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2016-11-30李慧
李慧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我国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李慧
(许昌学院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趋势,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性矛盾。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主要采取的几种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提出现阶段应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构建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流过渡,以市场化养老小区为发展方向,以政府公办养老院为底层依托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老龄化;多层次;养老模式;服务机构
伴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性难题的浮出水面,还带来了诸如劳动力匮乏,养老金不足,政府养老体系不完善等众多问题。在我国,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预计达到四亿左右,将占人口总数的25.2%,届时我国将彻底步入高度老龄化国家[1]。而与之相应的现状却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由于20世纪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市场经济中多数为双职工家庭,并且加班时间以及退休时间都被不断延长,经济流通导致的跨区域工作等等原因使得以子女为主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高龄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供养、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逐渐成为日趋重要的社会问题。
1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分析
1.1 家庭养老模式作用逐渐被弱化
中国受到传统道德伦理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数千年来一直推崇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养老模式,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亲情慰藉和依赖也是其他任何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家庭的普遍采用的方式[2]。但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加大,地域流动性增强,由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庭年轻一代不足,传统以子女为主的养老模式无以为继,失独和空巢老人现象普及,使得中国养老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1.2 社区养老模式效果不理想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一步步退化,在社会中参与度也在不断降低,这使得老年人普遍丧失个人价值感,进而失去生活安全感。出于这种精神上的缺失,使得老年人抵触社会新生事物,对原生熟悉事物更加依赖,这其中包括对于家庭成员、原社交网络、原居住环境等。因此,居家社区养老可以实现老年人居住在家的安全感需要,由社区通过系统的内部组织和协调管理,以家庭为主,辅助以朋友、邻居、同社区内志愿者及其一些正规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多方位服务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这不啻为中国老龄化进程中一种较好的过渡化选择。
目前,社区养老政策虽然已经在我国各地推行了一定时间,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集中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系统完善,社区服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不足并缺乏有效整合导致社区服务覆盖面窄内并且内容单一,具体表现在老年人文化娱乐设施数量不足,医疗保健工作不专业,老年人生活困难无法得到有效帮助,社区人员对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不了解等等。
1.3 市场商业养老模式处于萌芽阶段
近年来,全球老年人口的剧增,使得养老问题不能单一依靠政府来解决,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在积极推行养老小区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养老小区的盛行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它的发展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思想的重大转变,并将全面取代传统老龄化消极生活面对生老病死的传统养老模式,可以说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破性改革。从精神层面来讲,根据全球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现阶段更多的老人愿意选择更独立、更有尊严、更有品质的老年生活,从精神层面上已经打破了传统封建子女同住养老的束缚。从经济层面上来讲,50岁以上的人群经过一生工作的努力,一般拥有一定的经济储备,而子女成年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因此,可支配收入属于社会群体中较高的,加上近些年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力大为提升,使得这部分人群具备市场养老小区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意愿。从技术层面来讲,退休老人不再受到个人工作因素的影响,基本退出经济市场的竞争,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全,老年人生活内容变得更加轻松和简单,是政府税收的稳定组成部分,是社会贡献的积极影响因素,政府部门不需要为了吸引老年人消费而投放大量的工厂、企业,相反,更为绿色的生活环境、更为纯净的水源、远离城市交通的拥堵、更为返璞归真的生活才是老年人真正追求的老年生活,而这些对于政府和商家都是比较低的技术要求。
1.4 政府养老机构定位不明确
现阶段,在我国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由于有政府作为其信誉保证,加上条件好、性价比高、又多是选址在城市交通便利之处,成了一众老年人心目中的“养老圣地”。但碍于财政拨款有限,这类养老院数量较少,床位紧张,往往要出一个老人才能再进一个老人,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一个新老人想要进入这样的养老院往往要排队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这种严重的供需悬殊之下,养老院不得不抬高自身门槛,俨然已经成为权贵阶级的特权。那些收入较低并且生活较为窘迫的真正有需要入住的老年人被拒之门外。
2 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几种主要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许昌市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构想,如图1。
2.1 家庭与社区相融合的居家养老模式
现阶段,无论从我国国民的精神需求还是物质基础上,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都有着不可比拟的角色优势。因此,加大对居家养老模式的资源投放力度可以得到快速、普及、有效的作用。针对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可以分为与子女一起的合住型老人和与子女分开的单住型老人。对于合住型老人,仍采取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养老方式,并辅助以一些帮助。对于单住型老人,社区则需要发挥其主要作用,对这类老人加大关怀力度。
社区在建设方面从老年人的经济需要、精神需要和生活需要着手。经济方面,社区增加工作人员对区内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走访,对于那些经济较为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政府无偿照顾,低于正常生活水平的主动提供相关手续证明入住由政府公办的福利性机构。精神方面,政府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以社区为单元为老年人建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活动,学习,医疗保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生活方面,培养部分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技能人员,对社区内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应急服务,同时鼓励正规具备执业资质的民营资本进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正规的养老服务,利用市场的运作和调节能力自发的完善政府服务机构的在数量和资源上的不足,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那些技术文化水平不高和中年以上人员的就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对市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并制定较为详尽的法律法规约束其行业行为,对每一个上岗人员进行职业技术考核与鉴定,让市场养老服务机构能够健康发展。另外,社区可以发动社区内老人,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建立区内老年人之间互助的老年协会等等,由低龄老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高龄老人的生活困难,而高龄老人可以对低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以这种形式在精神和生活中互助互惠,互相慰藉。在方法上可采用社区内时间银行进行试点运行,这种形式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将社区内人员的服务时间进行量化,进行时间养老储蓄,鼓励年轻人和低龄老人为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服务,将劳动成果以递延的方式,在自己年老时得到同等时间的服务回报,从而在社区内倡导这种互助共济的服务理念,让人们形成今天我为别人服务,明天别人为我服务的统一认识。相比于志愿者服务更具备吸引力,从而在长期内坚持形成一种不需要记账约束也具备的养老服务风气,推动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
2.2 市场积极推行养老小区建设
在养老小区的推行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更多的照顾老年人感受,消除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比如在选址方面,考虑到老年人体弱多病,对居住环境的绿化程度要求较高,可以选择阳光充裕或是毗邻湖边的郊区,不但远离都市的拥堵和喧嚣,空气较好,适合多种慢性疾病的疗养,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未开发的土地资源,这些地段低价便宜,兼具都市的便利和乡村的悠闲,对老年人极具吸引力。而入住养老社区对于老年人原有社交网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这无疑是阻隔老年人接受新型养老模式的一大障碍,老年人因为离退休在家使得社会活动大幅度减少,而失去社会价值,缺少社会接触导致老年人在心理上有着比成年人更为强烈的孤独感。因此,养老社区开发商一定要将老年人的心理感受作为小区规划的重点问题考虑。在社区娱乐修建上增加老年人运动休闲、文化交流、娱乐兴趣等社交场所的硬件设施投放,增加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而从当代医学角度来讲,人类隶属于群居物种,而人类活动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影响个体健康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小区针对高龄老人,养老小区应设置有专业的医疗机构,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对老人的各种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养老小区在整体建设理念上要做到环境宜人、设施完善、治安良好、服务全面,管理人性、考虑到老年人的居住需要可以采用全小区交通避免车辆通行,实施无障碍通道,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全。通过市场对养老小区的开发,也推动小区内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提高地方就业率,这无疑给商家和政府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个人、商家、政府的三赢局面,同时也为全人类倡导积极的老年人生活方式和态度贡献多重力量。
2.3 政府重新定位和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
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有关部门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整改和管理。公办养老机构属于政府拨款支持的民生型项目,其定位应面向于为社会底层人员提供公共福利,服务人群应聚焦于三无老人、低保户、身体残疾和其他社会弱势群体[3],在我国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中,使其回归历史,突出强调他的社会托底作用,使得国家政府成为公民养老的最后一道信赖的防线,为社会安定减少一份不和谐因素。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在对这类养老机构进行管理时,应尽量将有限的财政拨款用于增加公办养老机构的数量上,而避免将大量的资金花费在一些收效甚微的先进型设备的配备上。在入住的政策方面,由于面向的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收费和入住门槛需要降低,让公民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政策优惠和福利待遇,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公办养老院捍卫公民生存权的功能和作用。公民纳税国家应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公共资源应尽可能公正的惠及至每一位普通百姓的身上,让政府成为百姓生活中真正的依赖。
3 促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在三个层次的养老模式构建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行和政策支持,政府应立足于中国老龄化的整体进程,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同的实际情况,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中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提供人力、财力的支持和养老服务各行各业的政策法规引导,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加强部门监管力度,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从而保证建设多层次养老体系有条不紊地进行,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要。
[1]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J].人口学刊,2007(5).
[2]刘益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1(7).
[3]周宁.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中国民政,2012(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Li Hui
(Business School,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
At present,China's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s unable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of ag⁃ing popul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a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s the cur⁃rent social contradiction to be urgently solve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veral current pension models mainly adopted in our country now,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at a multi-level⁃pension service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underthe macro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with home care mod⁃el as the mainstream transition,market orientedold-age residential as development direction,and government public pension as the bottom support.
aging;multi-level;pension model;service organization
D669.6
A
1671-0037(2016)09-68-3
2016-8-7
2016年许昌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许昌市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研究”(2016-51)。
李慧(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养老模式、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