求。小区居民户外运动的主要需求有以下几种:

3.2.1 健身慢跑

近几年慢跑成为时尚,城市中时常展开的城市马拉松、彩色跑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参与。同时,慢跑作为最简单的有氧运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器械,也吸引大批中老年人参与其中。因此,在小区中结合步道设置慢跑道,往往能在清晨和傍晚吸引大批的小区居民来到户外健身运动。

3.2.2 户外健身

除了慢跑,如果小区中设置一些健身器械,也能吸引居民展开更多的户外运动。中老年人喜欢伸展筋骨,年轻人喜欢锻炼肌肉,而健身器械区域往往也是小区居民增进感情的地方,一边健身一边交谈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茶余饭后的必备活动。

3.2.3 专项活动

有条件的社区往往会设置户外泳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等场地。这些活动场地虽然针对的人群比较集中,但是小区居民的户外活动类型多多益善,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往往不愁没有人参与进来。

小区的户外活动场地与邻里交流空间不同,使用的人群大多具有目的性,即为了展开户外运动而前往相应的运动空间。因此,这些活动场地可以充分利用消极空间,在一些到达性不够便捷的区域设置。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场地的设计需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务必保证户外运动的安全。同时,适当地就近设置休憩场地,也能有效地延长人们户外运动的时间。

3.3 亲子活动

城市居住区的亲子活动空间往往供不应求,大多数家庭的室内空间都难以展开专项的亲子交流空间。因此,在一个拥有适宜活动空间的住宅小区,往往能吸引大量的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亲子活动。

3.3.1 儿童游乐

新时期的住宅环境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摆放儿童游乐器械,近几年来,不少地产开发商引入蒙特梭利儿童教育理念,从而鼓励孩子们开展更多的户外活动。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环境和器械的需求不同,因此适宜的生长环境能更好地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因此,当代住宅小区的儿童游乐场地应当更好地关注不同年龄儿童的切实需求,针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设置相应的器械、地形和场地,帮助家长带着孩子展开更多更丰富的户外活动。

3.3.2 科普认知

城市儿童与自然的接触相对比较少,而这些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五谷不分,学习难以结合实际。除了学校的教育,我们同样希望利用小区的户外景观空间为城市孩子提供更多的科普认知功能。在设计中,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地产开发商开始引入可食地景、香草花园等理念加入到住宅景观的设计中。不远的将来,城市的孩子们可以走出房间、走进小区,愉快地和家长一起认识各种花草、果蔬,了解昆虫和植物的生长变化,更好地亲近大自然。

在住宅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亲子活动的空间由于孩子们的天性,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因此,亲子活动空间的设计需要做好与附近居民楼的隔离,利用地形和灌木地被种植来减小孩子们对附近低层居民的干扰。同时,由于儿童对环境危险的认知不足,更需要在地形设置、植物选择上保证孩子活动的安全。

4 人本社区打造要素

人本社区,顾名思义即以人为本的住宅景观设计。在设计中,以人为本绝不应当仅仅成为一句空话、套话。景观设计应当切切实实地从人们的核心需求出发,真正意义上服务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每一个社区居民。

打造人本社区,重点在于研究实际使用者的使用规律,从而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景观功能空间的布置。要做好人本社区的景观设计,需要把握好下述几个要素。

4.1 符合社区居民行为模式的流线系统

一个人从走进小区到回到家中,从走出家门到走进活动空间,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模式可循的。住宅景观的流线系统绝不是胡乱布置,也不是为了图面的好看而布置的。好的流线系统,即能快速地引导人们回家,又能为游憩的行人提供优美的景观环境。

在住宅景观设计中,我们建议使用不同的道路宽度对不同功能的流线道路进行分级。在人体工程学中,人的肩宽约60 cm,因此,在保证两人交汇没有碰撞的最小道路宽度宜设置在1.2~1.5 m。另一方面,在居住区级别的人行道路系统中,我们发现,4 m宽以上的道路会给人带来空旷的心理感受,带来不安定性。因此,在仅供行人通行的一级道路宽度设置上,我们认为不宜超过4 m。一级道路一般作为小区的主要轴线道路,是大部分小区居民从入口进入后回家必经的公共道路,而在一级道路以下,可略微减小道路宽度,设置二级道路,提示不同单元的居民进入自己的居住组团。

一二级道路旨在引导人们快速回家,因此在设置上不宜太过曲折,在保证视线不通透的前提下做到简洁明了。而三级以下的道路作为小区的游步道,提供居民走到室外活动时的游憩使用。在设置上尽量做到曲径通幽,而在材料选择、步道形式上也可以多一些变化,如汀步道、石子旱溪等。

4.2 适合社区居民心理感受的空间层级

小区的空间随着道路层级的划分,也会形成相应的层级。一级道路系统围合连接的往往是较为公共的空间。而三级道路引导的往往是比较私密的空间。不同空间使用人群、使用目的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空间,在尺度、小品、植栽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心理感受。

一般而言,公共空间的尺度比较开阔,景观小品多以动态、趣味为主,可设置动态的水景,开敞的阳光草坪等。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心理感受往往是共享、活跃的。相反,私密空间尺度相对较小,景观小品也多以静态、亲近为主。在私密空间植被围合较密实,如果设置水景也应当以镜面溢水的形式,形成安静的环境氛围。人们在私密空间的心理感受一般是安宁、静谧、祥和的。

4.3 满足社区居民核心需求的户外场地

流线和空间引导下的,便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功能场地了。我们调查和整理了城市居民的核心功能需求,而在场地的设计中要将这些功能需求落实进去。

因此,场地的设计应当考虑到使用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例如低年龄段的儿童游戏场地,我们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游戏类型,同时也要考虑家长在场地中的活动。比如与孩子的互动,对低龄儿童的看护,这些都需要开辟合适的场地,结合铺装和必要的休憩设施来设计。另外,由于是低龄儿童,不少家长是推着婴儿车出行的。在场地设计时,如果可以开辟一小块用于停放婴儿车的小场地,会使得更多的家长愿意带着孩子来到这个场地,而且场地上的交通会变得更加有序。

同样的道理,我们对户外健身场地的设计,不仅仅只是考察健身器材的摆放。健身的人需要休息,那么我们就需要设置休憩的地方。健身的人有时候外套背包需要一个地方摆放,如果设置一个晾衣架会让他们的活动更舒适。不少人出门健身会带上钥匙,这对健身来说很不方便,如果设置一个临时的钥匙存放柜,那不仅健身的人,慢跑的居民也会非常欢迎。

5 结语

人本社区景观设计旨在以人为本,打造真正满足社区居民核心需求的户外景观环境。通过对成熟小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探索,结合日常景观设计的经验和住户反馈,我们对人本社区的景观设计做了整理和深化。

打造人本社区,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从社区居民的实际使用出发思考问题,从景观设计初期就设想居民的户外活动需求,了解社区居民的户外活动规律。只要这样,才能使以人为本不停留于口号,才能让社区的户外景观环境真真正正地满足当代城市居民的需要。

[1]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3(5):77~81.

[2]申 悦,柴彦威,马修军.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13~17.

[3](美)布思.住宅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唐和平.住宅景观设计发展现状与前景[J].上海房地,2005(7):55~57.

[5]叶圣绿.基于邻里交往的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6]刘 军.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天津住区规划发展演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7]卢 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8]李丽媛.基于目标系统的景观策划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9]王 焱.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5.

[10]贾 茹.城市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11]蔡沁亮.社区运动休闲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12]李仲坚.广州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13]叶圣绿.基于邻里交往的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4]刘 军.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天津住区规划发展演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5]卢 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16]李丽媛.基于目标系统的景观策划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17]王 焱.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5.

[18]贾 茹.城市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19]蔡沁亮.社区运动休闲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0]李仲坚.广州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2016-07-24

金宇辰(1988—),男,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TU986

A

1674-9944(2016)17-0024-03

猜你喜欢

邻里户外活动景观设计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户外活动开始啦
邻里之间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