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6-11-30何明举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
何明举(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问题与对策探析
何明举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
[摘要]课题组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科技查新机构的抽样调研情况,结合大数据特点和在此背景下科技查新特点,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科技查新;问题;对策
科技查新是一项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咨询工作,是运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等手段,对某一领域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对待查的科研立项或科研成果或专题、专利发明的新颖性做出基于文献对比性结论的过程[1]。目前,该项工作处于大数据环境之下,对其加深研究更显必要。所谓大数据就是巨量资料、巨量信息,它具有一些特点:一是数据体量巨大,类型繁多,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二是数据价值密度越来越低,价值提纯难度加大;三是动态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处理速度难度加大。而处于大数据时代下的科技查新也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数据资源丰富,科技查新更显必要;二是数据类型多、动态化、价值密度低,科技查新难度增加,对查新员的复合素质、信息技术要求更高;三是有用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提高查新针对性和速度,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大力推动下,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高等学校科技查新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之一些科研院所、企业信息咨询公司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科技查新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尽管科技查新各方面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但处于大数据的环境之下,工作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更精准的查新和科研创新、科技发展与运用,各方面有待完善与开拓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科技查新机构的抽样调研情况来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问题与对策。
1 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相对于丰富的大数据,查新数据资源重复建设,开发与共享不足
当今时代,虽然信息资源十分丰富、非常庞大,信息的变化更新和传输速度也很快,但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群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对信息资源的大量需求和针对性的利用方面,信息资源仍然显得较为不足。同时,我国各地区信息化建设成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西部和中部地区信息化水平远远滞后于东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从整体上来说,近年来信息资源共享与之前相比,的确有了较大发展,但仍显不足。各部门、单位系统兼容性较差,浏览器和数据格式不同等均严重制约着共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增值也不是随意共享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大型信息机构信息对外服务和共享严重不够,普遍存在的条块分割使大量信息闲置和老化。同时,一些图书馆为了能够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建设数字化项目,提高馆藏资料的数字化水平,重复建设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
1.2相对于查新数据价值提纯和快速处理,查新人员信息技术和复合素质有待提升
查新人员在纷繁众多的数据中,必须要做到准确、快速地通过细致的研究来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或定题动态分析,或建立专题资源库,需带程序进入动态数据,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查新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查新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其所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美国、英国等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查新工作中不断地购置了一些先进设备,但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都缺少T型人才。T的一横代表知识面越广越好,一竖代表信息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越深越好。近年来由于各个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不断增设,这方面的人才对社会的输送也在增加。但与突飞猛进的新技术、新理论相比,与迅速拓展的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相比,查新工作人员必须在勤奋敬业的基础上,还要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专业科技查新人才,即要具有广博知识面和专业技术理解能力、文献判读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写作总结能力、外语翻译能力[2]。而专业科技查新复合人才需要我们进行培养,后期的持续培训学习交流不足,加之待遇的差别,我国东中西人才力量存在差距,而靠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远远不能达到现代科技查新工作的需求,更突出的是没有统一的资格考试准入制度,难以保证进入业内的人才质量[3]。
1.3相对于巨量信息,科技查新的工作难度加大,规范有待严格,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通过课题组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科技查新机构的抽样调研访谈,现如今,在海量信息中把握有用关键信息难度日益增大,并且一些查新站没有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配套的鼓励查新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也缺乏完善的查新流程、质量保障制度等。
目前,科技查新工作站由于所属管理部门不一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说是“诸侯割据”,各干各的,不利于协同作用,加之各个层次、各个地方的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立项前的查新缺乏统一的规定,而在每年的课题结项、项目报奖等工作中,在一个区域因时间要求是统一的,查新工作又十分集中,查新人员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集中加班,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提纯和分析,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来鼓励查新人员,就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面对一些专业疑难问题,需要咨询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如果没有配套的激励措施,咨询工作以及查新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科技查新工作中,查新流程大体上是一样的,基本上分为查新委托、实施检索、撰写查新报告、专家审核报告、用户交费、收集反馈意见等,在此流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4]。在委托和写报告阶段,由于没有统一的填写格式要求,一些人员填写的就不规范。例如,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科技部等查新资格认证机构所提供的查新格式就相差较大,标准不统一,查新随意性大,准确度不高;在填写申请材料时,委托人由于诸多原因,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撰写查新报告时,对于是否查准文献资料、是否分析精准到位、是否得出准确结论等,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具体的文献检索中,存在着有些查新人员没有与科研人员很好的交流、没有很好地理解课题的内容等问题,导致查新结果出现偏差。在收集反馈意见阶段,一些查新单位和查新人员干脆不做了,或没严格按流程操作,而用户满意才是查新质量和信誉的体现,实际操作中不能减少流程或逆流程操作[5]。
1.4相对于大数据优势,科技查新服务模式有待创新
自科技查新工作开展以来,发展至今已30年,但其工作仍然停留在被动服务的模式,主要还是等待上门,缺乏主动宣传和推送服务,定题或动态跟踪服务的模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性;没有积极地发挥查新资源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没有把查新机构与用户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参与到信息情报的竞争发展当中去,充分发挥新时代下查新服务的潜能,这是对大数据的一种资源浪费。
1.5相对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提高针对性和效率,科技查新机构与科研创新人员沟通还需加强
巨量信息具备量的优势,但也容易让人无所适从,难辨精伪,只有科技查新人员与科研人员加强交流,才能更精准地把握有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无用功。但在科技查新的实际工作中,科研技术人员和科技查新的具体负责人在很多时候沟通和交流的并不充分,甚至很少。如一些委托人对查新并不重视,认为查新只是在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履行一个程序,并不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届时只要有个报告就可以了,怎么查新是查新专业技术人员的事,因此,常常把材料一交给查新站就万事大吉了,等着拿查新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查新员与委托人就不会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严重影响了查新质量和效率。
2 大数据时代下对科技查新的建议
2.1积极推进查新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大数据时代下,有必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查新工作资源共享。一是要建立科技查新人员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有助于解决科技查新工作中的查新机构信息资源匮乏和重复建设等问题,有利于查新报告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二是要建立查新机构与委托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构建查新机构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委托方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帮助查新机构宣传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查新机构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可以帮助科研技术人员理解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查新工作的程序,及时与查新人员沟通[6];有助于拓展科技查新工作的业务范围,为查新机构进行商业咨询服务以及竞争情报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强化查新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首先,查新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查新队伍建设是开展好查新工作的关键因素,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查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其次,要把好查新员入口关,合理配置高素质的查新人员。根据查新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部门、单位的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主要服务对象和主要服务领域,调配、引进相关学科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以便在实际查新工作中利用所储备的知识,能够快速地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情况,更好地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提供查新服务。当然,也要调配、引进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最后,要做好查询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养。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查新员,使他们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大数据、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及一定的相应学科专业知识和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形成一支复合型的专业查新人才队伍。
2.3进一步完善查新制度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查新流程、专家咨询制度、定期抽检制度、监督与反馈制度等,来规范查新管理,提高科技查新质量。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查新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精神激励,通过对查新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表扬、鼓励等,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其责任心,激发对查新工作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热情。进行物质激励,从物质利益方面调动查新人员积极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給予查新人员一定的奖金等,起到激励作用,促使其主动接受额外的查新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以人为本,改善工作环境,促使查新人员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2.4创新科技查新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踏步发展,特别是当今的大数据的发展,科技查新应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根据需要主动宣传科技查新和推送服务,增强个性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建立完善个性化服务信息和平台,大力挖潜大数据时代下的查新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大数据时代下查新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树立和强化情报竞争意识,提高用情报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能力。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多元化查新服务的具体措施,有规可循,并形成创新科技查新服务模式的长效机制,以满足广大科研技术人员的需求。
2.5加强科技查新机构与科研创新人员的沟通交流
在科技查新的整个工作中,科研技术人员和科技查新的具体负责人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查新人员要经常走进教师、科研人员当中,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科技查新工作的所想、所需,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宣传了科技查新工作,让广大教师、科研人员提高对科技查新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在实际科学研究中主动依靠科技查新,激活科技查新的巨大的、根本性的需求动力。例如,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在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查新达到不走或少走弯路,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效果;采取科技查新或专题动态跟踪服务的方法,研究单位或企业可以出更新更多的科研成果专利。在检索时,为了提高查新质量,使所查结果全面、准确,需要查新人员与科研人员就查新点、材料内容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共同融入项目的查新工作中。另外,要重视查新工作反馈信息的收集,根据实际情况,要发放一些调查问卷,广泛收集科研人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分析,或对其进行必要的、有选择性地访谈;收集反馈意见不是头脑一热才想到这项工作,而要常态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随时找出问题,随时修正提高。
3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查新机构和查新员必须正确面对诸多挑战,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查新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强化队伍建设,规范查新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查新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科技人员,增强我们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华钦.科技查新技巧探讨[J].消费导刊,2010(2):200.
[2]罗晓鸣.高校科技查新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1):63-65.
[3]方梅青.大数据背景下国内信息咨询业发展对策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8):73-76.
[4]王磊,张霞.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2):6-8.
[5]何明举.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与问题[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0):89-90.
[6]武文,刘蕾.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的新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4):14-15.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in the Age of Big Data
He Mingju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Through sampling survey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institution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our research team has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 in the age of big dat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and 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big data,sci-tech novelty retrieval,problem,solution
作者简介:何明举(1971.1-),男,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与文献。
基金项目: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推动科研创新研究”(162400410100)。
收稿日期:2016-3-15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03-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