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微博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现代化

2016-11-30祝琳

创新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务政府

祝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政务微博视角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现代化

祝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旧有的地方政府管理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政务微博则为地方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本文在治理理论中引入政务微博实践,详细分析了政务微博的特点和作用,并指出现代地方政府治理中进一步运用政务微博的对策。

政务微博;地方政府;治理方式

近些年,政务微博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在具体阐述治理理论的前提下,对政务微博实践做了详细分析,指出其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这对于提升政府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政务微博是通向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1 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内涵

1.1.1 治理理论。“治理”一词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历史上的中国各朝代的统治者都讲治理,也非常重视治理,实践中也蕴含着统治者、为官者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传统意义的治理主要是一种基于西方工业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而形成的一种实践模式,但这个概念在近二三十年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有关治理的研究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的关注焦点。与“管理”这个概念相比,“治理”已经被拓展为是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但因为视角不同,不同的学者对治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解答,至今也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解释。但是,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论述比较权威,得到了学者较多的认可,1995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目是《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认为“治理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由此看到,治理的重心是注重多方面主体参与互动、反馈调整、科学高效管理,而不是封闭性、单向性、非科学性、效率低下的管理活动[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我党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的精神第一次提到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并且强调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党的此次全会通报中多地方运用了“社会治理”这一词语,这也是一大亮点和重要的理论创新,“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预示着政府的管理观念将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因为治理强调的是社会中多元主体的参政议政活动、互动反馈行为、高效卓越实践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各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合作协调共进的平等关系。

1.1.2 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概念。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为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区域的某些社会事务而设置的政府单位,是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其他各级政府的统称,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力军。地方政府治理方式是地方政府治理所辖区域或地域所运用的方式和手段。

1.2 政务微博促进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1.2.1 政务微博及其特点。微博是博客的小型化,是依托网站、公民个人、社会组织等可以发布感想、信息从而实现共享互动的一个平台。政务微博就是党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因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需要而构建的微博,其实质就是在高科技条件下,运用网络知识、依托一定的网站、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党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卓越高效服务于社会多元主体的开放互动平台。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们通过微博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将自己的议案、提案发到微博中征求民众的意见,使得“网络问政”第一次被写进“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务微博首次得到官方的认可。随后我国政务微博在2011年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倾听民众呼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因此,一般认为2011年是我国政务微博发展元年,2013年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选出的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现在社会已经是一个透明度很高的社会,我国微博的用户有数以亿计,有些政府信息不及时公开,社会上就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产生负面影响,给政府工作造成被动。”此后,政务微博更是如雨后春笋迅速壮大。

政务微博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第一,互动性。由于微博除了有复制、发表言论、感想和信息之功能外,还有对感兴趣的文字、词语和句子等信息进行判断、辨别、答复等功能,这就导致政务微博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它能够对“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多种互动模式进行整合,政府及其公务员可利用政务微博定期在网上与网民、社会团体进行交流,倾听群众意见。可见政务微博给公民提供了便捷的参政议政途径,降低了官僚层级制度对公众参与的诉求成本[2]。

第二,权威性。与微博发布信息的简单随意性不同,政务微博的发布者是政府机关,政务信息发布者是政府系统,一般经过多级官员的慎重审查,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信息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官方性、可靠性。它表达的是官方的声音,代表的是政府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第三,快速性。通过政务微博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即时瞬间就会发生,通过电脑、手机随时可传播出去,被公众迅速知晓。

第四,透明性。政务微博可通过技术与政治、公共权力的共鸣,使政府、民众之间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关系模式,政务信息公开化,同时也弥补过去来自社会、草根等多元化平台的意见被屏蔽的状态。

第五,时效性。政务微博是利用高科技的移动信息技术、以政府网站为依托,它能够迅速地进行政务信息的传播和发行,使政务信息和公众意愿、想法、要求得到及时发布和公开,过了这段时间,信息会失效。

1.3 政务微博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1.3.1 政务微博能够传播主流价值观与进行公共危机公关。地方政府开通官方微博,可以制止社会上的小道信息和消极消息的传播,发布传播社会主流舆论,引导公民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公共危机的紧急情况下,政务微博能够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俨然已成为政府机构和公务员提高网络问政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我们知道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发生了突发事件,伴随而来的总会有种种谣言,加上本身容易产生“蝴蝶效应”,结果带来谣言四起、社会失序,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恐慌,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和民众的信息不对称,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缺乏权威性的政府发声。而政务微博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作为官方讯息的发布者,能利用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权威等优点,第一时间告知公众事情的真相和解决方法或进程,就能无声地打破其他不靠谱的谣言,安抚公众的情绪。

1.3.2 政务微博能够提供咨询服务与进行政务信息发布。现代社会中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的热切期盼其中之一是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很渴望知道当地政府在干什么以及怎样干,然后在一个平台上热议一些话题,参与一些看法和意见,实现与政府的互动。政务微博的出现,缩短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通过它发布的一些政府日常工作内容和政策,可以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不再使政府机关的工作神秘化,为人民群众向政府咨询开通了一个快速便捷的通道,它可以引导人们关注政府的工作动态和参与政治讨论。同时地方政府在制定当地发展规划和愿景时,可以通过政务微博这个平台搜集公众想法,开发公众智能,从而掌握和熟悉真实的状态。实际上可以看到网络平台是一个扁平化的五彩缤纷的舞台,公众在这个舞台上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进行生动的汇演,监督政府的一言一行,政府公务员也可以运用政务微博这个途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更好地汇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才能。

1.3.3 政务微博能够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进行网络平台业务。治理的实质是希望通过政务微博平台容纳社会多元主体的意愿和意见,从而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使社会各个主体的利益愿望能够得到充分展示和发表,在此前提下形成共同愿景,这样才能慢慢舒解社会压力,降低不满程度,构建良性治理的循环。广大民众可以把有关政治事务和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和意见作为公众舆论在政务微博发表,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促使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还可建立网络的高效和高品质的“一站式”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2012年2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微博“书香上海”开始发布,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微博“书香上海”围绕着“书香”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先后创办了书香晨曲、海上夜话、神州书卷、天天海上书、亲子书香、榜上书香、出版人推书、名人书单、大家晒书单、海上品书录、悦读锦囊、读书这么好的事等多个品牌栏目,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赞同和好评[3]。

当代,政务微博在世界主要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美国地方政府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其一是发布政策信息。发政策新动向以及所面对的新形势、遇到的新问题等。其二是与公众分享观点。可利用twitter召开市民会议,其访谈内容同期在微博上直播,实现了与公民个人的直接交流。其三是推动外交。twitter可以打破传统通信渠道,方便外籍人士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其四是应对与防范公共危机。政府可通过twitter不断向公众发布危机事件最新进展及处理情况。由此可见,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已成为现时代主要国家社会治理的主战场,在越来越多的焦点与热点事务中,微博平台都发挥着话题设立、迅速衍播、社会参与、共识达成、协调行动等的重要作用,以信息技术时代为背景的政务微博已成为公众参与互动、凝聚各界智慧的一个重要工具。

2 地方政府治理中运用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政务微博的应用范围不够大

政务微博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公民的自由言论表达权,同时也使官员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官民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之间的地位差距逐渐缩小,但一些官员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不愿意接近或走进普通百姓,致使政务微博并未普遍被使用,特别是地域偏远的县、乡镇政务微博还有很大落差、运行较为落后,农村山区这样的状态更为突出,有些乡镇的政务微博开通运营以后,就成了“僵尸”,无人问津,长期闲置不予更新。

2.2 政务微博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网民占有信息的不完全性,一些人往往会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是非,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同时网民易受煽动性的情绪影响,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使自己的真实想法被掩埋。微博是以超快的速度传播信息的,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到一定的空间领域,使不同领域、互不相干、互不相识的人们进行网络聚集。同时由于现实中利益诉求途径的缺失,网络参与者情况较复杂,网络舆情容易被情绪性言语所掩盖,使非理性因素迅速滋生,从而形成网络舆情危机。

2.3 政务微博出现信息传递的无序化

微博以其短小精炼、高速、便捷、受众大等特点,成为很受欢迎的传播媒介,但这同时也使微博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劣势。政务微博要求精简语言并且限制字数,这就可能会造成传播内容的失真和无序;再加上微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任何失误都可能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易给外界造成表达不清、胡乱猜测、无所适从的负面影响,从而加大了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难度。

2.4 政府部门之间微博的联动性缺乏

政务微博作为社会多元主体智慧、智能、才华在网络领域的凝聚平台,需要地方政府政务微博汇集多个行政组织、机构、部门的合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而当前地方政府及部门之间微博的联系互动、反馈回应有所尝试,总体上还是欠缺,因此,造成政府部门间微博的“孤立化”。

2.5 政务微博运行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政务微博的网上未能与网下的政府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其社会治理职能并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除此之外,我国的政务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应对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或行政人员的负面新闻时,时效性、主动性往往是第一位的,但由于缺少相关的配套行动机制,往往显示对危机事件的迟缓反映、应对能力差。

3 强化政务微博、加速地方政府治理方式现代化的对策

3.1 建立政务微博的认证、监督、问责机制

3.1.1 政务微博要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政务微博要达成可持续化的发展,在社会治理中得以很好的运用,国家就必须抓紧时间制定一个发展战略和出台一系列相关系统性、可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和运用指南。如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当中可以专门设置一部分是有关政务微博的内容,使通过政务微博等平台发布政务信息、进行网络平台服务的做法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4]。

我国政务微博在制度规范方面的建设与西方主要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英国的政府机构在2008年开始大规模引入Twitter,在我国叫作微博。早在2009年英国政府就发布了政府及公共部门微博的运用指南,明确指出了政务微博在运用过程中应遵守的准则和办法,这些文件为各级各地政府机构的政务微博运行提供了保障和指导,其中,比如要高度关注公众意见的留言,并与他们进行良好的反馈;政务微博发布的内容要人性化,做到真实亲民;要扩大政务微博的推广使用范围等,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有很多启发。

3.1.2 健全政务微博认证制度。政务微博要想很好运行和加以利用,必须要有明确清晰的认证制度。如果政务微博准入门槛较低和随意性较大的话,社会中就有个别别有用心的个人和组织冒以政府机构的名义来钻这个空子,进而发布不妥、不当的言论和信息,诋毁政府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也损害政务微博作用的发挥。因此,地方政府应强化与互联网各个网站的协作力度,构建严格系统的政务微博申请程序和实名认证制度,这样才能保障政务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运用发挥好政务微博的治理作用。

3.1.3 完善政务微博监督机制

要发挥政务微博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提升政府公务员对政务微博作用认识的观念水平,还要赋予百姓以严格的监督权利,让政务微博接受人民的考验,真正做到为公民服务和由人民监察和督促。为此,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应持欢迎的态度,积极实践政务微博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和相互回应,从而使政务微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3.1.4 建立政务微博责任机制。地方政府对政务微博工作人员的工作应设置奖惩机制,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促其提高工作意识和效率。对那些公众满意度低的政务微博,要依据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问责,保障政务微博工作人员踏实、肯干,责任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务微博的品质层次、美誉度和可信度。

3.2 整合网络资源进行协同治理

政务微博系统是一个多视角资讯提供、多主题职能分工、多主体联动参与的虚拟网络平台,需要多方的资源整合,协同实现政务微博在社会治理中的优势。

3.2.1 统一信息浏览平台。可以由第三方对现有的政务微博资源进行整合,成立综合性的政务微博导航平台,为公众提供集中性的政务信息,综合性的政务微博导航平台解决了各政务微博之间的隔离、淡漠,可以将多个微博上各个政务微博账号在同一时间段发布的信息集中在同一页面上,网民只要登录政务微博导航网站这个平台,就可以全面了解各政务微博发布的资讯;同时,也为政务微博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既有利于协调处理事务,又有利于运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5]。

3.2.2 建立“一站式服务”。政务微博还可联合政府网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如机构服务目的和任务、业务范围、具体职能、规章制度等信息,可以将其发布在政府网站上,公众可通过政府机构政务微博直接连接到政府网站,实现“一站式服务”。

3.2.3 线上线下协调行动。政务微博工作人员对公众提出的咨询、投诉、举报等问题收集分类后,按照职能分工交到各相关部门,各部门不得推诿,应尽快协调配合,做到线上的问题线下尽快落实解决,避免“空对空”。同时可以将线下的工作在线上公布,主动积极地从线下走到线上,保障政府工作内容的透明度和公开化,最终达到线上线下协同治理,线上问题线下解决,政民良性互动和循环。

3.3 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新媒体的使用技巧和素养

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已经不是过去“关起门来搞管理”的时代,政府公务员就更需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新媒体使用素养和技巧。公众与公务员在网络上是地位完全平等的主体,政务微博用词、用句表达时要保持谦虚、有礼,用一种以人为本的新视角思考问题,尽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但是政务微博目前还存在着使用传统文宣方式的现象,缺乏平民化视角。

总之,人类每次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都对社会管理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当前“围观改变中国”的微博时代,地方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着眼点放在政务微博建设之中,通过强化政务微博的运用,树立良好形象,引导舆论的展开,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和效率,唯有如此,我国政府治理才会迈开更大的步伐。

[1]罗勇.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的作用[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72-75.

[2]蔡旭.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1):127-131.

[3]李虎成.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1):120-124.

[4]姜秀敏,陈华燕.我国政务微博的实践模式及发展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69.

[5]梁俊山,王静.政务微博视角下的社会治理创新方式探究[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2):98-102.

The moderniz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affairs micro-blog

Zhu Li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Industry Management,Zhengzhou Henan 450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the old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is no longer able to adapt to the government,the government has provided a new means and mean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micro-blog.In this paper,the theory of governance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ractice of micro-blog,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ole of government microblog,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further use of modern local government governance in micro-blog's countermea⁃sures.

government micro-blog;local government;governance mode

D630

A

1671-0037(2016)09-64-4

2016-8-12

2015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政府治理背景下的社会纠纷柔性机制构建”(152400410181);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考核新政’视野下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150657)。

祝琳(1965-),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行政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政务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政务云上看政情
清末督办政务处与各方关系述论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