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途径探讨
2016-11-30张小明
张小明
(甘肃省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甘肃 舟曲 746300)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途径探讨
张小明
(甘肃省舟曲县水土保持局,甘肃 舟曲 746300)
摘要:根据小流域治理在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上起到的作用,指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发展经济型与改善环境型2种有机结构模式,最后阐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成效。
关键词:小流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新农村建设
1区域概况
舟曲县地处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51′30″,北纬 104°45′30″,全县共有19 个乡镇,210个行政村, 总土地面积3009.9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483.96 km2。按水土保持区划分为白龙江石山森林区和岭南高山深谷小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丰迭乡的水泉村属阴山沟流域,地处省道212线旁边,交通发达,但由于群众毁林开荒,铲草皮,过度放牧等生产生活所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江盘乡的河南村属青石湾流域,地处舟曲县城东南1 km处的白龙江南部,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公路及城市建设等因素,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预防、治理、开发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止体系,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3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它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只有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原则,控制水土流失面积的逐年增加,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进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道路等,才能使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逐步优美。生活环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农民就会倍加爱护自己的家乡,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科学、文明、法制的生活观念,进而达到管理民主。
3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的确定,为水土保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赋予了小流域治理更加丰富的内涵,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改善了生活条件,从而使农村环境得到整治,有力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水土保持可以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2)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从而改善人居环境。
(3)水土保持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举措。
(4)新农村建设为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机遇。
4具体途径分析
针对舟曲县试点的两个村不同的地理条件、经济现状、环境现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采取了“发展经济型”和“改善环境型”两种不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模式[1]。
4.1发展经济型
青石湾小流域总面积9.6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09 km2。该流域的治理工作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下,防治工作力求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工程质量上坚持“两高一优”,精心组织,严格实施。5年时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4 km2,治理程度达到73 %,其中兴修基本农田3615亩,栽植各类经济林果1100亩,营造水土保持林1200亩,种植优质牧草678亩,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谷坊29座,蓄水池13个,水渠3.6 km,配套田间道路1.0 km。该流域内的河南村人口多(354户,1745人),耕地面积少(总耕地面积 1260亩,人均 0.72亩,其中基本农田410亩,人均0.23亩),人均纯收入2241元。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我们在青石湾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尖格涝和白草楞干示范园区工程。经统计:尖格涝综合治理点完成高标准、高质量坡改梯田83亩,经济果木林38.1亩,田间道路1.04km,蓄水池3个,雨水集流工程2处,二级电提灌1座,水渠0.8 km,田间道路1.0 4km,防洪堤0.112 km,谷坊2座,拦沙坝1座。引进名优特经果林品种23个,其中桃8个,杏5个,李2个,葡萄3个,枣3个;生态林品种3个(新疆天演速生杨、欧美杂交107杨、金丝柳)。
白草棱杆综合治理点完成高标准、高质量坡改梯田132.2亩,配套蓄水池3个,水渠0.4 km,修通了从尖格涝示范园区通往白草楞杆坡治理区的长近1 km的农用车道路,随后在全部新修的梯田内栽植了杏树及桃树,发展成经济林果园。
4.2改善环境型
阴山沟小流域流域总面积10.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57 km2。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我们严格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满足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和着力点,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处为目的,以“分类防治,突出重点;强化治水,系统推进;加强生物防护,促进和谐治理;严格封禁保护,加强生态辅助;注重示范引导,开展效益监测”为原则,按照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划分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以生产用地的治理为重点,3年时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6 km2,其中:修建坡改梯11.2 hm2,营造水保林26.2 hm2,经果林40.1 hm2,植物护埂7.84 hm2,封禁治理644 hm2,保土耕作61.83 hm2,作业便道1.5 km,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中:溪沟整治0.55km,谷坊28座,蓄水池14口,沉沙池14口,引排水渠2.45 km。流域内的丰迭乡水泉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差,仅泥石流沟(支沟)就有 7条,水土流失以面蚀和沟道侵蚀为主。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度,拦蓄坡面径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阴山沟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有重点的采取了多方位、多功能、多目标、多效益的水泉新村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共栽植水保林 460亩,造林区配套蓄水池 14口,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谷坊 9 座,沟头防护 2 处,泥石流排导堤110 m。
5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成效
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舟曲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调查后推算,水泉村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3.06 km2,植被覆盖度达到 31.7 %。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年拦蓄地表径流 47.7万m3,年拦泥(沙)1.05万t。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力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减轻减缓了泥石流灾害对村庄的威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撑和保障。村里人均稳产高产基本农田达到 0.35亩,人均纯收入达到3249.5元。示范园区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区域内群众经济林果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生活宽裕”目标的实现。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改善了区域内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有力地推动了舟曲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铁. 坚持科学发展观 落实两个可持续 努力推进“十一五”时期“长治”工程建设[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3):4~6.
[2]鄂竟平. 扎实做好“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J]. 中国水土保持, 2006(6):1~4.
[3]刘震.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和展望[J]. 中国水利, 2005(12):17~20.
[4]刘正斌. 水土保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载体[J]. 中国水土保持, 2007(1):19~21.
[5]欧阳梦群.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刍议[J]. 中国水土保持, 2003(3):33~34.
[6]谢海燕,赵健. 水土保持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人民长江,2008,39(5):99~100.
[7]苏备,刘培静.迤者小流域径流场产流产沙特征研究[J].绿色科技,2014(4)
收稿日期:2016-04-01
作者简介:张小明(196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